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春跟金汉山相互搀扶着,向着远处临时搭建的草棚走去。
其他老者则在民警的搀扶下,紧随其后。
于局看着向草棚走去的老人们,面露郁闷,视线一转,看向徐墨,道:“这条线算是断了,现在只能等赵大明借条警犬过来了。”
在于局看来,接下来不管做什么,基本都是徒劳无功。
即便借来警犬,也改变不了什么。
徐墨却微不可查的摇摇头,盯着远处搀扶着金汉山的姚进春背影,道:“于局,姚爷藏着事儿。”
“什么意思?”
于局面露疑惑的顺着徐墨目光,看向走进草棚的姚进春。
“姚爷刚刚伸手摸过干尸肩膀上的疤痕,当时他眼神变了!”徐墨道。
于局挑了挑眉,他还真没注意到这细节,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姚进春肯定是发现了什么,那么,他为什么不说?”
徐墨耸耸肩,道:“姚爷在那个特殊年代,是十里八乡的抗日领头者。我曾经听人说,当初鬼子悬赏一百个大洋,要姚爷的人头。当时,就有汉奸偷偷跟鬼子报信,将姚爷的位置卖了出去。幸好姚爷机警,在鬼子进山后,换了位置。”
“所以,我相信姚爷即便发现了什么,也不会故意瞒下来。或许,姚爷也无法肯定心中猜测,亦或者,他认为时机没到。咱们在等等的,我感觉,姚爷会给咱们一个很大惊喜。”说到这里,徐墨忽然笑了起来,虽说他跟姚村村民闹出过很大矛盾,可一旦牵扯到鬼子,姚进春百分百会放下对自己成见,以大局为重。
这是一个纯正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仇恨’,在作祟。
自己关起家门随便打,可要是有外人敢来插一脚,呵呵,那就你等着挨揍吧。
不大的草棚里边,十二位白发苍苍老者聚在一起,一个个面露感慨的谈论着当年的事情。
姚进春坐在金汉山旁边的小板凳上,笑呵呵的抽出别在腰后的烟杆,道“汉山老弟,俺出来的匆忙,忘记带火柴了,你这里有没有?”
“有有有!”金汉山连忙从口袋里掏出火柴,替姚进春点上焊烟。
抽着焊烟,眯着眼睛,姚进春面露复杂,沉声问道:“汉山啊,俺记得,当年鬼子屠了金村三百多人,就你跟雷子俩人逃了出来吧?”
听姚进春提起这个,金汉山那张就如同树皮般褶皱的脸上,露出怨毒,咬牙切齿,道:“没错,当年鬼子进村,村长眼看来不及逃跑,就把乡亲们组织了起来。那时候,是真惨啊。俺们拿着锄头、镰刀,仗着对村子的熟悉,杀了不少鬼子。”
“可、可鬼子居然开始放火烧村、俺跟雷子躲在水井里,才逃过一劫。”
“哎!汉山老弟,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你就别多想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你可要保重身子!”有老者劝慰道。
“国家现在是越来越强,俺寻思着,也该报仇了吧?”
“啥时候打鬼子,俺第一个报名参军。”
“就你这身子骨,还打鬼子,想啥呢。”
“咋滴?看不起老子?老子告诉你,只要打鬼子,老子不比那些小年轻差劲!”
“特娘的,你是谁老子呢?”
别看这群老头都七老八十,可脾气一个比一个暴躁,一言不合就撸起袖子,要单挑。
姚进春嘴角微微一抽,“你们闹够了没?还想要那群小辈来看你们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