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灯油又不是自家的,而是官家出的,那在家里倒头也就是睡觉,要不就生娃,年轻一点的可能还没娶老婆呢?
自己干撸也难受,就过来学着读书人们咬文嚼字了。
总之,匠人群体这段时间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是实在没办法才孩子送去当匠人,现在是应昭鼓励匠造,快速的提炼出了一群懂得文字和计算的匠人出来,整体素质的提升之后,兵备这一块,也有一些内容进行了外包。
比如箭杆、比如刀坯、再比如一些铁锭。
总之,去当匠人保证不饿的说法,短短半年就被广大的市民阶层所认同。
马车走到四环的工业区范围,临安看着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不由得咂舌:“这一年到头就没有熄过火?”
工业区被应昭安排在四环的下风区,自然是为了防止工业带来的污染吹进城市。
而且洗煤池也在不远处,工业区的核心一座座土法高炉正喷着浓烟,吐出工业时代前的曙光。
土法高炉是耗能高,但它好呀!
不用烧木炭,可以用煤炭去烧。
虽然含硫煤不少,不过隔壁就是洗煤池,洗完运上来,够用就行。
“差不多了。长安的高炉还在用木炭,这里的高炉已经用上了石炭,造价上比往年更低了几分,而且这些煤混上泥土还做成了蜂窝煤去烧,比木炭还便宜,还没有那浓浓黑烟,现在三环处到处能看到家家户户的蜂窝煤炉子,虽然特制,但比灶台好用多了。”
裴小妹拿着手帕捂着鼻子,虽然有洗煤,但是残留的硫燃烧之后的臭鸡蛋味,还是让淑女很难接受的。
“听说这半年间,成都平均一户多了一口铁锅,一把菜刀,还有若干铁农具。之前还不信,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如此多的高炉一天的出铁量,足够涵盖长安百姓一天的用度了,成都现在满打满算五十万不到的人口,怎么可能拿不出这点铁造铁皮炉子和铁锅呢?”
“喔……太子哥哥真的好厉害呀!之前还觉得离开了长安,太子哥哥会遭到危机,没想到成都这边的变化,才是最惊人的。”
“可不是?成都平原之上,上百万人被同时调动起来,只为了修一条岷江。如今快一年了,这种量级别的大工程,换做地方官,早就引得造反了,哪能跟太子哥哥一样,直到现在井井有条,到处都是当地百姓的夸耀声。
虽然一年没种地,但这百万人粮食一点没少量。
但不少将军全部困在岷江节点上盯着,愣是抽不出多少人出兵四方。
不过今年的夏汛,桀骜不驯的岷江终于消停了,感觉秋收的时候,沿途的郡县都能获利颇丰。”
应昭手下号称列将千员,上将过百,但一个都拿不出来。
都去干啥了?
地方盯着挖沟渠去了。
想要一口气调动上百万人的运转,除了军事化训练调拨之外,根本想不到任何解决办法。
所以他真的抽不出多少人手去征讨四方。
北面三郡杜达、宇文泰、慕容绍宗,西边尔朱荣,东边刘裕,南边法匡、兰钦,基本上榨干净了他手中能调动的机动部队。
但岷江你又不能不修,这里是成都平原核心,在这么泛滥下去,成都怎么发展出更多的耕地?
水利很重要的。
不仅如此,成都平原上的运河也提上了议程,工部的水利寺到探寻合适的山形地势,如果能将蜀州盆地内部的水系串成一片,未来成都真就是大西南的中心了。
并且还能缓解蜀州各地的旱涝,进而补充出不少引水工程,拓展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