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都能毫无顾忌的跳槽,一口气从关陇跳应昭,再跳到关东阵营了。
怎么现在还有顾忌?
要知道朝堂竞争绝非泛泛,稍不甚,破家灭门。
这个风气,从太祖之时就开始蔓延。
应氏皇帝最喜欢清算大臣了。
而且往往清算的力度都很重。
动不动就是流放边疆,抄没家产。
但因为应氏还有枪杆子,大家也多少给点面子,并且是自己犯错,错了就得挨打。
不过从应昭开始,清算变成了随时可能落下屠刀,一种危机感弥漫在世家头上。
以前的温情脉脉被撕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让世家难以接受。
从来都是我们在支持军头起家,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这些晚辈如此跋扈?
应昭可不管你这个。
听话就留,不听话就死,就这么简单。
因此在如此混沌的局势之下,元宏以前的反复横跳的大胆举动,从他脱离东宫之后,就注定了他必须小心谨慎了。
一方面他得罪狠了应昭。
科举的推行本来不会那么容易被泄漏,纯粹是因为元宏探知了消息,转头卖给了崔淼,帮助自己脱身跳到了关东阵营的筹码。
而且推行科举也不一定要推行,完全可以改成举孝廉的时候加上考试,筛选不合格的举孝廉者。
应昭是有甲乙计划的。
毕竟他是按照对方的游戏规则玩,结果对方怕玩不过自己,自己先撕掉了游戏规则。
那不跟你去好好的讲讲道理,难道继续按照这个规则跟你说?
老子只是不想牵扯更多的人,进而影响汤国才跟你按照你的规矩来玩耍。
既然你不讲武德,那我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不就是开摆嘛!看谁打得过谁!
所以,应昭提刀,元宏绝对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只是关东和关陇两家争锋,元宏作为度支尚书,身后还有一股汉化五胡世家的势力,说到底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兵源这一块……
所以关东的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伸手,但关陇也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然后元宏就遭殃了。
他被按下革职,表面上是应晏为首的皇权,跟关东和关陇两大世家集团的斗争。
但实际上,关东和关陇都在有意无意将这个代表了汉化鲜卑力量的人,从汉化鲜卑人中拔掉,换上另一个合适的人培养,以期控制汉化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