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的意思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似乎“Eileen”带来的好运气,开始向张爱玲招手。张廷重会偶尔带着女儿出去看电影,或是进西餐厅,或是看戏。电影里演的故事虽然俗气,却好在热闹,让人感到这世界到底有火一般的热力,让心不那么寒冷。西餐厅里的异国美味,则能够让胃满足,不会空落落的。戏台子上的生旦净末丑更了不得,艳丽夺目的衣衫,用尽一切能够想到的颜色,水袖与袍角翻飞,赤橙黄绿青蓝紫,和着铿锵的唱词,令人似观一场盛大的烟火。这些趣味,让张爱玲于无形的重压里抬起头来,稍稍喘了一口气。

若说家里的氛围渐渐让张爱玲感到惬意,那么偶尔去看望母亲与姑姑,就是她的灰色少年时代中,带着阳光气息,闪亮的日子了。

母亲黄逸梵与姑姑张茂渊租赁了一处宽阔敞亮的房子。两人眼光不俗,房内布置得干净清新。钢琴、浅色家具、新鲜插花、播放舒缓音乐的唱片机,让一切显得轻松而又自在。她们还聘请了白俄厨子与司机,生活真是有声有色。

在这座充满阳光的房子里,张爱玲看到了母亲的宾客。她们谈论文学,她们一起唱歌、弹钢琴。一切显得闲适而优雅,富足、甜美得如同一个梦。这样的生活,才是一个“Eileen”应当拥有的。

然而,去看望母亲时,敏感的张爱玲心情到底还是有些忐忑。在母亲的家里,她是类似于“客人”的存在。

成长起来的张爱玲,面对母亲时,有着复杂的情感。她看到,这个女子是这样的璀璨夺目。渐渐增加的年龄,不能让她的艳丽减少分毫,反倒是这岁月在她身上添了些令人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举手投足之间,她都无比优雅,这让她的女儿感到自惭形秽。

黄逸梵是个让张爱玲仰望,却又不敢亲近的母亲。她是随时都能吹走的一阵风,带着植物的香气与海风的咸腥。她是张爱玲生命中的一轮明月,看起来皎洁,如梦似幻,但又太远,不可触摸,只能瞻仰,不能传递温暖。

果然,不久之后,这阵风再次吹走了。黄逸梵不安的内心,还是渴望着国外自由放纵的生活。于是, 她再一次挥别了这个暂时的“家”,远渡重洋,去寻求自己的爱与快乐。这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几乎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但也许她想不到的是,张爱玲………这个她仅倾注了少量感情的女儿,竟然为她深深地影响。她的个人主义,她对各式衣衫的狂热,还有她骨子里不安定的因子,都在张爱玲内心深处扎根。

母亲离开后,张爱玲仍然会经常去她与姑姑合租的地方。虽然母亲已不在了,但那屋子里,满满的都是她遗留下来的气息。这一切都让张爱玲怀念,却又痛苦。圣诞节时,张爱玲会画许多贺卡,从中仔细挑出最好看的一张,让姑姑代她为母亲寄去。

小小的一张纸片,画满的都是张爱玲的困惑。她崇拜母亲,却无法从母亲那里获得足够多的爱。实际上,这个“母亲”,对张爱玲的沉默与木讷很不喜欢。她觉得,这个女儿并没有继承到自己的优点。不够淑女,不够讨人喜欢。甚至有一次与她一同上街时,带着嫌恶的神色。

在这之后的许多年中,张廷重再娶,张爱玲与继母产生矛盾,被父亲软禁。在她十六岁时,从家里逃出来,投奔再次回国的母亲。在这以后,张爱玲与母亲的相处,更类似于两个成年女人的相处方式。

公平,又怀着小心机。

生活给予张爱玲痛苦,这痛苦被无限的想象煅烧,最后铸成能够刺伤人心的冷硬文字,让无数人喟叹、流泪。人们记得张爱玲穿着旗袍的身影,但不知他们的眼能否看到,那个名叫黄逸梵的女子,是她旗袍上最艳丽的一朵花。冶艳,有着招摇的姿态,如同罂粟。

张爱玲曾说,在长大之后,她有许多次机会,能够将“Eileen”这个俗气的名字改掉。但她终究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愿意忘了那个叫作黄逸梵的女子。这个名字,是黄逸梵赐予的。不改变,是眷恋、是纪念。她也曾埋怨过,为何她不能得到温暖而丰厚的母爱,但她不能停止对这自由之风一般的女子的仰视。

她不是“煐”,她不是一粒莹润内敛的美玉,她只能是拥有无数闪光棱角, 诡谲冷艳的暗红水晶, 让人不由自主地迷恋。她让“Eileen”这个俗气的名字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有了遗世独立的苍凉。

