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怪的是全用方桌(据说绿林中人请客不用圆桌,每桌不坐十位)。
菜是八菜两汤,大鱼大肉,每桌都用瓷茶盅斟酒,真应了“大碗喝酒,大
块吃肉”那句话啦。
跟咱邻座,是一位祖母带着小孙子来吃酒,老祖母白发如银丝,大
约七旬出头,小孙子最多不到十岁,可是吃起菜来,狼吞虎咽,食量吓
人。有一盘干炸丸子,茶房一端上来,老祖母就不许小孙子动筷子,自
己从头上拔下一根银簪子,大约有八九寸长,对准那碗丸子,手腕子几
抖,已经穿了七八只干炸丸子了。跟着把挑着丸.子的银簪往髻上一
插,说是二孙子没来,带回去给二孙子解解馋。老人家顾盼自如,气韵
矍铄。四大爷偷偷说,这位老太太武功精湛,人称白发龙女萧六姑,
(元瑜日:可叹老侠女平日没肉吃)头上带的银簪就是她的暗器。
话刚说完,邻座有位土头土脑庄稼老儿开腔了,他冲着萧六姑的
孙子叫小祥说:“你奶奶偏心,不是不给你炸丸子吗,宋爷爷给你夹两
个吃,省得你馋得直流哈拉子(北平俗语口水的意思),小子好好接
住。”说完一甩手,两兄丸子像流星赶月似的,直飞过来。您别看小祥
人小,功夫还真不含糊,一伸脖儿,两只丸子全到了嘴里啦。大家一看
这一老一小,都露了一手,全叫起好儿来。老头子说,小孩儿牙口好,
再给你个经嚼的,跟着黝黝的一对铁珠,又直奔小祥而来。小祥还来
不及接,萧六姑一扬袄袖,两只铁球如同石沉大海,都掉到人家宽大的
袖筒里了。
萧六姑说:“宋爷爷您这是逗孩子吗?简直是称量我老帮子(北平
习俗称老妇之不敬语),孩子一个兜不住,岂不是就开瓢儿了么?”
宋爷名叫鸳鸯胆宋小斋,手中一对铁胆,百发百中,平常最好诙
谐,见着聪明伶俐的小孩就逗,只要碰见小祥,爷儿俩总要逗逗乐子,
人家老小一逗乐子,我们总算是没自来,可开了眼界啦。从前咱总觉
得《彭公案》、《施公案》描写人的武功如何高强,心里总有点儿怀疑,自
从看了吃肉丸子收铁胆,才知道当初写这部说部的人,去古未远,描述
武功,有的地方,虽然未免夸大,可是还真有点儿影子。不像后来还珠
楼主李寿民他们写的武侠小说忽然上天,忽然下地,亦仙亦佛,人耶妖
耶过分离谱儿啦。
从前凡是做武职官、亲民官(管州县的)和方面的大员(管一省
的),拿贼捉盗,随身护卫都要几位贴身长随,得力武弁。如果上官对
待部下仁厚,一到任满,那班长随武弁,多半愿意跟着长官进退,在长
官暂投闲散的时候,他们也就变成看家护院的了。
舍间有这样几位护院的,一位叫孟荩臣,是陕西内黄县人,说话慢
吞吞的,平素绝看不出他有什么功夫。一位叫马文良,是河北徕水县
人,满脸连鬓胡子,人高马大倒像一个练家子。一位叫牛振甫,是河北
定兴县人,举止温文,谈吐也极有分寸,衣履整洁,跟马文良正好相反,
简直像个干练跟班的。三个入只有马文良一高兴,在月亮地舞上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