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上边的人下来了。
下边的人悄悄擦了一下冷汗,左顾右盼确定安危:“没事,赶紧走,快!”
声刚落,下一秒他就顿在原地,后方贼眉鼠眼的几个家伙还没反应过来,一下就撞了上去:“头儿!你在干……干干干……”
撞到的人眼瞳在地震,眼前的草丛里头,明晃晃的出现了一群着甲的大汉,在银月下闪烁冷光的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知道县衙在哪对吧?”
“知……知道,刚从里头出来。”
应晟一听挑眉道:“淳于蟾居于何处?你也知道对吧?”
“知道……在县衙后的大院,他已经在里头居住了十三年了!大侠们是打算抢劫是吧?我……我可以带路。”
“带路就行。要是带得好,回头给你多分两亩地,让你不用偷东西也能活。”
“诶?分分分……分地?难道你们是下邳的反……义军?”
这个梁上君子显然是个消息灵通的家伙,还知道下邳出现了一支反抗军。
“算但也不算。”应晟站起来,“淳于蟾得杀,不然朐县就会这么一直烂下去,直到换来新的人。总之,与其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不如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运转。出发了,区区四个人的城防,也配叫城防?”
应晟他们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到了城门口,守城的家伙听得响动,抬起迷蒙的眼睛挥手说道:“谁呀,大半夜的不睡觉……好汉饶命!我……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应晟看他麻溜的跪在地上,武器就这么丢在地上,熟练的动作,让他不由的想起情报收集时送呈的消息。
朐县三个月前曾经遭到一股海盗进攻,只有区区二十个人,就轻松的打了进去,还杀伤杀死近百人,掠走了足够百人食用的粮食跑了。
至于这群人去了什么地方
根据郁洲岛那边的传说来看,估摸是朝北面去了。
大概十来条渔船,要沿着海岸线,尝试渡过高句丽外海,再通过大海去倭国碰碰运气。
倭人……
应晟挥挥手让手下将四个守门的都绑了,然后一步步走进了朐县县城。
野马台国他也去过,那里现在正在内乱,卑弥呼去世之后,倭国的东边出现了一个叫做大倭(大和)的国家,地盘不大,声势却浩大,号称要一统倭岛。
野马台国正在和大倭混战,同时他们也遣使走百济国的路子,来到长安朝贡国。
并且,冒充了野马台国的国名,结果被应昭戳穿了。
应昭其实也是误打误撞,因为他记错了名字,认为这个时代的倭国,应该叫“大和”才对,结果一说和国,对方居然应了。
然后礼部官员火眼金睛,直接发现了端倪,这才戳穿了和国正在冒人野马台国。
使者被下狱拷打,最终得到了和国是野马台东边崛起的新国家,正在和野马台国交战,来这里是为了求得行的生产力和技术。
因为主持大和这个国家生产的人,正是一群来自先秦、楚汉之交、三国、两晋时代的“渡来人”,他们也发现了自己和中原的技术出现了代差,于是才来求技术的传入。
不过最后应昭重新册封了两个国家,分别以野马台国册封卑弥呼所在的国家,册封大和国为倭国,同时追赠了倭国的开国之君为徐福,授倭武王的谥号,让倭国认清自己的祖宗,然后再给倭王赐姓徐福,名叫季。
要让倭王永远记得他们的祖宗是谁!
当然这也是为了找机会动手的准备。
要知道华夏一体多支,倭岛有金银矿,应昭没有理由放弃到手的肥肉。
等收拾完了高句丽,就对倭岛下手。
不过现在这种想法肯定得往后稍一稍,毕竟国内还得改革,没空。
但对于倭国来说却好像给他们打一针肾上腺激素一样,这群人花了点路子派人跑到沿海,到处宣传他们是徐福东渡的后人,土地有的是,只要中原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