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开国的时候喊的话。
只不过应昭这个政治小白希望能一步到位。
“殿下,臣此来,一来劝殿下忍耐,门阀强盛,皇族暗弱,你我皆是受害者。”而萧道成却道:“二来,太子施政方针只可做大方向,万万不可学太子以强兵压迫四方,故而分田之事需要分而化之。”
“哦?先生有何高见?”
忍,应晏觉得无所谓,反正早就看透了世家的嘴脸,都是纸老虎罢了。
但唯独这个执政才是他感兴趣的地方。
皇兄兴兵厉害,可是政治就比较爪麻。
但凡皇兄政治素养高一点,也犯不着提刀冲了。
“分田分两步走,第一步北伐柔然。”
“???”
萧道成的话让应晏一脸懵逼,这分田跟北伐柔然有什么关系?
但萧道成暂不解答继续道:“第二步,勒令天下官吏清查本地乞丐,凡是送户数过百入北疆之县,县吏升职。”
“可是官位不够啊!”
“所以要北伐柔然,灭了柔然,草原就能筑墙分篱笆画牧场,这都需要官。”萧道成对应晏笑道,“九镇兵马强悍,但事实上世家也不弱。之所以世家需要柔然存在,纯粹是因为草原每年的牛羊送入关内,进而发送各地做个倒手都能日进斗金。”
“但如果将柔然覆灭,土地就是朝廷所有。若是让世家知道,买卖草原牛羊,不如在草原养牛羊来的赚钱,他们会怎么选择?”
萧道成看应晏思考着,也不忙着解释,而是说道:“有利可图和有大利可图,世家会选择什么?”
“自然是后者。”应晏恍然,“话虽如此,可要怎么让他们知道灭了柔然就有大利可图呢?”
“关中。”
萧道成手指敲了敲地面:“关中百姓需要大批的牛。并且,陈虬近来正在召集匠人,说是要研究如何将羊毛变成纱线,然后用来织布。”
“先生如何而知?”应晏大惊。
“殿下今日可是出宫了?”萧道成反问。
“是。”应晏没遮掩,“关中自治,和乐融洽,诚乃盛世光景。”
“是如此,但殿下若是去了东西市,一定能看到此二地耕牛购买的价格,翻了两倍不止。”
“这是为何?”应晏惊讶不已。
耕牛不都是有价无市的吗?平日里就那样,怎么可能翻了两倍!
“因为农社出现了。”萧道成啧啧说道,“太子不愧生而知之者,农社宛若地主,只不过农社是一群人组成的庄园,但这一群人除了包干到户,缴足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一户人家上缴部分粮食给集体虽然少,但一个农社几百户,一家一点,金秋收上来的集体农社备用粮,殿下可知多少?”
“多少?”
“关中百五十万人,大约有十万斛(120斤)。”
“!”应晏震惊了,“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余粮?历来都是毫无存粮的!”
“那是被征走了。”萧道成解释道,“如今太子免税十年,朝中官吏不敢下去收税,这些黎庶家家户户都有余粮。那么您今天去逛了一圈,也能看到为什么到处是做买卖的人了。这些粮食被陈虬买走大部分自用,剩下的则是统一供销于太子麾下粮行,再将粮食运到北疆补足九镇用度。”
“这怎么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