&esp;&esp;路易莎继续讲述道:
&esp;&esp;你知道吗,我从恩斯特那里学到的东西,比看完所有营销学的书籍收获都要多得多。
&esp;&esp;消费者是需要培养的吗?
&esp;&esp;完全不是,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
&esp;&esp;只有把一种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习俗的高度,你拥有的才是宗教般的狂热,和虔诚的信徒。
&esp;&esp;恩斯特五十八岁的时候,噢,那是1938年,我们家族在恩斯特的指示下,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开始打造钻石文化。
&esp;&esp;当时只是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
&esp;&esp;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穿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esp;&esp;这个效果是明显的,但还是不能让恩斯特满意。
&esp;&esp;最后,恩斯特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950年,他又提出了一个真正让奥本海默家族腾飞的广告语,就是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esp;&esp;这是本世纪最值钱的一句话。
&esp;&esp;广告的效果远远超出我们家族的预期。
&esp;&esp;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esp;&esp;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esp;&esp;钻石既然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只能卖给女人,可女人会接手吗?那是你的爱情,不是我的!
&esp;&esp;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钻石不断开采至今已经有五亿克拉,但在整体上还是供不应求。
&esp;&esp;价格扶摇直上。
&esp;&esp;只有我们家族控制的戴比尔斯才可以卖钻石。
&esp;&esp;你以为营销到这个高度就可以了吧,我告诉你,远远没有。恩斯特已经把女人的心理研究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钻石这种奢侈的商品,女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esp;&esp;一方面,她们对首饰有着天然的占有欲,一方面又认为主动索取会带来良心的负罪感。
&esp;&esp;所以,我们的广告又开始强调——钻戒应该跟惊喜结合。
&esp;&esp;一个男人默默买了钻戒,在一个精心安排的场合突然送出,这才能最大程度上化解女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们拥有钻戒带来的极度喜悦,一方面又保持了女人的纯真。
&esp;&esp;恩斯特把女人研究成这样,实在是不服不行。
&esp;&esp;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上帝,创造了钻石,同时也创造了女人。
&esp;&esp;但这仍然不是我最崇拜他的地方。
&esp;&esp;我最崇拜的是,他对爱情的执着。
&esp;&esp;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吗?
&esp;&esp;他五十三岁的时候,爱上了自己的侄媳妇艾娜!
&esp;&esp;噢,忘了告诉你,恩斯特还有一个哥哥,他们亲兄弟娶了一对亲姐妹。
&esp;&esp;艾娜,就是他亲哥哥的儿媳妇,他的亲侄媳妇。
&esp;&esp;也是恩斯特妻子的外甥媳妇。
&esp;&esp;恩斯特知道这个事情是不能公开的,就算他是家族的掌控者,这阻力也大到足以让他灰飞烟灭。所以,他甚至都没有对艾娜表白,就展开了雷霆霹雳般的铲除障碍行动。
&esp;&esp;1933年9月,恩斯特的侄子在一次意外的空难中丧生,艾娜刚刚新婚,就变成了寡妇。
&esp;&esp;没过几个月,与他风雨同舟近30年的贤内助玛丽被诊断为心脏病突发,离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