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放眼望去,家家独门独院,三间瓦房配上一个小院是标配。
不过奇怪的是家家门户紧闭。
途中,赵清廉故意询问:
“听说最近杭州要执行改稻为桑之策。
我要是和你们勇村合作了,那后面万一提供不上货,我的损失……”
“欸,不用担心!
咱上头有人呢!
一个区区江浙知府多隆,奈何的了我勇村?
捏死多隆,就跟捏死一个蚂蚁一样简单。”
“对对对,完全不用担心,和我们勇村合作,什么都不需要的担心,只需要担心一点,那就是货太多,你一口吃不下。哈哈哈。”
“改稻为桑推行的可是很厉害,周围几个庄子都在陆陆续续种植……”赵清廉继续故意装作拧巴担心道。
“狗屁的改稻为桑!
他来咱们勇村过!
不过被咱给大走了!
再跟你说一个秘密。
昨晚,那江浙知府宴请我们村长勇叔赴宴,宴会上我们可是对他好一顿收拾,瞧,屁放了一个吗!他敢放一个屁嘛!”
“哥,我们昨天可真是威风呐!
尤其是小勇哥,那嚣张劲足足的,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多隆!
骂的那知府气都不敢喘大口的!
还敢问我们勇村的勇怎么来的!
就这么来的!”
走了大约几分钟的样子,赵清廉知道,自己即将到达李大勇的家。
只见在正前方老远的距离,一栋矗立在村子中央,楼栋最高庭院最大的房屋建筑群坐落。
之所以用‘群’来形容,只因为此楼约莫有十几间楼阁交错在一起,被一大大的圆形院墙包围住。
加上壮阔的大门,可以说用富丽堂皇形容也不为过。
可以想象,这整个勇村是多么挣钱,难怪当改稻为桑推进到这里时,会遭到强烈的抵制。
也可以想象,勇村能够在这些年安然无事,财源广进,这背后的靠山也绝非等闲吧。
经过引荐,赵清廉成功来到赵大勇府邸前厅大堂等待。
打量这前厅大堂,椅子是檀木的,墙上挂着的诗词是韩愈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果盘里放着的更是反季节水果荔枝。
桌子地下躺着的哈巴狗,是个洋品种。
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一个字,豪。
沏好的碧螺春只是轻咩了一口,远处的李大勇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