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乱世枭雄485集全集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王去了。斗伯比遂引着斗廉和薳章朝郑兵所指方向追来。

庄公与齐世子诸儿在石之纷如和孟阳的保护之下,没有命的奔逃。逃到一处高地,庄公勒马回头,朝盟军先前所立大寨望去,却见那里却早已成了一片火海,情势已经混乱不堪。庄公心胆俱碎,用眼四处搜寻郑军,却见郑军早被楚军冲散,都在四处乱窜,全然不成阵形。就这么稍顿一顿,斗伯比已然杀到面前。庄公慌忙又奔。

诸儿奔走多时,回头不见了郑庄公,他见石之纷如和孟阳俱在,遂向两人说道:“孤在这里等着,你二人可前去寻着郑侯,保他前来与孤会合。”两人领命,飞马从原路返回,沿路来寻庄公。

庄公见斗伯比朝自己杀来,慌忙弃车上马,意欲沿着齐世子的退路奔来,但慌乱间却奔向与诸儿退路相反的方向去了。那斗伯比越逼越近,眼看就要追上。恰巧石之纷如与孟阳赶到,让过郑庄公,拦住三将厮杀。石之纷如也就罢了,敌住斗廉与薳章二将,一时不分胜负。那孟阳原为宦官,服侍诸儿之前,就被阉了下身,虽然他的招式精妙,到底气力不足,因此抵挡不住斗伯比。两将战不十余回合,孟阳被斗伯比砍中臂膀,翻身落马。斗伯比也不管他是死是活,独自一人来追庄公。石之纷如被斗廉与薳章缠住,分身不出,只是且战且走,也是十分被动。

斗伯比追到一处树林,抬头不见了郑庄公。他闯入树林,高声喊道:“堂堂中原霸主,何惧楚之一将耶!汝还不出来,与吾一斗?”喊了数声,不见人应,却听得左前方一簇草木之中,枝叶索索抖动。斗伯比赶上前来,一刀砍去。原来庄公正藏于其中,他见斗伯比大刀砍来,急忙躲闪,侥是他躲的快,头盔却业已被削掉了。庄公大惊,急忙又从草木丛中跳出,徒步奔逃。斗伯比刀身深入树体,一时拔不出来,遂弃刀空手赶来。庄公慌不择路,在树林中到处乱钻。斗伯比自是紧追不放。

诸儿等庄公不来,却听得前面树林中有呼喝之声。他自恃有些勇力,也便提剑赶来一探究竟。不想正碰上庄公被斗伯比追赶甚急。诸儿遂大喝一声,朝着两人奔来。庄公正惶急间,不辨敌我,心想若是敌将,我命休矣。然而当他看见朝这边赶来的正是诸儿奇Qīsūu。сom书,登时大喜过望,急叫:“世子救我!”诸儿喊道:“郑公勿慌,孤来也!”遂迎着斗伯比杀将起来。斗伯比没有兵器在手,初时被诸儿攻的手忙脚乱。庄公趁机解脱,也拔出太阿宝剑掠阵。但他的本领实属微末,根本就帮不上手。

两人斗不数合,斗伯比一把夺过诸儿的宝剑,反朝诸儿攻来。诸儿没有了剑,立马支应不住,只得节节败退。正危急间,忽闻树林外有人喊道:“郑公和世子可在里面?”庄公听出是蔡季的声音,大喜道:“救兵来也。”遂连忙大声应道:“正是本盟和齐世子被楚将追杀,汝等还不快来救驾?”外面蔡季听了,慌与伯谖诸说道:“正是盟主和齐世子,我等快去,迟则有失。”两人遂引兵四面合围,来搜树林。斗伯比听得对方有兵来援,攻势稍挫,诸儿与庄公趁机逃脱,朝援兵奔来。

蔡季与伯谖诸救下庄公与诸儿,合力围住斗伯比砍杀。斗伯比奋力杀退两人,回头拔下大刀,与陈蔡两军大战。陈蔡两国兵将,被其杀死杀伤者甚多。不移时,忽听得树林之外有楚军杀来。原来却是斗章杀败公子彭生,与从对岸杀来的斗谷於菟合兵一处,前来营救斗伯比。蔡季与伯谖诸不敢恋战,护着庄公与诸儿且战且退。

众人杀出树林之外,却见楚兵密密麻麻,把树林围的铁桶也似。众人无奈,只得又退回树林。情势危急间,幸得瑕叔盈赶来,与楚军大战,楚军不退,瑕叔盈也被围困其中,脱身不得。

