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宣室殿内。
刘据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庄重的长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厅中,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睿智。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心下凛然,今日的商议将决定大汉的未来,决定千万百姓的生死存亡。
此次召集田千秋、卫青、张骞、司马迁以及风尘仆仆、千里迢迢赶回来的桑弘羊,商议的赈灾和治理黄河之事,关乎江山社稷。
“诸位爱卿。”
刘据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宣室殿的每一个角落,道:“黄河决堤,十六郡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不仅是百姓的灾难,更是我大汉的危机。”
“虽然已紧急安排各战区部队前往灾区,但后续工作细节,还需与诸位爱卿商议。今日召大家前来,就是要共商赈灾和治理黄河的大计,力求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田千秋微微颔首,神情忧虑地说道:“陛下,黄河水患由来已久,此次灾情更是严重,想要彻底解决,绝非易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展开赈灾工作,让受灾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稳定民心。”
卫青目光灼灼,补充道:“田大人所言极是。但治理黄河,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赈灾。黄河水患反复无常,若不彻底根治,日后还会成为我大汉的心腹大患。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治理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据轻轻点头,对二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他微微侧身,看向张骞,问道:“张卿,你曾多次出使西域,见多识广。对于此次赈灾和治理黄河之事,你有何高见?”
张骞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治理黄河,不仅要治理下游地区,还要兼顾上游。黄河之水奔腾而下,携带着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水患频发、河床抬高,而这泥沙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接着说道:“黄土高原本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曾经草木繁茂,植被葱郁。然而,历经历朝历代的变迁,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长久以来,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耕种以及生活燃料等需求,人们大肆砍伐树木。无数的参天大树在斧锯之下轰然倒下,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黄土。”
“土壤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每逢暴雨降临,缺少植被根系固土的黄土高原,便如同失去了铠甲的战士,毫无抵御之力。”
刘据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赞叹张骞的如此有远见,大汉博望侯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啊。
他又看向司马迁,说道:“司马卿,你饱读诗书,熟知历史。在历史上,可有治理水患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他来自现代,对于合适目前这个朝代生产力水平的治水技术,不甚了解。
司马迁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水患,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方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朝代在治理水患方面都有过尝试,臣可以查阅典籍,整理出相关资料,供陛下参考。”
刘据满意地点点头,对众人的建议表示认可。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次赈灾和治理黄河,我们既要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又要制定长远的治理方案。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颁布新的大汉军区制度。”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目光紧紧地盯着刘据。
刘据继续说道:“除了管理漠北匈奴的魏相带领的漠北生产建设兵团,李广率领的西域生产建设兵团,大汉其它军区将进行重新划分。”
“朝廷的羽林卫负责管理未央宫和天下朝臣的监督和情报工作,长安的卫尉负责长安的治安。另外再分为东部、西部、西南和南部几个军区,分别管理相对应的区域。”
“这样一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各个军区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
卫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道:“陛下此计甚妙。新的军区制度能够明确各军区的职责,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对于维护我大汉的稳定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