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与王莽何异?”杨忠摇头收走书卷,“太子肯定有应对措施。再者,他可不怕辩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嗯,挺好的一句话。”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是推行拜占庭的制度,也定然得将元老院变成一个集中商议之地。不过元老院改个名字。嗯,就用尚书省好了,然后设置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监督执行和规矩地方。然后皇帝垂拱而治就行。”
萧道成说笑的说:“当然,不是现在,而是以后。毕竟今上,也不是一般。可别跟拜占庭的奥古斯都一样就行。不过有一说一,西边的称呼可不是一般的拗口。”
“行了,废话就不跟你多说了。我去忙了。”
杨忠摇了摇头,应昭起的头影响了不少人。
对于西方的了解,汤国社会的高层,乃至于世家,其实比一般的人更多。
不仅仅是因为丝绸之路重新开辟,滑国的朝贡,还有波斯人这个中转商的出现。
更多重要的还是应昭掀翻了柔然,给丝绸之路带来了一丝和平的结果。
胡人胡商一多,交流一多,加上应昭出了名的爱泼冷水,不断加强西边也有有类中华的国家等印象,进而引发了一些人对西方的求知欲。
萧道成他则是在宫内的馆藏里看的书,其中很多的书籍,乃至《几何原本》他也有发现。
这些可都是应昭花了大价钱从波斯商人手里倒腾来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军事资料和军事地图。
如此资料共同组成了寒洲、炎洲、神洲这座地球最大大陆的面貌,还有商路的评估。
很早很早,应昭就在筹备的东西,萧道成每天都会抽出一个时辰去阅读这些资料。
尤其是李作德掀翻高句丽之后,他下意识的认为高句丽苦寒之地,打他做什么?
但后来想了想,站在应昭的角度思考之后,他去翻查了汤国历年对东北的情报投入的资料。
棒打狍子瓢舀鱼的东北,第一次让他意识到这片土地其实也存在了价值。
而且有半岛托底开发的话,对于东北的开发反而能节省不少力气。
毕竟,半岛海岸线很长,能容纳很多的港口,进而形成航线,减少海运的损耗。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局势,就不难发现应昭此前接连种种反常识行动的意义。
他是站在更大的局势来思考战争,而不是局限中原一隅。
这就是眼界的不同带来的格局不同。
所以萧道成认真研究,努力攀登,虽然赶不上脚步,但也能勉强招架。
否则局势再这么发展下去,世家何谈胜算?
不死就已经很厉害了。
萧道成处理着手中的文件片刻,新的文件让他看得皱起了眉头,“胶东相王淳之来报,东海有海寇进攻,并且波及了琅琊郡乃至胶东国,请朝廷免除今年税赋,以用来镇压本地海寇祸乱。”
“海寇?看来是项猛奴的军队了。要不是知道东海还有蜀王的水师,只怕会真的下意识认为是海寇吧。算了,丢去给丞相处理,让他去跟山东世家扯皮去吧,懒得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