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的老祖宗们!
第一锅发糕刚刚出炉,班奶奶就习惯性地给等在一旁的烧火丫头切了一大块解馋,还美名其曰:尝尝甜度合不合适!
班浔趁着热乎一口咬进嘴里,口感一如既往的好,甜度适中。
“阿嫲做的蜂窝发糕,口感爽脆清甜,还是儿时的味道!
阿嫲你这手艺肯定会让堂姑姑长脸的,看谁敢说她没娘家人疼!”
记得小时候的她最喜欢把发糕从底部切开,数着一个个的蜂窝一边吃一边玩。
班浔敢打包票,这发糕肯定会大受欢迎的,特别是那个定居在别处的堂姑姑。
得到来自孙女的肯定,班奶奶更是信心十足
“吃好了就继续你的火,咱们蒸完这个还得准备其他东西呢!”
老人家对于传统礼仪是很重视的,虽然堂姑姑她的父母都不在了,但是族亲们还在呢!
作为堂姑姑娘家人就得担起责任,对于外嫁女乔迁新居这等好事一切该有的礼节都得安排到位了。
好不容易把发糕全蒸完了,班浔根据形状大小分好批次摆放好,等着进一步的加工装饰。
阿嫲自己亲手调制了可食用的红色颜料,在发糕的表面亲手描上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也是她老人家对于堂姑姑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
班浔按照指示去剪了桂枝柏叶还去菜地特意挑了一把有点发黄的香葱,两根形状姣好的大蒜回来。
族亲们聚在一起把准备的东西安置好:
一镜子用红绳挂上一对红包百子桂枝。
二担子:扁担罗盖都贴上红纸里面装着发糕、寿桃果、粽子。
红花生谷物爆米、金桔、红包,烟酒葱蒜还有火水灯一对。
还有其他的一些意头很好的物品。
三笼子里面准备一对鸡(一只大阉鸡、一只鸡项。)鸡笼上面还贴上了喜庆的红纸。
收拾妥当看着时辰让族里面的年轻人开车提前一天送到堂姑姑家,等明天的好日子大家伙儿再一起去堂姑姑新家给她暖房子。
天幕下一些饱受宗族迫害的人们只觉得悲哀:为什么他们后世人的这些宗族就能够团结友爱,而他们的只会压迫跟掠夺?
那个班浔姑娘的堂姑姑明明是一个连父母跟兄弟都没有了的孤女,为什么这些宗亲还愿意花心思给她这一份体面?
若是问班浔,估计也只能归功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吧!
记得小时候就算是族里面的血亲也会互相争夺有限的资源,好的一点是一旦有外来威胁或是竞争就会全族人一致对外。
慢慢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对于那三瓜两枣大家也不在意了,这关系不就越来越和谐友爱了吗?
一些遵循恪守礼制的人们会觉得班浔她们准备的太过简单也太过小家子气,完全没有他们老祖宗来得实在周全!
考虑到出席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居多,堂姑姑很是贴心地提前包了一辆豪华客运车,轻松解决了大家的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