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派的意见遭到反对,因为以万尼乌斯曾经的战绩来看,没人敢保证他们一定能够在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之前对万尼乌斯的核心部队造成足够大的损伤——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确定万尼乌斯的“核心部队”到底有多少人。
然而,主和派的意见也没能得到通过——就算不考虑万尼乌斯是否会同意保持和平,单单是塞姆诺内斯人对万尼乌斯低头也是不可接受的——这种认输的行为毫无疑问会极大的损害塞姆诺内斯人的威望。而最重要的是,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万尼乌斯为什么要同意和塞姆诺内斯人保持和平呢?
这两种意见在塞姆诺内斯人中都有不少的支持者——这两派即无法压倒对方,也不能说服对方。
最后,塞姆诺内斯人决定先派遣一支使节团,前去向万尼乌斯及四部族说明情况,提出和谈的要求,然后再视情况做决定。
而在派出了使节团去找万尼乌斯谈判的同时,剩余的八十多个塞姆诺内斯分部也全部聚集起来,将所有的老幼妇孺都集合起来,并将所有的粮秣物资和武器兵甲都集合起来,准备做最后的战斗。
如果万尼乌斯和四部族能够认可塞姆诺内斯人的解释,并同意和塞姆诺内斯人讲和,那么自然万事大吉。
但如果万尼乌斯和四部族不肯认同塞姆诺内斯人的解释,或者不愿意和塞姆诺内斯人讲和,那么塞姆诺内斯人也已经完成了军队的整顿和武装,可以为了他们的尊严决一死战。
对于塞姆诺内斯人的计划,万尼乌斯和他的盟友们一无所知。
这些天里,万尼乌斯的盟友们非常希望立即发起进攻,却被万尼乌斯一次又一次的压制住——和那些希望战争和胜利的rì耳曼人不同,万尼乌斯的目的是给塞姆诺内斯人充足的时间准备,之后一次xìng彻底的解决掉塞姆诺内斯人的武装力量。
不过,万尼乌斯也并没有让他们闲着——趁着塞姆诺内斯人没有到来的时候,万尼乌斯让战士们将营垒周围的森林尽可能多的砍伐掉,然后全部拿来制作标枪。
之后,塞姆诺内斯人的使节团到了。(未完待续。。)
p
045 谈判 1
塞姆诺内斯使节到来的消息立即在联军中引起了轰动——由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和傲慢,双方的战争进行了这么久,这还是塞姆诺内斯人第一次正式派遣使节前来。
这种行动,意味着塞姆诺内斯人终于放下了他们的傲慢,承认联军是和他们对等,甚至更加强势的存在——对于联军诸部族的首领们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
然而,万尼乌斯自己却没有任何高兴的意思。
他的计划是将rì耳曼诸部族拧成一股绳,团结在自己的领导之下一致对外——而这个计划里,自身实力远超任何部族的塞姆诺内斯人是最大的阻碍。
原来,按照他的计划彻底的打垮和拆分塞姆诺内斯人,使之成为和四部联盟差不多大小的大型部族,就算是彻底的扫平了自己的障碍——当自己带领rì耳曼王国对高卢甚至是罗马展开攻略的时候,仅有二三十万人口的部族是不可能对自己的后方构成威胁的。
然而,塞姆诺内斯人却派了使节团过来。
在目前这种局势下,他们显然不可能是派人来投降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之前塞姆诺内斯人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但要凑出个四五十万军队应该还是能做到的,不大可能就这么认输。
至于放狠话什么的,也不可能——之前打了那么多仗,塞姆诺内斯人都没放过狠话,这次虽然战斗的规模大了些,万尼乌斯也不认为塞姆诺内斯人会改变他们的传统,专门派群人跑来说几句狠话找剁——要知道,rì耳曼人这边可没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类的规矩。
排除了两种不可能的选项之后,剩下的唯一一种可能就是必然的情形了——塞姆诺内斯人是来和谈的。
而这一可能,偏偏是万尼乌斯最不愿意面对的。
可以想象,既然塞姆诺内斯人前来求和。那么势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而面对塞姆诺内斯人开出的条件,想一想继续和塞姆诺内斯人战斗下去所要付出的代价,四部族很可能会倾向于同意和塞姆诺内斯人谈和——而这恰恰是万尼乌斯绝不能接受的。
但万尼乌斯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势力强压四部族——不要说四部族。就算是rì耳曼王国里的十大部族四小部族,只要想一想将塞姆诺内斯人逼上绝路之后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未必愿意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仔细想一想,万尼乌斯也觉得真的和塞姆诺内斯人死磕下去似乎有些没必要——虽然这一战赢了的话获利极大。可要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会小。如果塞姆诺内斯人肯低头认输,并且割地赔款纳贡和亲,到也不是不能放他们一马。
之后,万尼乌斯召集了自己麾下的全部统帅、诸部族野战军团的统帅,以及来自三个盟部的武士首领。一齐在大帐里接见塞姆诺内斯人使节。
伴随着护卫大帐的狂战士们威风凛凛的呼喝,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之后一行七人走了进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提着橡木手杖,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祭祀。尽管已经连牙齿都掉光了,双眼也显得含混不清,但老人却仍旧昂首阔步,一副器宇轩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