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巧舌如簧“你方才一路上,难道没看到施州城中的场景么?身为当地父母官,难道你内心不会愧疚?”
“我若是你,现在就拿出粮食赈灾。”
“你在此多拖一刻钟,就有可能有一个百姓饿死,你于心何忍?”
朱柏摇头,叹息一声,“我身为朱家人,尚能体恤百姓,你若是不在乎后世史料的记载,也就罢了,把他带下去吧!”
朱柏说着,偷偷看着这个粮政官。大明官吏或许不怕死,但是绝对怕后世的名声不好。他这个粮政官,明显就是那种,看重身后名声超过当世性命的人,对待这样的人,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用名声来“威胁”他。果然,就在身边护卫要把他带走的时候,粮政官主动说话了,“你……真的会把这些粮食用来救济赈灾?”
“本王说话,自然说一不二。”
朱柏说道。“好,我带你去寻找粮食。”
粮政官稍微犹豫了一下,咬着牙说道,“不过,你要答应我,这粮食中十分之三用来赈灾,其他的……你可以用来招募兵员。”
“哦?你知道我要用粮食招募兵员?”
朱柏有点意外。“当然。”
“湘王这一次轻车简从,只带了几千兵马就攻下了施州,想来日后定然图谋不小,所有……自然要招兵买马。”
粮政官看了一眼朱柏,一副早有预料的表情。这一下倒是让朱柏和身边的人有点意外了。其实,就朱柏自己来说,他这一次造反,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且不说已经和朱允炆成为了敌人,现在就连燕王朱棣怕是都对他有所忌惮了。如此情况之下。朱柏自己也知道,现在他的处境是岌岌可危的,招兵买马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你叫什么名字?”
朱柏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粮政官,“看你也颇有见识,以后有没有兴趣跟着我?”
“你让我跟着你造反?”
粮政官没有回答朱柏的问题,反而眼神异样的看着他。“错了,这不是造反,而是靖难。”
朱柏摇头,“如今当朝天子是本王的侄子,有着血脉之亲,本王怎么可能夺走他的天下?”
“那……”“只是天子身边有一些佞臣,本王要清君侧而已。”
朱柏大义凌然的说道。对这一点,他还是一脸认真的。他明白,自古以来,叛贼和谋反都都不是啥好名声,就算真的要叛乱,也会给自己按一个好的名字。这叫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就是既要当又立牌坊,可实际上,既然决定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就一定要有不要脸的思想准备。“清君侧?”
这一下朱柏身边的人面面相觑之下,也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他。这么长时间以来,朱柏身边的人对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他们也发现,现在的朱柏和之前那个文文弱弱的王爷有了很大的不一样。他身上总是带着一种隐隐约约的霸气和野心。就好比现在的清君侧。时下,朱允炆削藩已经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之前的几个王爷就是被他想方设法收拾掉的。而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也成了当今陛下眼中钉肉中刺。怕是朱允炆做梦都想要除掉他们。只不过,相对于燕王朱棣来说,朱柏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朱允炆的主要兵力还是用在防御朱棣上。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朱柏真的喊出了清君侧口号,那么也就相当于表明身份,至少和朱棣这样的叛贼是一样的!那么朱允炆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派兵镇压他了。“湘王殿下可是考虑清楚了?这一步错可是步步错,如果真要和朝廷作对,古往今来没有几个好下场!”
粮政官冷笑着说道。“先生如此睿智,难道看不出来,当今陛下忌惮我们这些藩王,更甚于忌惮边疆的异族?”
朱柏笑道。“陛下是为了大明王朝的安定。”
粮政官咬咬牙。“我是为了我一家人的安定。”
朱柏摇头道,“若是连自己家人都护不住,还谈什么国家?”
这正是他的内心所想。和这些大明王朝的臣子不同,作为一个现代人,朱柏不至于做出叛乱国家的事情,但也不会为了所谓的“道义”“礼法”,而白白的丢掉自己的生命。“离经叛道……简直离经叛道!”
粮政官大吃了一惊,一脸惊讶的看着朱柏,眼神中满是诧异,毕竟朱柏所说的这些话和圣人所说的完全不和。“呵呵!”
朱柏冷笑一声,“我没心思和你解释这些事情,只是问你,刚才你答应的时候,到底还做不做数?”
这一下,轮到粮政官尴尬了。他很明白,既然作为施州的粮政官,开粮赈灾,但另一方面,看到眼前的朱柏,他总感觉到把粮食交给他,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后,再看了一眼城池之内难民遍地的样子,也只是点头答应了。同时粮政官也对朱柏说了自己的名字。原来他叫姚广廉,是长洲人,洪武元年就跟着石山做粮政官,至于城中粮草,是因为得知燕王朱棣打算攻城,所以事先藏了起来。原本是想静观其变,看燕王大军会如何处之。没想到朱棣的大军还没到。城池就被朱柏攻破了。他这番话解释的倒是没什么瑕疵,可是当朱柏听到姚广廉的名字后,却大吃一惊,姚广廉?姚广孝?这可就差一个字!现在眼前的姚广廉先不说。但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姚广孝可是后世闻名的黑衣宰相,凭借僧人道衍的身份,成为朱棣身边的第一谋士,一手策划了靖难之役。可以说,若是没有姚广孝,他朱棣搞不好都会靖难失败!他怎么能不吃惊?难道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姚广廉?”
“这个名字不错啊!”
朱柏犹豫了一下,问道,“你家中只有一个人么?有没有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