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
这就完了?
直到此刻,刘墉纪昀二人都难以置信。
他们费了那么大劲,用了那么多口水,到头来万岁爷屁也没放直接无视。
难道杭州的问题就看不见吗,就不管吗,就眼睁睁看着吗。
答案是,是的。
说乾隆心里对赵清廉有怨恨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督察团这个事就办的十分的巴适!
声势在京城足足造了十天,让天下人都看清楚,朝廷的动作!
杭州城的百官有嗅到了风声,有了准备,不至于被一锅端,保住了大清的脸面。
到了杭州城后,赵清廉办的就更完美了。
在只处死一个人的情况下,客观上解决杭州的改稻为桑一事。
主犯多隆已经斩首,民怨也该得到些平息不是。
赵清廉可以说是一个比和珅更加忠诚的辅国良臣,甚至说是超越和珅的存在。
这种人懂得怎么样从处理事。
懂得这人世间得道道。
不像刘墉纪晓岚,两个人永远一根筋,遇见贪官只知道杀,灾荒只知道赈济,百姓一哭,就只知道去平怨,认为他这个高高在上得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办任何事,任何人。
唉……
这两人看待事物永远只在第一层。
这次改稻为桑点到为止,只要百姓不反说明就没有压迫。
就这样吧。
一天天得烦心死了。
“退朝——!”
乾隆大手一挥。
文武臣公鱼贯而退。
刘墉纪昀二人这一次是彻底得冷了心。
一直以来,他们俩都以刷清吏治,扶持大清为己任。
可是如今呢?
皇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堂之上,像赵清廉和珅这样的大奸大贪越来越多。
这世间的污浊既然改变不了,那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有离开了。
见到刘墉纪昀两个人还没有离开,一直脚步迟疑,乾隆问道。
换来的却是两个人同时的辞职。
请求告老还乡。
乾隆只得是摇了摇头。
他同意两人暂离朝廷事务,不过对于还乡的要求却没有答应。
命令两个人必须待在京城
待在他的眼皮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