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贾思勰从交趾来了信。”
应昭刚刚处理完尔朱荣的事情,立刻就被打断了。
听到是贾思勰来信,应昭忍不住挑了挑眉头:“这家伙整三年没有给东宫来过一封信了吧?怎么突然投来信呢?”
贾思勰,就是历史上那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的编纂者。
昔年应昭受封为太子,正式被应玄当做工具人时,这个家伙被人弹劾,在高阳担任郡守期间,每天都在种田,就是不干政务,全部被手下代劳。
不过他也干了几件正事,就是将高阳郡内全部的河流疏通了一遍,但也因此干掉了本地世家在河漫滩等地方圈占的良田,因而被找到机会弹劾。
朝廷那群官员完全就是世家的刀子。
贾思勰干的不错,虽然政务上没怎么署理,但是高阳郡(临淄一带)一年的粮产冠绝青州,甚至还一度超越了徐州所在的两淮流域。
高阳郡那三年丰收之足,就连当地乞讨的流民都能吃到贾思勰种出来的官田粮。
不过也一度导致当地的世家粮商受损严重。
因为官田粮不仅不卖给世家的酒曲作坊,还是卖给不少流民的。
在世家看来,酿酒赚钱才是真,结果你全部拿去喂死狗?
什么意思?瞧不起我们吗?
然后贾思勰被罢免。
应昭看到了,也没阻拦,而是安排了东宫的门客走了一趟,将他请进长安。
至于理由,给钱做农业研究。
这位可是农学大牛,一部《齐民要术》影响了黄河以北不知道多少个千年。
请进来之后,应昭就头疼了。
因为这个家伙在农学上魔怔了。
以前考评的时候,对贾思勰的多是溢美之辞,更多的还是夸赞他很懂跟上级搞好关系。
但见面了才发现,自打开始认真思考种田之后,他就懒得管什么人际关系了。
应昭钱给了,还得挨骂。
有些时候为了开辟工厂,挪用了东宫的良田,他还会毫不客气的跑进来骂你。
“君不知农桑乃国本?为何要为工造贱业让路?”
反正就是很不给面子!
于是,应昭在北伐结束之后,将他丢去了交趾。
那里有自己的人和热带气候,足够他在那里忙了。
结果这个家伙也实诚,每年汇报自己不写,口述手下代笔,不过总是夸交趾就是一块被浪费的绝佳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