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谷儿正在给人装着野菜,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到了谷儿的摊子前。
“姑娘,你这里葱卖完了没有?”
她急火火的问着谷儿。
“婶子,葱还有这一把,婶子你要?”
谷儿看了看,葱就剩下一点了。
“哎,这也不够啊,姑娘,你明个还来?要是来的话,你多给婶子捎来点葱,大葱,小葱都要。”
那妇女看着那点葱摇头。
“行啊,我明个还来,婶子要多少葱?”
谷儿看有人预定葱急忙点头,现在菜不好卖了,采一天卖两三天,所以她可以连续来。
“多来点吧。”
妇女没有说具体的数字。
“她王婶子你要这么多葱干啥啊,能吃的完?”
旁边有认识妇女的人奇怪的问了起来。
王婶子道:“哎,我这不是要娶媳妇了吗。”
王婶子说完还叹了口气。
“娶媳妇是好事啊,你咋还不高兴,你那儿媳妇上次上你家门我看见过,长的好,还是工人呢,娶个这样的儿媳妇你可是有福气啊。”
那人羡慕的说着。
“是好,我那儿媳妇性子也好,和我也处的来,可你不知道,我那儿媳妇祖籍是河南的,不是咱们这边的,是当初闯过来的。不过她家里人也算有出息,在咱们这边站住了脚。”
王婶子说起儿媳妇还是很满意的,儿媳妇能拿的出手,她脸上有光。
第35章:为难
众人也都明白她不是真不满意儿媳妇,但不会拆穿她。
“这有啥,管她祖上是哪里的,只要现在在这不就好了。”
那个和王婶子唠嗑的人有些不以为然。
“是啊,只要人好就行。”
旁边的人也符合。
谷儿也认真的听着,女人嘛,都是爱听八卦的,她也不例外。
“我不是嫌弃她娘家是那边的,哎,我和你们说实话吧,这不是要结婚了吗,她娘家那边来了不少的人,都在这边吃住,等着三天后他们结婚,可我这儿媳妇的娘家人不爱吃米,要吃面条,要吃馍,我也不会做啊,他们还要什么大葱,他们吃葱也不蘸酱,就干吃,这还不算,他们还要我蒸什么枣糕,说闺女出门婆家得送个大枣糕,送九个小枣糕,这是风俗,你说我哪儿蒸过那玩意啊,这不是为难人吗?这急的我头发都白了。”
王婶子和众人道出了原委。
王婶子的话略微有些夸张,这是人的天性,说话爱夸张,但她的焦急众人也是能看出来的。
“哎,这确实愁人,咱们这边都吃米,这面食是不会做啊,都说低头娶媳妇,要是不把人家娘家人伺候好,将来可是爱生事。”
有人在旁边感叹着。
“是啊,咱们这边说起来没那么多讲究,可那边不一样,说道可多了,我听着她娘家人那些说道我都头疼。”
王婶子的心烦不是装出来的,对于这个要进门的儿媳妇她是很满意的,对方人长的好,脾气也还行,最重要的是有个好工作啊,说出去她住的那一片谁不羡慕她。
她本来走路都能带风,做梦都是笑着的,可这两天笑不出来了,儿媳妇不是本市的,是齐齐哈儿那边过来的,齐市本来就比这个城市大,儿媳妇也算是见过市面的人,可她结婚,她娘家人都赶过来了,有从齐市过来的,还有哈市过来的,一下子来了好几十人口。
媳妇在这边亲戚就一家,那边也不可能住这么多人,儿子就出头把亲戚都安置在了他们这边,人来了,她要管吃管喝管住不说,问题是,吃不到一块去啊。
她要吃米,可人家要吃面,吃馍,馍是个啥都东西她都不知道,后来听儿媳妇说了她才知道。可她也不会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