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理由啊!
难道是朕在他身边安插自己人,让他顾忌了?
这也不对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马不是一直在他身边吗?
也没见他作何反应啊?
李世民左思右想,也不明白李代肚子里,装的什么花。
算了,兴许只是搂草打兔子,赵德仁赶巧了而已。
既然这孩子不喜欢,要不就让赵德仁回百骑司?
只留老马一人在他身边?
李世民叹了口气。
真是个傻孩子,朕安排人手在他身边,还不是为了保护他吗?
用得着,拐着弯的给朕送回来?
不行,凭啥他想如何就如何?
朕偏不随他心意。
“九儿,传朕口谕。着兵部尚书李绩,三日之内,从南衙十六卫中,抽调五千即将退伍之老兵。”
“三日之后,叫福王去南衙校场点兵。顺便告知蜀王一声。”
“诺。”
九儿下去安排小黄门,去李绩和李代府上宣旨。
还得派人,去给蜀王李恪送信儿。
李世民,则一个人在显德殿痴笑。
“一箭三雕,朕不愧为圣人。”
李恪这两天,过的可不怎么样。
虽然对母妃的判断,很有信心。
可没有确切的消息,还是让他十分焦虑。
“母妃,已经过去两天了。父皇不会不应允吧?”
杨妃见自家儿子,失了往昔沉稳,不禁有些失望。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不充诎(qu)于富贵,不惶惶于所欲。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李恪连忙跪地。
“儿臣知错。母妃之教诲,儿臣定当谨记,戒骄戒躁,不为外物所惑。”
杨淑妃不愧为帝女,见识和心胸,远超大多男儿。
李恪年仅十岁,就沉稳干练,脱不开其母杨妃的教导。
母子俩又闲聊了一会儿,杨妃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