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有些人点头,他看向老太太语重心长的说:“大娘,全北方就我这一份大量卖菜的,物以稀为贵。”
“我在县城都能把菜卖出去,拉过来就是给市里的人尝尝,就这一万多斤,不买可就没了。”
“你如果不买,那就要等明年七八月份才能吃到蔬菜,还有二百多天啊,天天只能吃萝卜白菜。”
老太太低头嘀咕:“理是这个理,可是白菜才几分钱一斤,这也差太多了。”
她别不过来劲,吴昊也点头不和她犟,其实他心里也感觉挺不可思议的。
寿光那十七家大棚的菜,十块钱一斤上市当天就被抢光了,八四年十块钱一斤啊!
其实也不要瞧不起这个年代,现在万元户不少,有几千块钱存款,舍得花十块二十块的买菜吃个新鲜。
有赚几万块钱的暴发户更舍得买菜吃,特别是明年开春,春城那些君子兰。
平平常常几百几千块钱一盆,全市都在养花,买花的人也有都是。
花几千几万买一盆花,眼都不眨一下,那是真不心疼,因为倒手就赚钱,同样的,谁敢说这些人没钱?
花十几万块钱买一盆花都不是个例,花几万块的人有很多。
他这菜和花一样,就不是卖给工薪阶层的,哈市有900多万人,暴发户不少。
想把这一万斤菜卖出去,一点不难。
这还是卖的太早,大家刚断两个月菜,现在还不是特别想吃,等过完年,四五个月没吃到蔬菜了,那时候工薪阶层都会买二斤回去尝尝。
不是馋,是吃一百多天白菜萝卜,这胃造反逼着让他买。
冷场不到二十秒,一个挎着篮子,看起来挺富态的大姐挤进人群问:“能不能便宜点?”
吴昊摇头笑道:“肯定不能降价的,我还是那句话,有960万人吃不着。”
“说滴对!”大姐见他态度坚决,没生气反而笑了,走到车边拿起蔬菜看看,指着西红柿说:“先来二斤我尝尝。”
第一单生意,吴猛马上拿起称往里装西红柿,称好二斤喊道:“高高滴奥!”
大姐看眼往上挑的秤杆点头,她是做买卖的人,对于称很了解,能看出来人家没做假。
顺手拿起自己买的西红柿尝尝,不停点头:“不比夏天的菜差,再给我来二斤豆角和韭菜黄瓜。”
吴昊伸手帮忙装菜称重,心里真有种离奇的感觉,光听说寿光的菜被抢购。
现在亲身经历还是感觉有点假,但是对暴发户来说,家里有几千块钱,花几十块也真能舍得。
有一个带头,就有人跟着买,这些是不差钱的主,不仅自己想吃,家里还有老人要孝敬,还有儿女需要心疼。
能舍出二三十块钱买菜的人还真不少。
哥六个都忙着称重,不管别人咋讲价,少一分都不卖,做生意也不死心眼,可以给抹几分钱零头。
g营饭店老板在门口看半天了,下台阶走到卡车边上说:“每样菜来二斤,西瓜也来一个。”
吴昊早就注意到他了,能在市里开饭店的人,都不是好惹的主,提醒道:“炒成菜可就卖不上价了。”
老板露出笑容,觉得卖菜的这个小伙子人品不错,摆手说道:“买回家给我爹妈吃。”
“明白了。”吴昊不再多说,让吴夏给人家装菜,他们准备了一些网兜。
很多买菜的人都是自己带着篮子和小口袋,现在的人,很少会故意占小便宜非要他们的网兜。
哥们五个拿着称装菜称重,吴刚抱着纸壳箱装钱,为了不那么显眼,装半纸壳箱就会拿进车头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有两个装钱用的麻袋,他也不数钱,抱着纸壳箱就往麻袋里倒,然后下车锁门继续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