她是张爱玲。

在这一刻重生阳光会普照每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下午。在这个像是死了的豪宅里,暗处是古墓般幽暗,光亮处是昏沉沉的烟雾,看着看着人便是要沉下去,陷进去了。

争吵声,又是争吵。每次父母吵架,佣人就会把张爱玲和弟弟领到阳台上来,她就和弟弟在阳台上安安静静地骑自行车。似乎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受伤害。但这一次,她想捂住耳朵,她敏锐的触觉感觉到这一次的不一样。有一些东西好像已经支离破碎覆水难收。

吸毒、嫖妓、养姨太太、颓废堕落,不理财、不养家、没有责任感,张爱玲的父亲具备了所有旧时代玩乐公子的资质。张爱玲的母亲来自于一个门庭显赫的大家庭,这个富贵的妻子带来了无比丰厚的嫁妆,张爱玲的父亲便是要榨干这个女人所有的钱。而这个独立意识十分强的名门女子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男人的压迫呢?于是她离去了,离去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很快,一个陌生的女子便住进了这个死了一般的豪宅。这人便是张爱玲的后母孙用蕃。

一想到后母,常人脑海里出现的,无非是那些细微的磕磕绊绊和各人眼中的不友善。儿时缺失母爱的张爱玲,父亲就等于是她爱的所有寄托。张爱玲有严重的恋父情结,后母的存在怎会不令张爱玲感到威胁?她在《私语》里面提到过是姑姑把父亲要再娶的消息告诉她的,当时张爱玲在一个小阳台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爱玲就觉得如果她的这个继母就在她的眼前,她就会把她从这个阳台上推下去,让后母摔死掉。可是,张爱玲又怎么能阻止得了这个后母的到来呢?

张爱玲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后母。但初时,两人却保持着相安无恙的关系。张爱玲的高中是寄宿学校,很少在家里。即使在家,和后母也是谈论一些生活日常、天气等不痛不痒的问题。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始终是要爆发的。

自从张爱玲的这个抽大烟的后母来到这个家,对家庭的管理有些改变,各种开支变得很拮据。张爱玲曾经久久地站在烟铺门口等她的父亲给钢琴老师的学费,她的父亲却没有给这个心情越发落寞的孩子任何回应。那时的张爱玲十足地像个被丢弃的孩子。

张爱玲的后母曾经努力地想要处好与张爱玲的关系,她带来自己的旧衣服给张爱玲穿。烟瘾十足的孙用蕃,可不愿意用自己的烟钱来给这个冷漠的继女买新衣服。当然,事实也证明,张爱玲可没有领后母这个勉为其难的情。她把穿后母的旧衣服,当成了耻辱并铭记一生。后来当张爱玲去舅母家,舅母把表姐的衣服给张爱玲穿,张爱玲有些委屈,落下泪来说:“我何时需要人来周济了。”

张爱玲有一次回到家,看到饭桌上父亲因为一件小事给了弟弟一巴掌,她就难过得用碗把脸挡住哭了起来。后母孙用蕃倒是笑了起来:“他挨打,你哭个什么?”张爱玲的心里便有了恨,发誓要报仇。

可是一看弟弟,却是没事人般在阳台上踢足球去了。从这个早已麻木的身影中,张爱玲似乎看到了自己以后生活的片影。此时的悲哀为张爱玲坚定地离开这个家埋下了伏笔。

张爱玲中学毕业那年,远渡重洋的母亲回到了上海。在母亲的鼓励和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下, 张爱玲升起了去英国留学的想法。

可是等她结结巴巴地把这个事情给父亲说了后,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回应。

当年张爱玲的母亲也是因为留学的事离开了张爱玲的父亲,此刻父亲认为张爱玲是受了母亲的挑拨,心中只有极度的反感。后母更是添油加醋地奚落张爱玲:“你母亲离了婚还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流言》)

后来张爱玲的弟弟回忆那段往事说:“父亲那时经济状况还没有转坏。但他和后母吸鸦片的日常开支太多,舍不得拿出一大笔钱来让姐姐出国。姐姐当然很失望,也很不高兴,对我父亲及后母的态度就比较冷淡了。”(摘自文汇出版社。张子静。《我的姊姊张爱玲》)为了自己的私利,便成了父母与孩子隔阂的开端。对父亲的爱,必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陷落。

年日本人打进上海, 张爱玲的留学事宜也是耽搁无期了。张爱玲的家离苏州河很近。炸弹的声音吵得张爱玲睡不着觉,好像随时在等炸弹飞到头顶。此时,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