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義云:莊子之不死。
鈔:《莊子?大宗師篇》云: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不死不生。夫能同然不崇朝而遠徹,忘先後之遠接,斯見獨者也。
衍義云:釋氏之不滅。
鈔《傳燈錄》。惠能大師對內侍薛簡云: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昭然此處契長生矣。此言人生天地間,若安其素分,委任天和,乘化而來,任化而往,是則君子察人所履之行,則知壽夭,況於修至道飡元和,而不能長生乎。
衍義云:夫身如蜩甲她蛻,寓之而已矣。
鈔《莊子?齊物篇》之辭。罔兩問於影。影曰:吾待虵蚹蛇腹下齬齟不可以行者也。蜩翼耶。若待虵蚹蜩翼,則無特操之所由,則尋責無極,卒至於無待,而不獨化於玄冥矣。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衍義云:夫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
鈔《文子?符言篇》云:老子曰:夫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上乎無上,下乎無下,能高能深,能上能下。平乎準,直乎繩,非衡而平,無所不夷,非繩而直,無處不正。圓乎規,方乎矩,非圓能圓而無圓,非方能方而無方。包裹天地而無表裏,其大無外,其細無內。洞同覆蓋而無所硋,大圓無涯,大通無滯。是故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是故玄同。取以為證,以道大無方汎兮,其可左右也。
衍義云:大道無乎不在,或左或右,皆逢其原。
鈔《孟子?離婁章句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此體道之士,反求諸己,而自得之也。
萬物侍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衍義云:無母何恃。
鈔《毛詩?小雅蓼莪篇》之文。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此言萬物恃道以生,亦猶人之恃母而生成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衍義云:復小而辯於物。
鈔《周易繫辭第八》之文。云:復小而辯於物。此言復卦於初細微小之時,即能辯物之吉凶,不遠速復也。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衍義云:舜有羶行,百姓悅之。三徙成都,至鄧之墟,來之者十萬家。
鈔《莊子?徐無鬼篇》之文。義中已備,不復再錄。
衍義云:大王居邠,狄人侵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從之者如歸市。
鈔《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滕文公問: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滕君之辭,義中已詳,不復重錄。
衍義云: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鈔《靈寶無量度人經》上卷之文。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此言有道之君,民皆歸之,而無害舉,皆欣欣然,各得安平之樂也。
衍義云:平則無險陂之患。
鈔《易繫辭》之文。易曰:無平不陂,陂者傾也。
樂與餌,過客止。
衍義云:《莊子》載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鈔《莊子?天運篇》之辭。姓北門,名成,黃帝臣也。欲明至樂之道,故寄此二人更相發起也。咸池,樂名。張,施也。咸是和也。洞庭之野,天地之間,非大湖之洞庭也。怠,退怠也。卒,終也。復,重也。惑,闇也。不悟至樂。初聞之時,懼然驚悚。再聞其聲,稍悟音旨,故懼心退怠。最後聞之,知至樂。與二儀合德,視聽不見,故心無分別,有同暗惑者也。蕩蕩平易而無偏,默默而無知,茫然坐忘,物我俱喪,乃不自得,坐忘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