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厚黑学全集(钻石版) 席海燕 > 第六章 出言谨慎 把好嘴门(第3页)

第六章 出言谨慎 把好嘴门(第3页)

杨广问:“那么谁可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深一拜,道:“这就要看殿下您的眼光了。”

他自以为比别人都高明,贬低他人,殊不知这么做,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杨广的戒心,对他十分疏远。

最为致命的是他对皇帝也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当年隋文帝率军讨伐陈叔宝时,贺若弼对人说:“江南倒是不难平,可谁知我们这些功臣会否‘飞鸟尽,良弓藏’?”有一年,他随隋炀帝杨广出巡北方,在榆林,好大喜功的杨广设置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来招待少数民族首领。这事原本无可厚非,可贺若弼却在私下里评头论足,说皇帝太奢侈了。这事被人告发后,隋炀帝终于动了杀心。贺若弼因不懂得言语之忍,妄言胡语,终于重踏父亲的覆撤。

不平之鸣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的争辩仅仅从一己私利出发,这样的争辩便成为牢骚而于事无补,这时候明明知道说了不如不说,那么为何不默默无语呢?言多必失,口不择言,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羞辱。俗语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大辩若讷。心中怀有不满的情绪,不要随便发泄,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言多惹祸;另一方面,也是积蓄力量的手段。

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个幸运的少年天子,由于他的两个哥哥早夭,八岁那年他登上了皇位,号康熙皇帝。

因为年幼,康熙当时还不能亲临朝政,朝政由四名顾命大臣共同管理。但是不久,武将出身的鳌拜自恃有功,独揽朝政,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康熙14岁亲政后,鳌拜继续独揽大权,我行我素。当时大臣苏克萨哈看不惯鳌拜的飞扬拨扈,结果被鳌拜抓了起来。鳌拜对康熙道:“苏克哈萨图谋不轨,我已把他抓了起来,请皇上将他立即正法。”

康熙对鳌拜的做法十分不满,不想处死苏克哈萨,鳌拜竟当场拂袖而去,满朝大臣没人敢吱一声,鳌拜一回到家,竟假传圣旨,传令诛杀了苏克萨哈及其家人,气得康熙暴跳如雷,决心要除掉这个欺君擅权、无法无天的倭臣。但是康熙心里明白,鳌拜掌握着军政大权,亲信党羽遍及朝廷,平时又总是戒备森严,要除掉他决非易事,弄不好,连他这皇帝的宝座也坐不住了。

康熙苦思冥想之后,采用了沉默忍让之计。第二日鳌拜上朝时,康熙不露声色,闭口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争执一样。鳌拜很得意,以为康熙年幼,容易驾驭。没过几天,康熙给鳌拜晋爵位,又加封号,又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鳌拜心里美滋滋的。康熙采用沉默忍让的方法,稳住了鳌拜,暗地里却挑选了十几个机灵强壮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摔跤,康熙自己有时也加入了摔跤的行列与小太监们一起取乐。鳌拜进宫奏事,见一群小太监在练习摔跤,康熙在一旁忘情地呐喊、助威,以为是小皇帝在变着法子闹着玩。

表面上,朝廷中一切照旧,康熙对鳌拜依然那样信任;鳌拜还是照样飞扬跋扈,鳌拜渐渐地放松了戒备。康熙见时机成熟,决定向鳌拜动手。

一天,康熙通知鳌拜进宫,有要事商量。鳌拜直奔宫中,却见康熙正和小太监们摔跤玩耍。鳌拜上前,正要和康熙打招呼,只见十几个小太监一拥而上,扯胳膊拉腿将毫无防备的鳌拜掀翻在地。

起初鳌拜还以为康熙和他闹着玩呢,等他觉察出大事不妙意欲反抗时,那十几个小太监早已将他牢牢地制伏,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就这样,少年康熙凭着过人的智慧,除掉了鳌拜,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

如果当时康熙面对专权的鳌拜,任性地发一通怨气的话,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鳌拜还要了他的命呢。面对鳌拜的恶行,康熙只是明知故昧,一味沉默无语,结果麻痹了对手,暗地里积蓄力量,关键时刻给对手致命一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可算是黑白经的妙用。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却又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乘。除外虽十缄也不妨。”这是说,保持沉默比许多废话更有益处和涵养。

有一首诗云:“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瞋。简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

如果说一句话而坏风俗,而损名节,而发人阴私,而启人仇怨,那么,这样的话,害处就太大了,离灾祸临头也不远了。这样的话,是断断不可说的。或者,一个人有缺点,有错误,你不妨指出来,让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须深深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评。不然,你说也是白说,还会结下仇怨。如果你还多言,可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了。“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以毁誉加于我,我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唇齿之伤,甚于猛兽之害;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只是一句话罢了,却可以侮辱一个人,并辱其子孙,并辱其祖父,那种伤惨的感情,会积攒数世,不但一般人都会寻机报复,就是天理也不容啊。

黑白经: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即便舌头不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是招惹是非的东西。本来清清楚楚的事情,一旦舌头参与进来,会立即变得十分复杂。所以,认为,凡是能说清楚的便直言剖白,凡是说不清楚的便保持沉默。

3、委婉含蓄,巧妙迂回

宗吾认为,在说话过程中,不懂得委婉含蓄,有时本意虽然是好的,但是由于说得太突然太直接了,而难以达到目的,误人误己。

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确实犯了错误,而你直率的告诉他,指责他,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有一次,我请了一个室内装璜师,替我配置一套窗帘。等到他把帐单送来,我吓了一跳。

几天后,有位朋友来我家,看到那套窗帘,提到价钱,幸灾乐祸的说:“什么?那太不象话了,恐怕你自己不小心,受了人家的骗吧!”

真有这回事?是的,她说的都是真话,可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听到这类的实话。所以,我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我这样说,价钱昂贵的东西,总是好的。

第二天,另外有一个朋友到我家,她对那套窗帘,诚恳的加以赞赏。并且她还表示,希望自己有一套那样的窗帘。我听到这话后,跟昨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我说:“说实在的,我配制这套窗帘,价钱太贵了,我现在有点后悔。”

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能给我们承认的机会,我们会非常的感激;不用对方说,极自然地我们就承认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实,往我们的喉咙塞下去,我们是无法接受下来的。如果使用“迂回委婉,步步深入”之法就不同了,委婉一点儿,含蓄一点儿,使对方自己悟到那层意思,给双方考虑空间,反而容易让人接受。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只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