不移时,石之纷如杀到,却又引得楚军又添兵来。杀不片时,先前被斗章杀败的公子彭生也赶到了。众将一阵混战,杀的不可开交。这一战直杀到东方鱼肚白,双方将士死伤过半,却仍然未决胜负。庄公与诸儿被蔡季和伯谖诸护着,站在一处高坡,正在焦急无措,却忽见楚军后方一阵大乱。只见树林之外有一将围着绷带,如猛虎一般杀入楚军包围圈内。四人见那人枪起处,一楚将便翻身落马,楚军犹如浪潮,直向两边排开。四人大喜,知道是原繁杀到了。庄公见原繁杀来,心始稍安。

斗伯比见原繁勇不可挡,亲自挥刀来迎。盟军阵中睱叔盈,石之纷如和公子彭生等将也纷纷出战,各迎一将捉对厮杀。双方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楚军顽强作战,不肯退去,盟军一时不能脱身。

众将饿腹混战到傍晚,郑将高渠弥,鲁将公子翚也各引生力军杀到。楚军不能抵挡,乱纷纷退去。庄公与诸儿等人至此方才得以脱却灾厄。

众人保着庄公和齐世子,一路退出楚国边境,方才稳住阵角。纪随两君都来参见,备言军需粮草等物幸未有失。庄公羞愧难当,谓众人道:“都是寡人有失算计,致有此败。汝等可各归本国,禀明各国君主,整顿兵马,以备来日报仇。”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明白,这次自己主持中原会师,恐怕是最后一回了。各国人马听他这般说,都听命而去。伐楚大战,遂以盟军失败而告终!

郑庄公回国以后,对曼伯之死婉惜不已,遂遗使入楚,请求楚王赐回曼伯遗体。楚文王意欲准其所请,大夫屈重却谏道:“如今中原大败,我王可斩郑使,然后挥师北上伐郑,则王霸大业可成!”楚王笑道:“汉江之战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推谷於菟用谋,次推斗令尹用武,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原人心不齐,是他们失败的根本所在。并非是我等以仁义所胜。那中原地大人多,其实力不容忽视,而且孤王亦曾听说此次战事之激烈,是我大楚立国以来从未曾有过。而中原人心离散,郑侯已不能制。我若伐之则聚,我若不伐则乱。待中原局面大乱,孤王便可乱中取胜矣。因此孤王意欲不伐,以礼相待郑使。孤王的这些想法,都是鬻拳给孤王的启发。如今他的断足尚在太庙之中,孤王又岂可辜负鬻卿的一片忠心?我想鬻拳在此,亦必不会同意杀使伐国。”屈重无话可说,羞惭而退。楚王遂命人把曼伯的遗体用线缝合,清洗干净,就令来使奉归郑国。

曼伯遗体运回荥阳之后,庄公亲率众文武为其带孝,谥其爵为忠武侯,并进赐吴琼为忠义侯,封杜鹃为一品诰命,着其子曼青袭其爵位,加倍给于俸禄,又一连颁下三道旨意,要接其母子二人入宫奉奍。此举是庄公怜杜鹃亲兄吴琼先曾死于太叔之乱,曼伯的父母此前亦老病而死,如今他的夫君也为国捐躯,她与独子曼青便孤苦伶仃,无处可去。饶是如此,杜鹃却不愿入宫,几次奏请庄公也依晏珠之例,扶灵回乡。庄公再三不允。杜鹃不敢违命,只得带着曼青入宫。但杜鹃见后宫权位之争愈演愈烈,深恐自己稍有不慎,惹来杀身之祸,便于入宫后的第二个月开始拒绝进食。庄公使元妃邓曼再三相询,杜鹃只不肯说出原因。红杏怜他孤子寡母,便同叔詹商议,让他出面奏请庄公,接他二人来府恩奍。杜鹃思之再三,遂点头应允,庄公也便准奏了。

伐楚失败之后,郑庄公不去追思自己错误的决策,却悔恨身边没有像颖考叔那样的贤才。因此他对自己屡次欲害考叔一事后悔不迭。为表追思之意,庄公便聚齐群臣商议,欲以吴琼,公子吕和曼伯之例,也为颖考叔追封名号。群臣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中祭足以为考叔生前信义卓著,可追封为忠信侯。高渠弥则以为考叔甚廉,提议谥其为忠廉侯。原繁以为考叔忠而且能,意欲谥其为忠能侯。庄公决之不下,便问叔詹。叔詹近前奏道:“臣以为大将军生前忠信廉能,皆源于一个‘仁’字。考叔品性之贵,稀乎有仁。”庄公深以为然,便追封颖考叔为忠仁侯。

