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亲赴灾区的消息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面面相觑,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陛下,万万不可!”
丞相田千秋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语气急切道:“灾区疫病横行,洪水肆虐,陛下万金之躯,岂能涉险?若有不测,大汉江山何以为继?”
卫青也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陛下,田丞相所言极是。灾区环境恶劣,危险重重。臣愿率军前往,定不负陛下所托,还请陛下坐镇长安,统筹全局。”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陛下三思!灾区险恶,非天子所宜亲临!”
刘据站起身,走下御阶,扶起卫青,目光扫过群臣:“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担忧。但朕身为天子,百姓受苦,朕岂能安坐宫中?灾区百姓需要朕,朕必须亲自去。”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朕知道灾区危险,但正因为危险,朕才更要去。朕要让百姓知道,朝廷没有抛弃他们,朕与他们同在!”
田千秋仍不死心,颤声道:“陛下,灾区疫病肆虐,若陛下染疾,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据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道:“这是太医令新研制的防疫药方,朕已命人大量制备。此外,朕会带上最好的医官和药材,确保万无一失。”
见群臣仍欲劝阻,刘据抬手制止:“朕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田卿,朕离京期间,朝政由你主持。卫将军,你随朕同行,负责赈灾调度。”
群臣见刘据态度坚决,只得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刘据决定亲赴灾区的消息,很快通过大汉传媒的报纸传遍天下。
报童们穿梭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挥舞着报纸高声叫卖:
“号外号外!快来看呐,天子陛下颁布新制度,全力赈灾治黄河啦!”
“天子亲赴灾区,与百姓共渡难关!”
报纸头版用醒目的标题写着:《天子亲征,万民同心——刘据陛下将亲赴灾区主持赈灾》。文中详细描述了刘据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以及他力排众议、毅然决然的决心。
“陛下此举,实乃千古未有之壮举!”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捧着报纸,激动得双手颤抖,“天子亲赴灾区,这是何等爱民之心!”
茶肆酒馆中,人们也纷纷议论:“陛下真是明君啊!为了百姓,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了!”
“是啊,有这样的天子,咱们大汉何愁不兴?”
“天子陛下英明呐!新设军区,各负其责,将军们带头赈灾抢险,还把珍贵的军用物资都拿出来救济咱们受灾的百姓,这可真是把咱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了心尖上啊!”
刘据亲赴灾区的决定,不仅感动了百姓,也激发了全国上下的赈灾热情。
在长安的集市上,商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捐赠了大量的粮食和衣物。
一位年轻的商人一边指挥伙计们搬运物资,一边对身边的人说道:“陛下都亲自去灾区了,咱们商人也不能落后!这些粮食和衣物,希望能帮到灾区的百姓。”
手工作坊里,工匠们日夜赶工,制作帐篷和工具。一位老木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陛下为了百姓连命都不要了,咱们出点力气算什么?”
农民们将自家积攒的粮食和蔬菜装上车,准备送往灾区。
一位老农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破旧的手帕,小心翼翼地包好自己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几个鸡蛋,说道:“这些鸡蛋虽然不多,但也是咱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给灾区的孩子们补补身子。”
“没错!天子陛下为了咱们,操碎了心!如今黄河水患肆虐,咱们的乡亲们正在受苦受难,咱们可不能干看着,必须得为灾区出一份力!”
“对,咱们不能袖手旁观!”
“走,一起去灾区帮忙!”
同时商人们在商会的组织下,纷纷慷慨解囊,开始捐赠物资和钱财。
他们忙碌地穿梭在仓库之间,精心挑选着适合灾区使用的生活用品,从棉被、毛毯到锅碗瓢盆,应有尽有。
同时组织起一支支不算庞大的运输车队,满载着物资,浩浩荡荡地驶向灾区,车轮滚滚,扬起漫天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