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貂蝉p图正能量ps图片 > 山西那个祁县(第1页)

山西那个祁县(第1页)

被迫离开了米脂艾蒿湾,貂蝉跟随柳家坬王姓大户人家一行,一路奔波,渡黄河、行山路、过河川,颠簸了四天三夜。

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貂蝉的眼泪流尽,她不再哭泣。

她知道,哭泣也哭不回来父亲坚强的保护,哭泣也哭不回来母亲温暖的拥抱。现在,她告诫自己,必须面对前方所要走的路。这是一条没有双亲呵护,通向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路,也可能是无法回头的路。

况且,身后羌胡人的喊杀声,一直不绝于耳;渡船在汹涌的黄河水中,也随时像要吞噬掉她小小的身体。惊悸、恐惧和艰辛,以及现实的残酷,都在逼迫貂蝉,必须学会面对扑面而来的下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王家人一遍遍小心翼翼地安慰她,她听进去了。她已经彻底让自己相信,父亲已经勇敢地倒在羌胡人的刀下。而对于母亲的失踪,貂蝉也很坚定地认为,母亲还活在世间的某个地方,母亲也一定在苦苦寻找着貂蝉。

逃难队伍里每一声突然的惊叫,或是身后突然传来的急促的马蹄声,都会令王家大小姐惊恐万状,花容失色地大声尖叫。这时候,貂蝉反倒像是姐姐一样,伸出手去握着王家大小姐冰凉的小手,安抚慌乱惊恐的她。

虽然貂蝉出身于普通猎户人家,做过担水、背柴、种菜、做饭的粗活,可毕竟是被父亲母亲宠爱着长大的。貂蝉理解王家大小姐,像她这样肩不挑、手不提,整日在闺房中描红画眉,抚琴吟诗,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的大户千金小姐,无论如何经受不起这样的磨难和惊恐。

当帮助擦去王家大小姐手中的冷汗时,貂蝉有些吃惊,几天里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离开艾蒿湾之前,她是一个单纯的、欢快的、无忧无虑的小女子。被父亲呵护着,被母亲疼爱着。仅仅几天,她突然间长大了。她脸上的泪痕虽然还没有完全风干,但是,父亲山一般的坚毅仿佛附体在貂蝉柔弱的身体里,有一种刚健和冷静正渐渐聚合在貂蝉姣美的脸庞上。

貂蝉的长大竟然是以经历灾难为代价的。

这时候,听到王家的人说,祁县到了。

他们是从川口渡过黄河的,河对岸是山西很有名的渡口——碛口。

在拥挤不堪的碛口,他们坐上了柳家坬王姓大户人家山西的亲戚接他们的马车。毕竟是富贵人家,他们多幸运,有马车可乘,而大批的流民只能一步步地继续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马车缓慢地爬行于吕梁山的盘山小路,仿佛仍然行走在陕北的山路上:连绵的馒头山,山坳间的窑洞和袅袅飘升的炊烟。然而,越往东走,视野就越加开阔了,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了平原。

到达的祁县,有山地,峰峦重叠,沟壑交错,大部分为灌木覆盖着,宜林适牧;有丘陵,表层有厚厚黄土覆盖着,粮丰林茂,秀丽宜人,景色万千;也有平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大大小小的六条汾河的支流穿县而过。

祁县地当通衢,那时候,就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就是他们正在行走的,通向陕西、甘肃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历史的长河里去认识祁县,不禁要对山西那个祁县肃然起敬。

春秋晋时,祁县有一个名祁奚、字黄羊的晋国大夫,任中军尉。公元前570年,祈黄羊感觉自己年迈了,辅佐晋悼公已力不从心,请求告老。晋悼公就问:“那你以为谁可代你做中军尉呢?”祁奚举荐了解狐。悼公很奇怪:“解狐可是你的仇敌呀!”祁奚回答:“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不料,解狐未及任命,便猝然去世。祁奚又举荐了祁午,悼公又很吃惊:“祁午可是你的儿子呀!”祁奚回答:“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这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后世把祁奚祈黄羊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

盛唐时,山西的祁县诞生了一个后来扬名天下的大诗人——王维。

这个被世人称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的王维,与李白同时代。

他一生大多的时间,其实不是在山西祁县度过的,而是在唐朝的长安城和距离长安不远处的蓝田辋川度过的。

王维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由此影响了王维的思想倾向,他特意将自己取字“摩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晚年的王维在陕西蓝田的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尽管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算不低。但由于政局变化反复,自己也因为曾在“安史之乱”中误任“伪职”,差点遭遇不测,使他早已看透仕途的艰险,更想早日超脱这个烦扰且动荡的尘世。所以王维很早就开始吃斋奉佛,大约40岁以后,更加全身心投入山水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怀抱,因而写出了他一生最好的山水田园诗篇。

王维的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风格。他又很精通音乐,善绘画。后来很得北宋大文豪苏轼赞赏,他夸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董其昌则推王维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以下这首王维的《相思》被世人吟诵了千百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早就被人们在思念远方亲人时每每念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晚唐诗人温庭筠,也为山西祁县人,但他同王维有些类似,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温庭筠在幼时,就随家客居江淮,后来又来到陕西,定居于鄠县,也就是今天西安的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经自称为“杜陵游客”。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的温庭筠,却屡屡试举而未及第。他天生又是个愤世嫉俗的主儿,常常对时弊和时政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个讥讽与批判权贵的急先锋,这必然要冲撞一些当权者,因而长期不得志也就可以理解了。

抑郁终生的温庭筠,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历来是被人称道的一首写离别情思的名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蔚为大观。时至今日,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创作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祁县诞生过许多如雷贯耳的文化名人,自然祁县历代是不会寂寞的。即使我们把历史这部大书快速地浏览,祁县留在书上的精彩也会跳到眼前。

明清两代,祁县因商业的繁荣而闻名遐迩。明代中期以后,祁县商人便结成了财力雄厚、人数众多的祁县商帮,清代以后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祁县商帮的商号、票号遍布国内通都大邑、水旱码头,甚至远至俄罗斯帝国的西伯利亚、莫斯科,日本的东京、神户、大阪,朝鲜半岛的平壤、仁川、汉城,以及南洋各地,号称“汇通天下”。故有“金祁县”之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