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就不可能成功。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会超过常人多少。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欣数量喚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就数量也就自然小了。
比如雷锋,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做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
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十二个月才能构成。
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个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要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播什么花籽,开什么花儿。人积累耕耘的经验就会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会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经验就会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漫长的,又是快乐的。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力,这种功力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习惯,因为人95%的行为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立者,天助之。”这是一句很好的格言。上天从来不会帮助懒汉。没有平时的积累和总结,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与之擦肩。短短的人生有多少事情可以重来呢?企业营销和策划的时候,常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产生创意。一般来说,这个时间为短短的三天,如果三天过后还不能有创意的话,那么花再多时间去想也是枉然。但是你要知道,做这一行的人都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立即产生杰出创意的能力”。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不然,如果你知道他们在平时做过多少次调査,记录过多少次自己新奇的想法,你就会明白,如果平时不去积累素材,要在瞬间内产生伟大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
而且,在你看来也许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有心人而言就是难得的机遇,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住的,这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企图侥幸、不劳而获的想法都注定要走向失败。
在细节处下功夫
细节不容忽视,注意细节所做出来的事情一定能抓住人心,也许在当时不能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这种态度形成习惯后,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干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所以在细节处下工夫吧!
一位作家说:‘生活的细节越分越密,密不可分时,就糊成一片了,按科学术语说,出现了混沌。人在混沌中,也好过粗枝大叶。忽略细节的人是古装戏里的洒狗血——内心什么也没有,却装着有感情的样子,大喊大叫,拼命表演。”
要想工作不流于平庸,就要学会在细节处下工夫。有时候,即使是安排员工去买车票这样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及其工作的能力,也可以大概推测出今后工作的前途。
比如,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将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座位号及起程、到达的时刻。后一位秘书无疑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是多注意了几个细节,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省心不少。
按照命令去买车票,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工作,但是一个会工作的人,一定会想到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才会令人更满意,这也就是注意细节的问题了。
这种细心的工作态度,是由于对一件工作重视的态度而产生的,对再细小的事也不掉以轻心,专注地去做才会产生。想要成为大人物的人,即使是去收发室做整理信件的工作,他的做法也会跟别人有所不同。这种注重细微环节的态度,就是使自己得以发展的保证。
工作上的这种细心,所需的另一点就是亲切感,一点人情味,与人方便,一颗替别人着想的心。“若是我的话,就会这么做”,这就是亲切感。
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能注意细节。”作者还借小说主人公的话做了脚注:“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
细节,就是小节,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真实,而且更具有生活的真实。也许是生活的真实造就了艺术的真实,我们读书时,总被作家笔下的细节,如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所感动。
生活就像根无限拉长的链条,细节如链条上的链扣,没有链扣,哪有链条?历史就像日夜奔腾的江河,细节如江河的支流,没有支流,哪有江河?
回味生活,翻阅历史,我们为什么不从真实的细节做起?我们头上三尺如果真有神灵的话,它绝不会只把大事留给自己,而把小节留给人类。因为神灵也知道,拥有小节,终究会成就大事!那么,就让我们在细节处多下工夫吧!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干工作做好一件简单的事并不难,难的是每天、每月都把简单的事情
做好,在简单中追求完美、追求进步、追求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兢兢业业地做好,这样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央视曾有一个节目叫做《2007劳动榜样》,里面介绍的是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工作绝活。其中有一个重庆的小伙子,叫罗永强,他是一名商场的营业员,他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到处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带,创造出了一项属于自己的特殊技能:为系创造出了很多鞋带的花式打法。他能用普通的彩色的鞋带,通过编、绕、搭、系等手法,来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动的立体的造型,从而让平面、死板单调的鞋,变得立体生动。为平淡普通的帆布鞋赋予了独特、时尚的气息。
系鞋带,谁不会呢?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件事情,可能做到这个份上,就是了不起。据说,因为这项绝活,来这儿买东西的人特别多,他一个人每个月能为商场带来20万元的销售额。
看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能带来价值,同时也能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不仅如此,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不仅限于事情本身,而是做事的人在对外传递信息:你的心态如何,你怎么思考问题,你用什么方式去做,你如何跟周围的人合作,你做事的质量如何,这一切都将会影响到你的人生。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日本人的做法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是迂腐之极,但也正是这种“迂腐”的行为,使得一个小小的岛国能够长期居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能够把大家公认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高标准地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多事情,虽然很简单,但我们仍然不能马虎大意。我们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件需要付出全部热忱、精力和耐心的伟大事业。当你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时,你就变得很不简单,也就是不平凡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简单的事,只有把事情简单化了的人。许多人总是想急功近利地做一些不简单的事,而忽视了一些看似简单的事。
其实“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比如不随地吐痰和扔垃圾你做到了吗?简单的事每个人都能做到、做对,但难的是持续做到、做对。其实,简单不等于浅薄、简陋、粗放,简单是深刻、丰富、精细,丰富才能简单,精细才能简约。
简单必须先经过复杂的过程,就像读书一样,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简单是在复杂之上,跳出复杂才能简单。而简单管理真正落实到企业组织流程上,真正形成自觉的行为,更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必须先复杂、精细,然后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