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叶:“一点小东西罢了,不值当什么。”
话毕,潘叶把话题抛给了老实稳重的大嫂:“大嫂,现在大军的成绩怎么样?”
“还有二军,我记得,他的成绩也不错。”
“现在孩子虽然还在上小学,但是该抓紧的,还是得抓紧,现在放松了,以后再想抓就难了。”
“我听人说,小学,是打基础的,这基础不牢靠,房子是要倒的。”
大军是大哥大嫂的大儿子,读书成绩还不错,他算是老潘家,读书最出色的那个了,老大两口子都对他寄予厚望。
二军是二哥二嫂的大儿子,读书中等,中不溜的那种,但是相比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三军,又强上不少。
至于老潘家现今年纪最小的潘芽,去年下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就那么大点的孩子,说实话,看不出什么来的。
说起孩子,说到他们的读书问题,刘大嫂也不沉默了,刘二嫂也不想着怎么攀关系了。
“我家大军现在的成绩还行,没退步,能在班里面考个前四前五名。”
“老师来家访的时候说了,他只要能好好保持下去,以后考个高中不是问题。”刘大嫂挺着胸膛,十分自豪的说道。
高中,已经是了不得的学历了,整个村里面,有高中毕业证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她跟老大两口子,自然是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如果他真能脱离农门,那就真的是改头换面,咸鱼翻身了。
做父母的,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他们更强,生活的更好的,读书,就是他们现今为止,想改变命运,唯一能看到的路。
在这条路上,只要你有天分,够努力,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运气,那你十之八九,是能成功的。
潘叶点头:“下次咱们都骑自行车来。”
她还可以再买辆车回来,二手的就行,这次就不要二八大杠了,买那种小巧一点的女式自行车,三姐妹都能骑的那种。
初三回老家,待的时间不长,两三个小时,只简单的吃了顿中午饭,就离开了。
潘叶回老家,自然是见到了徐清的,她看上去,神色很是有些憔悴,黑黑瘦瘦的,手指骨节间,青筋凸起,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在乡下,她既要带三个孩子,又要操持家务,地里的农活也全都靠他们两口子,婆婆李大嘴,完全就是说一句,动弹一下的那种,压根就指望不上。
不过,经过几年的磨合,她跟林军现在的感情稳定多了,林军经过几年的磨砺,脸上再也看不出从前那吊儿郎当的样子,他真正成为了这个家里面的顶梁柱。
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三婶家老大找到对象了,正月十八,日子好,那天结婚。
具体的,她没好意思问,毕竟一大家子人都在,知道哪天结婚就行了,具体的细节,她可以等大伯母回来上班后,直接问她。
初四潘叶娘家人来了,老头老太太还算听话,都跟着来了。
潘叶早早去市场买好了菜,人还没到,就已经在备菜了,不只是她在忙,三姐妹也在忙。
洗个葱姜蒜,切个肉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克服了心里面那道坎,这事,就变得简单多了,现在三姐妹,切肉都切的有模有样了。
鸭子虽然难收拾,但是实在好吃,特别是血鸭,过年时候,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菜,就是鸭毛太折磨人。
那些细碎的,拔不出来的毛,她就当没看见了,反正到时候,鸭血一裹,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
客人还没到家,菜已经备齐全了,时间一到,该蒸的蒸,该煲的煲,该炒的炒。
潘大哥跟二哥来过几次,已经熟悉了,但是潘大嫂跟潘二嫂,还是第一次来,里里外外都转过一遍后,羡慕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潘叶已经走出来了。
虽然潘叶还没在县城买房安家,但是她们知道,这是迟早的事。
潘叶泡的茶,是菊花菜,去年十一月底的时候,闲的没事,带着三个孩子去野外找野菊花,自己采摘晾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