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宫灯摇曳,勤政殿内烛火通明。
李泽修与几位重臣围坐一处,低声商议着北狄之事。
丞相沉吟道:
“陛下,北狄此次提议通商,恐怕另有所图。臣以为,需加强边境防务,以防不测。”
兵部尚书点头附和:“丞相所言极是。北狄近年来兵强马壮,若借通商之名行侵扰之实,后果不堪设想。”
李泽修目光深沉,缓缓道:
“朕亦有此虑。通商一事,看似利国利民,实则暗藏凶险。先前北狄铁骑曾多次南下侵扰,边境百姓饱受战火之苦。若贸然开放通商,难保他们不会借机窥探中原虚实,甚至暗中集结兵力,伺机而动。”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岂不证明咱们任人拿捏了吗?”
“所以,北狄之事,须慎之又慎。通商之议,还是暂且搁置吧。”
众人齐声应诺,殿内气氛凝重。
接着,李泽修又同他们商议给镇国公文悬迁灵一事。
怎料他刚刚一开口,丞相便开口制止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先帝曾与北狄首领崇贤立下盟约,镇国公的灵柩必须安放在北境,以镇守边疆,保两国安宁。若贸然迁回,恐激怒北狄,引发战事啊!”
李泽修闻言,冷冷一笑,目光如刀般扫过宰相,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已三思。镇国公为国捐躯,忠魂却不得归乡,这是朕心中多年的遗憾。如今,北狄屡屡挑衅,边境局势动荡,朕岂能再让镇国公的灵柩置于险地?”
“更何况,北狄若真敢以此为借口开战,朕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话一出,那几位重臣面面相觑,皆不敢出声。
丞相抬起头,额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微微发颤道:
“陛下,北狄虽屡有挑衅,然尚未大举进犯,如今,还派使臣前来朝贺。若是贸然迁回灵柩,恐正中其下怀,届时战事一起,百姓流离失所,国将不国啊。”
李泽修闻言笑了笑,目光却陡然一冷,声音如冰。
“丞相莫怕,届时,北狄若敢借此生事,朕必亲率大军,踏平其境!还轮不到…丞相你骑马提兵的去上战场……”
丞相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语气却依旧坚定。
“陛下,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北狄近年来虽有小扰,然大局尚稳。若贸然迁回灵柩,恐激化矛盾,引发战事,望陛下三思。”
李泽修的目光微微一冷,手指轻轻摩挲着龙椅的扶手,想起前几日,商灼递上来的密奏上那句“丞相近日与北狄使者密会,言谈间似有隐情”。
于是,问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哦?卿如此关心北狄的反应,莫非……另有隐情?”
丞相闻言,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如常,低头答道:
“陛下明鉴,臣一心为国,绝无二心。只是北狄之事牵涉甚广,臣不得不慎重。”
李泽修微微一笑,目光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
“卿如此关心北狄的反应,倒是让朕有些意外。不过,卿的忠心,朕自然是信得过的。”
而后,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声音温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