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李道士纳闷起来:“既然这老家伙不在意钱,那么为什么要趟这趟浑水?”
“吴老先生想要托县令的引荐,去京师加入玄都司。”
经周捕头的指点,李道士才知道,本朝皇帝崇信道佛二教,这玄都司是管理天下道门的衙门,通关道牒便是由它所发,修道之人讲究的是财、地、法、侣,有了皇帝连年拨下的银钱,里面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他们的驻地,玄霄宫又被称为人间福地。
“感情这老头还是个官迷?”李道士琢磨了下,那地界虽好,到底不是咱的菜,天天‘吾皇万岁’的叫唤着想想也难受,还是早点去江南,开展道爷的发财大计才是正经。
“既然那老头不要钱了,他这一份就算在道爷我的头上吧。”
一路无话,李道士除了琢磨下次再给丑娘喂个什么类型的妖魔肉外;就是看书,自从收了耳中人、野狗精之后,《天青宝册》中又演化出了一道符咒,不同于火乌鸦咒和开道咒这种攻击性的法咒,这一次的符咒是——治寒病咒。
顾名思义,这道符要是学会,李道士就再也不用担心什么伤寒头痛的小病了,虽然对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没有什么补充,但是这玩意是能赚钱的啊,以后到了江南府,人家治病五贯,自己只收一贯钱,符到病除,绝对是财源滚滚,到了那个时候,哼哼,道爷我就不用再天天跟这些妖魔鬼怪打交道,开铺子赚钱,再养两房小妾,天天研究房中术,直接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这画面,口水差点都流了出来。
包括葛家三兄弟在内,大家都认为这次征粮的行动达到了尾声,乡民们难道比妖怪还难对付吗?而且这个清平乡是个富乡,暴力抗税的事历来轮不到他们,而且他们也不在乎这几斤粮食,乡民们自有其他赚钱的手段。
山清水秀之中,前河后屋,良田一亩连着一亩,绿油油的一片,而且里面的屋子也不是土胚茅草房,而是长宅小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官的避暑庄园呢,东边十里外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帝庙,石雕栏杆,间隔其间,盘龙铜钟,十分庄重;加上行人脚商络绎不绝,商品流通的频率代表着经济富裕的程度,这清平乡还真是个有钱的地儿。
“这么热闹,丑娘,等会儿咱带你去拜一拜这关二爷,道爷我最喜欢讲义气的人物,尤其是对自己人讲义气的。”
“嗯!”丑娘兴奋的点了点头。
正说道着,浑然没注意到吴老头看向他的眼神充满着贪欲和仇恨,李道士琢磨符咒的时候,《天青宝册》就摆在了外面,正好被他瞅上了一两眼,有道是客不离货,财不露白,道士犯了个错误。
二十来号人马,早就引起了乡中百姓的注意,不一会儿功夫,三个拄着拐杖的老者带了一大批乡民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开口:“小老儿见过各位官爷,不知官爷前来,所为何事。”
周捕头掏出了县中的批文,郑重道:“奉平川县赵县令之命,征收春夏二季之粮秣,请长辈过目。”
李道士饶有兴趣的看着,对于征税他倒是没什么恶感,哪朝哪代不纳税,两千年后不也一样;只不过古代的生产力不高,税一收重了容易出事,土地兼并,豪强掠夺,这都是带来的恶果,当然税收不上来也容易出事,明朝怎么亡的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来咱是有能力改变的,师傅老头,你知不知道,你给道爷下了禁制之后,苦的不是道爷,而是世界失去了一次改变的机会,他牛气哄哄的想着。
“这——”果不其然,乡老们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有何问题?按照时间来算,自二月份以来,平川县的税就未有收过,难道你们想抵赖不成?”
第二十九章 水井
话音一落,这些税丁纷纷提起了棍棒,满眼凶光,虽然对于野狗精来说,他们是战五的渣,但对于平头百姓,这些人自带加成作用,附加欺压平民属性,城门口的马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不不,官爷误会了,”乡老连忙摆手,“小老儿并非不交,只是权且宽容几天,宽容几天,让乡人准备一下。”
周捕头点了点头,这话倒是说的过去,毕竟春夏二粮同交,必然是一大笔数目;正这么想着,忽然跑出了个年轻人,长相普通,顶了个癞皮头,面露愤然之色,“阿爷,为什么不说实话?”
“你这蠢物晓得什么,滚回去,把他拉下去!”乡老的话语一落,几个乡民就扑了过来,连抓带拉,把他捂住嘴,按在地上。
乡老解释道:“这是我家孙儿焦小四,从小脑子就不好使,尽说些颠三倒四的话语,官爷们勿怪,小老儿已备了席面,请各位暂且歇歇脚,喝上几杯。”
“那感情好,看来顶着这官面儿招牌果真有些用处,以往旁人见到咱们这些跑江湖的,还不躲的远远的,哪像现在这般,又有酒喝,又有肉吃,”葛老二嚷嚷,随即被他大哥推了一下。
李道士咧了咧嘴,事有反常必有妖,这些乡民们未免有些过于热情了吧,这是来征粮的又不是来送粮的,焦小四到底想说些什么?
行走之际,他突然注意到一个古怪的现象,这乡里那些玩泥巴捣蛋的小鬼们呢,怎么一个都没见着?
酒席上杯筹交错,长条桌上的腊味一盘接着一盘,粉蒸肉、腊鸡、腊鸭、腌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