第十五回  虎将之后无犬子 大家闺秀有贤名

众英灵的名位即定,庄公仍然意犹未尽,遂延请丹青妙手为众人画像,以聊慰思念之情。过了年余,庄公又令太史官于公族墓地选一风水宝地,以祭足为监工,从全国选拔能工巧匠,兴建贤侯祠,并命务必办的庄严隆重。此项工程十分浩大,耗银五十万两,历时两年零六个月。不久贤侯祠落成,庄公亲自前往审视。看毕,庄公只略略让修改了几处,便令将公子吕,吴琼,颖考叔和曼伯等人的遗骨迁入贤侯祠内安葬。因颖考叔的遗骨远在颖谷,庄公便设朝与群臣商议,意欲让原繁去颖谷亲自迎回。其时曼青年纪已长,也已入朝参政,遂向庄公奏道:“原叔叔身负军国重任,乃主公之肱股重臣,不便远离朝中。小将不才,敢请君命迎回颖伯父的灵柩。”庄公难得一笑道:“小爱卿既能为寡人分忧,曼无忌有后矣!此乃郑之幸事,准奏。只是小将军阅历尚浅,虑事恐不及周全。寡人再令叔大夫同去,凡事均可商议。”叔詹与曼青领命而出。

却说叔詹与曼青同车回府,于中途笑谓曼青道:“小将军今日请命时不及细想,可算是接了个棘手的差事。”曼青疑惑道:“叔父何出此言?青儿实是不解。”叔詹皱眉道:“小将军有所不知,当初颖夫人也曾和你娘一样,被主公恩准入宫奉奍。但她拒不应命,仍回颖谷去了。主公莫能奈何。如今你奉命挖取你颖伯伯的遗骨,她又岂肯同意?”曼青年纪虽小,却素闻晏珠的大名,听叔詹如此说,跌足道:“噫,我却不曾想到这一节。似这般如何是好?”叔詹道:“贤侄不必忧虑,既已奉命,也只得照做。好在事不紧急,我们可以从长计议。”曼青后悔不迭。

叔詹回府,先令曼青收拾行装,他却直入后堂,寻见红杏,把奉命迎回考叔遗骨的事说一遍。红杏道:“主公行事也太过了。既已画像建祠,修一衣冠墓也就罢了,何必又令死者不安?但你与青儿既已奉命,亦不得不为。你可有应对之法?”叔詹道:“谁说不是?我虽与考叔生前交厚,非比他人。若有他求,亦不为难事。只此事却甚难办。”红杏道:“既如此,我可陪你走一趟。而且我也常思姐姐,久欲前往颖谷探望。”叔詹离席拜道:“娘子足智多谋,此去必能成事。再说我儿盈盈已然成人,与思颖的婚事也该提一提了。此诚为一举三得之美事也。”红杏讥笑道:“对这件事你们男人都决办不了,我一个女人,又能成什么事?”叔詹笑道:“不然。须知此事只有女人同女人才好说话,并非是我等智力不及。”红杏道:“届时我们先按常规办事。你二人只看我的眼色行事罢了。”叔詹点头称是,道:“那是当然。”

不说他二人在房中叙话,却道曼青路过两人窗前,可巧听到:“盈盈与思颖的婚事”几句,不禁心中大急,暗道:“我与盈盈青梅竹马,感情甚厚,只道能长相厮守,不料她与思颖贤弟却早有婚约。这可怎么办才是?”

各位看官,你道其中是什么个原委?原来颖考叔生前与叔詹交情深厚,两家早有约定:若各生一男,结为兄弟;若生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后来叔詹先生一女,取名叫盈盈,而考叔后生一子,则取名叫思颖。自考叔被公孙阏所害,其妻晏珠携子扶灵回乡,虽仍袭有爵位,但家境毕竟是败落了。但叔詹夫妇却非朝令夕改之辈,所以当年所立婚约仍然有效。而叔詹夫妇因女儿年纪尚幼,所以未将此事告知其女。因此不仅曼青不知内情,就连叔盈盈也不知。

