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了学业?所以盖间好些房子,方便他们在照顾老师之余温习功课,如此不好么?”
林克鸣一听,笑道:“敬琏说得对。是我一时疏忽,的确不该叫世兄们连个读书的地方都没有。我这便去筹措银子。找木柜看地方,采买砖材。”
“银子的事不用远求,我便是人称松江小财神的。若是去别处化缘,岂不是丢我的脸?”徐元佐打趣道。
林克鸣知道徐元佐在开玩笑,却不肯接受:“敬琏。已经叫你劳心耗力,岂能再用你的银子?这事你不知道,照我们广东的习俗来说,凡有涉及众人的大事好事,都是立个会,大家出会银的。”
徐元佐道:“世兄听我说完。”
林克鸣不再争执,心里却下定决心不用徐元佐的银子。
徐元佐道:“一来这房子要按我的规矩来建,方才能做到冬暖夏凉,所耗自然也比寻常屋舍贵上许多。旁人没见识过的,还以为这银子花得不值,徒增争议,所以断不能用别人的银子,只用我一家,无论我要做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旁人也无法说什么。”
林克鸣正要辩解。徐元佐抢道:“至于世兄说的立会,小弟却是知道,江南那边也是有的。这个会可以立,却请换个项目。”
“换个名目?”林克鸣不解。
“对,立会凑起来的银子,可以去买书。”徐元佐道:“这屋舍是给师兄们读书用的,但是讲课之外,林老师在屋里干嘛呢?若是师兄们正好都不在,老师又岂会进屋休憩?世兄也知道老师对外物已然看破,然则我正要用‘书’来诱老师长久呆在这精舍里。”
林克鸣这才融会贯通,明白过来:“原来给世兄们读书是手段,用书诱家父才是目的。”他抚掌道:“你真是机灵,竟然看出家父的弱点来了。哈,他就是见不得‘书’,远远便能嗅到书香。”
“然也。”徐元佐笑道:“而且我还要立个规矩,这屋里的书,一本都不许拿出去。”
“这规矩是该有的,否则家父拿了书就回茅庐,敬琏的苦心也就白费了。”林克鸣又为难道:“只是这般太着于痕迹,家父一眼便会看穿了呀。还是少不得一通骂。”
徐元佐微微摇头:“一粒沙,若是在鞋里,立刻就会被倒出来。若是在沙滩上,谁又会注意到呢?”
“敬琏的意思是……”林克鸣还是没想通。
“建个图书之馆。”徐元佐道:“多多买各种书籍来,名曰方便师兄们读书,其实对府县所有读书人都开放!只要登录名姓,便能入内读书。如此人一多,就得有规矩。为了大家都能有书看,也因为这书是会里银子买的,所以谁都不能带出去。老师最是严于律己,断不会要求特殊对待,坏了规矩。”
“敬琏你这是……”林克鸣目瞪口呆:“为了藏一粒沙子,就连整个沙滩都搬来了!”
“只要老师白天能够恢复些精力,放松些精神,晚上在茅庐里也能熬过去了。”徐元佐又道:“更何况,若是能够见可读之书,会好学之人,恩师的悲恸哀思也能缓解些许。”
“敬琏,家父弟子之中,你年纪最幼,学问最深,心思最纯,又最为机灵……真恨我没有一个弟弟,能似你这般。”林克鸣拉住徐元佐的手,久久不舍得放开。
徐元佐只是微微笑道:“世兄,师徒之伦岂亚于天伦?更何况,谁谓世兄无兄弟,承蒙不弃,愿与世兄换帖盟誓,约为兄弟,虽不同姓,却永不逆于心!”
“不敢请耳,固所愿也!”林克鸣满心激动,就好似真的多了个兄弟。
原本结拜兄弟这种大喜事,肯定是要众人聚了热闹一番的。因为林克鸣也在孝中,不能参与饮宴,所以在取得父亲同意之后,只约了几位亲戚故旧作证,在家庙焚香设坛,禀告祖宗,完成了结义的仪式。
“二弟!”
“大哥!”
两人互相握住对方小臂,好像恨不得捏碎一样——徐元佐肯定留力了,否则就真的捏碎了。
与林克鸣成为结拜弟兄之后,徐元佐在林门这个小集团之中地位更加超然,也更加引人注目。他拿出了真金白银,为师兄们选址开建馆舍。这些师兄哪里好意思让小师弟一个人出钱,纷纷表态,拿出银子来。徐元佐也不拒绝,因为这些银子还有大用,那便是买书。(未完待续。)
三七九 宣讲会
当今天下图书之府,除了南北两京之外,就是苏、杭、徽、建。苏、杭、徽都是海内大郡,而建阳只是闽北建宁府的一个县,却能与其并列,可见其在图书印刷业上的赫赫威名。
建阳县里尤以麻沙、崇化两坊印书闻名。建阳书特点鲜明,正是价廉物不美。他们用的纸张和刻板远不如其他印刷重镇,关键就是便宜。
徐元佐要办的是图书馆,不是藏书楼。明朝的藏书楼也算是一张历史名片,为古籍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各家的藏书楼都有各种规矩,或是不许外姓上楼,或是硬将家产与藏书楼分割,以保证继承者是单纯为了这些文明的承载物。
其中收罗的书自然不会是满大街的时文选集和通俗小说,大多数都是宋元古籍和历朝珍本。考虑到宋时古籍在眼下就是论页称金,非豪富之家不能立起一座藏书楼。而且藏书楼也不可能对公众开放,最最宽松的借阅条件也得是“故交”。
图书馆作为公共建设,关键就是体量大,方便让更多的人借书。因此上书籍的质量反倒其次,好差只要能读就行了。徐元佐不打算将这个图书馆做成个大型阅览室,要借书却不需要押金,自然就要身份登记。因此也能掌握潮州乃至广东一省许多读书人的人事资料,建立起一个储备库。
“楼分三层,用以藏书。再挖一个地下书窖,所有入馆图书,必要抄真一本藏入其中,名为种子书库。沧海桑田,可保永存。藏书楼外,另起长屋四座。四方围建,廊檐沟通,处处要便于读书。”徐元佐在筹备大会上挂上了找画师画的效果图。
这效果图仿照北宋宫廷画院的工笔风格,找了当地几个著名画师合力创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如今画坛早已不流行这种风格,不过宋朝的艺术成就实在太高。但凡画师没有不看不学的,否则还真未必能满足徐小财神的要求。
按照潮州的行价,这幅画能折图书馆书库的一层楼。
下面聚集一堂的都是真正的财主,也是这回真诚要捐钱的林氏门生。这些师兄们看到画卷时已经心跳得飞快,显然小师弟不是个办“小事”的人,光这一楼四屋配五个院子,加上假山廊檐各种花草,两千两能不能办下来?唔,这还没算地价呢。
万幸徐元佐已经将这笔银子包了。免去了许多人的尴尬。他们虽然愿意捐资,但是一口气就是两千两,还是有些胆怯的。这种一掷千金的土豪,绝对是大明王朝非主流的代表,如上海康苌生,华亭徐敬琏。
徐元佐又介绍起借书的规矩,从进门到找书,到在图书馆阅览。最后借书出门。各个环节都有图示、说明,就连借书卡的形制都画了出来。
林克鸣也坐在下面。恨不得徐元佐说一句,他便赞一个。他在听了徐元佐的设想之后,自己也设计过一个流程,但是与现在徐版的相比,简直就像是茅庐和楼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