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出身儒家,又与张良相谈甚欢。当张良收到邀请函时,马上策马前去拜会。
“子房快请坐,您今日大驾光临,使我的府邸蓬荜生辉。今后,请务必不要轻易离开!”公子扶苏笑脸相迎说道。
张良谦虚道:“子房深感惭愧,自上次分别后一直挂念着公子。”
“在收到您的邀请函后,立刻赶来赴约。”
“还请公子莫要嫌弃。”
公子扶苏摇头笑道:“子房见外了,快请进,我们入厅细谈吧。”
“公子请。”
二人走进中厅,畅所欲言,从天下大事到治国理政之道无所不谈,特别是讨论了如何运用儒家思想和仁政理念治理大秦。
张良钦佩道:“公子仁者无敌,如能以此治天下,七国百姓必定倾心向大秦,再现百家争鸣之盛况!”
公子扶苏笑颜逐开,点头道:“日后再多仰仗子房兄!”
张良拱手道:“公子太谦了!不过这次来我还特地为您准备了一份厚礼。”
“待以后您需要时,这礼定会成为重要助力。”
公子扶苏惊讶,目光疑惑地看向张良,似乎已经隐约猜到所谓的“大礼”为何物。
张良深沉地说:“秦国统六国之前,家祖父曾任韩国相国,辅佐三代韩王,手下有一些忠心的门客家臣。”
“我离开这段时间里,把这些家臣召集在一起,专程前来助公子。”
公子扶苏急忙制止了张良,警觉地说:“子房兄,此事万万不可再提,免招杀身之祸!”
冠军侯府。
赵牧静静地等待着消息,陈平快步走来,鞠躬汇报:“公子,百家名士已相继赶到了咸阳城。”
“张良,儒家名士、韩室之后裔,已前往公子扶苏的府邸拜会。”“他竟敢回咸阳?难道不担心被通缉吗?”
在赵牧迁移六国贵胄至咸阳时,曾在张良的府中搜到了毒弩。
“启禀大人,张良得到了扶苏的庇护,坚称这些毒弩属于他的先祖,与他自己无关。”
赵牧轻轻品尝了几口香茗,放下茶杯,不再思考张良的事情,继续问道:“还有哪些知名人士已经到来?”
陈平恭敬地回答:“公子,来者分别是道家的逍遥子、农家的朱光、名家的公孙珑和墨家钜子腹黄享……”
赵牧听了有些惊讶,说道:“没想到短短时间内竟然来了这么多?”
陈平微微点头说:“这些人中有现任各派领袖,也有代表各门派前来赴宴的人。他们大抵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而来。”
此时,冠军侯大殿内,陈平向赵牧讲述着百家的情况。
“公子,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与扶苏关系最为密切,自然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而医家主张先懂儒理,再懂医术。”
当陈平讲述各学派间的关联时,赵牧沉思着问:“依你所见,哪些学派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