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些理解明朝末年的崇祯帝了。
想要改变,尝试一切,却发现越搞越乱,越来越无力。
他因为想要围剿白莲教明教不良人,继而想要充实国库。
国库本意是想要通过杭州的改稻为桑来积蓄银两,哪知道最后搞出来这么一出,为了止住杭州的民怨沸腾,又不顾朝廷脸面的要挟了杨柳城的众多商贾。
一环套一环,一环坏一环。
环环失败。
起义就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增大!!!
难道,真的是……他错了,赵清廉错了。
乾隆的目光不由得犀利盯向台下站在的文武百官之中的工部尚书赵清廉。
还有当朝军机大臣和珅。
人是贪官他心里是知道的,但同时办事能力也是超强,他也是知道的。
自古以来,朝廷之上,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满堂皆清。
不能容纳他们,那就是不能容纳天下官员。
乾隆在思铎。
昔日统御九州四海,驾驭群臣的神智仿佛回来,把他老眼内的浑浊驱离。
台下的赵清廉与和珅还在等着,心中觉得,这一次皇上肯定还是要他们拿主意。
但是事实。
龙椅上的乾隆没有开口。
自刚开始发脾气后,就仿佛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扶着额头久久地久久地……
不知道过了多久,但太阳已经高高挂起,烈阳照射进来的光芒搭载巍峨的金銮殿,在地板上留下斑驳。
群臣的银子被拉得长长的。
大家的影子交叠在一起。
沉默是今天早朝唯一的特点。
只有沉默。
因为湖北,湖南,四川的白莲教,不良人,明教三方组织同时起义,在这样的绝对危机面前,任何办法都是无用的。
唯一的办法只有大兵围剿。
不是任何事都有办法,不是任何办法都有迂回,朝廷与起义军的兵力交锋是在所难免。
金銮殿的氛围陷入空前的沉默。
时间仿佛凝固。
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乾隆扶着额头,也不曾睁开眸子一次,不曾再看向群臣一次。
或许在此刻,他这个奢靡了半生的皇帝,终于明白过来,有些事可以依靠群臣,但不能什么事都依靠他们。
官官相护,利益捆绑,很多事看似好似却难以办成。
先帝雍正朝的鞭法和官绅一体纳粮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