且说曼青获悉叔詹欲将其女许配颖思颖,心中大骇,疾趋叔盈盈闺房,欲当面询问她指腹为婚的事。不期叔盈盈并不在闺阁之中。曼青遍寻不见,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正没有做理会处,却一头撞上叔盈盈的贴身侍女海棠。曼青遂停步问道:“汝可知小姐去了哪里?”海棠遥指杜鹃的住处,答道:“小姐方才和夫人叙话去了;现仍在彼处。我就是从那里来,回小姐房内取针线去的。”曼青听了,也不再理会海棠,直奔他母亲的住处而来。

杜鹃自被接入上大夫府,叔詹夫妇待其甚厚,专门于宅中辟出一处院子与他母子两人居住。饶是如此,到底是寄人篱下,因此杜鹃终日郁郁寡欢。好在儿子十分听话,且英武过人,深得曼伯真传。后又延叔詹与原繁两人为师,文武双修,近日艺堪大成。这曼青十分孝顺,每日下朝之后,除了练武习文,终日承欢膝下。所以杜鹃守着儿子,除了时常思念兄长与丈夫之外,日子倒还过得。

叔府千金叔盈盈年方十六,却生得天姿国色,且因其母调教有方,因此不仅知书达礼,就连那针织女红,琴棋书画也无不样样精通。她与曼青从小一起耳鬓厮磨,感情甚笃,早就生出与其年白头偕老的心思。她怜杜鹃母子没有依靠,因此常于他母子处走动。特别是她与曼青私定了终身之后,竟不避嫌,常代母亲到杜鹃处请安问好,顺便也借此与曼青私会。这日闲来无事,便引着丫环海棠到杜鹃处叙话。见了杜鹃的面,叔盈盈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杜鹃欢喜不尽,娘儿俩言谈甚欢。

叔盈盈因见杜鹃旁边放着一件拆开的锦袍,便随手拿起来看,杜鹃想拦,已来不及。叔盈盈边看边问:“婶婶给谁织的锦袍?”杜鹃发窘道:“天气冷了,我想给青儿做件棉衣,可巧翻到你无忌叔叔穿过的锦袍。我看着还能穿,但稍嫌宽大,想改一改给青儿穿的。”叔盈盈放下锦袍,嗔怪道:“婶婶也恁地把我们当外人了。既然给青哥哥做棉衣,何不让母亲在前日做冬衣的时候一并做了?他是要每天上朝的人,穿着这旧衣裳也不成体统。就是婶婶不好开口,也可打发个丫头到我那里去说一声。我又岂会体谅不出婶婶的难处?”杜鹃忙道:“你休怪你娘。她前日也来问过的。是我觉得有衣可穿,不必这样浪费,才不让她做的。再说我让青儿穿着他父亲的衣裳,也不为辱没了他。朝中又有谁敢笑话?”叔盈盈道:“既如此,婶婶稍歇息歇息,这锦袍您已经裁好了,缝起来不难。”杜鹃笑道:“我正缝的颈酸,你来缝合也好。你的针线比我的还好不少。”叔盈盈也笑道:“承婶婶夸奖,也还过得去罢了。”说罢把锦袍拿起来对着亮处仔细看了看,说道:“此袍由八种锦线织就,缝合也最好用原来的颜色,但婶婶这里却只有六种呢。”杜鹃答道:“我这里只有这六种了。那绿色和黄色的可以用同颜色的丝线代替。”叔盈盈道:“我那里却有。”说罢回头令海棠道:“你去把我的针线取来。”海棠领命去了。叔盈盈便有一搭没一搭的同杜鹃闲话。

曼青进得房门,先向母亲请了安,又凑过来问道:“妹妹的女工越发好了,织什么呢?”叔盈盈如若不闻,低头仍织她的锦袍。杜鹃从旁代答道:“你妹妹正为你织棉衣,你别打扰她。娘且问你,你的功课做的如何了?”曼青笑道:“娘还不知道呢,我刚从叔伯父那里来。他说我得一段时间不做功课了。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我们爷俩得去颖谷走一趟。”杜鹃奇道:“你和叔伯父去那里何事?”曼青看了叔盈盈一眼,见她停下活计,正侧耳静听,拿不准她知不知道她与颖思颖的婚约,遂答道:“我们上朝的时候,主公想把颖伯伯的遗骨迁入贤侯祠,因此派我两人前去迎回。”杜鹃深知晏珠的脾气,皱着眉头不说话。曼青见叔盈盈也在遐想,越发弄不清她是在想与颖思颖的婚事呢,还是舍不得自己。他急于想问个明白,便心生一计,向叔盈盈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