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德意志帝国宪法 > 第一部分走进第一章 夹缝中的德意志(第3页)

第一部分走进第一章 夹缝中的德意志(第3页)

1848年,因为法国2月革命浪潮的冲击,在德意志许多地方也爆发了人民起义运动。一些,自由激进的人民都希望能够召开德意志国民会议,期望以此现实他们民族统一的愿望。

于是,全德民会议在1848年在圣保罗教堂正式拉开帷幕。参与议会的人员是由各邦宪法选举出来的八百多名议员代表。其中大部分是高等的阶层人士,没有一个议员的身份是工人,于是这样的会议也被称之为“教授”或者“绅士”会议。议员有着左右翼的分派,还有的就是在两者之间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这一派别的人数最多,而在其中主导因素就是自由派的主张,他们希望能够实现有限选举和君主立宪制。

尽管当时的这些议会派别并能不和现在的政治派别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一系列做法却是为以后的德国政党制度创造了雏形。而国民大会的各个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为立宪增加了难度。

议会中设立了一个毫无实权威望的帝国部,并将约翰公爵选举为帝国摄政王这样的一个职位。以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作为依据的“德意志人民基本权利”在12月27日公布出来,第二年3月,又在这个基础上定制了一部民主宪法。其中包括了人民享有各种自由的权利,以及具有自由选择的基本原则。

而自由权利的原则第一次颁布,也就意味着法律上的人人平等将会取代原来的贵族特权。君主立宪制的整体也在这部宪法中得到确立,两院制的帝国议会中议员的产生也在此得到明确的解说。

按照宪法规定,皇帝依然掌握帝国的行政大权,但是议会将负责政府的产生。

然后,在解决统一问题的时候,对“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的选择,也就是未来的德意志帝国领土是否应包括奥地利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了高度集中。

奥地利表示想要将它的民族领土纳入未来德意志帝国的时候,大部分的邦国都拒绝了这个想法,大德意志方案无法通过。而关于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继承德国皇位这个提议,在国会上也遭到了国王的拒绝。

1849年,5月,想要强行推行宪法的人民起义运动打着“自下而上”的旗号,然后这些起义却在萨克森等地面临着失败的场面,而制宪议会也因此而被迫解散。

而国民议会最终无法成功的原因如下:第一,虽然国民议会的产生是自由的选举,并且都有着追求自由和统一的责任心,是革命的结果。议员们作为上等的阶层也都有着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学识。但正因为如此,议会充满了太多的理论性学说,缺少了实际性的政治经验,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错误的把主要与次要弄混淆,本末倒置,从而错失了大好时机;第二,德国的资产阶级自然派所存在的软弱和妥协本性,他们所奉行的以妥协来期望到达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策略完全不能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第三,议会代表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出席议会的,没有具备任何的权利,也没有代表任何一个权利或集团。所以,议会的决定无法具备法定效力,制宪的结果也很难为各邦国所认可。

这一次国民议会在1848年以失败告终的结局也就意味着想要“自下而上”的推行君主立宪制和全民族统一的阶级革命在德国是无法得以成功的,但是。在这个立宪制和统一问题上的探索将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开始。

7。后知后觉的德国工业革命

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德国算是一个后起之秀。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德国的工业革命显得有些后知后觉。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快要结束,美国和法国也早已开始。但是,虽然起步晚,可发展极快,这样到80年代末,德国便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德国这个后起之秀便超过了英国和法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德国在20世纪初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化国家。

德国银行有十分独特的体系,德国的银行家们一般都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中长期的工业投资。在德国工业革命过程中,银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依靠自我资金,所以德国的银行要承担的风险较大。正因为如此,德国的银行较为重视企业效率,参加工业公司的管理也十分积极。这些对于德国的工业革命是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的。正是因为德国银行的这一特点,才能保证了钢铁、电气、煤炭、机械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进行工业革命最根本的要素就是资金。在这一点上,德国的原始资本自然不如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过,为了能够保证资金的供应,德国便开辟了新的渠道,他们开创了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将社会上流动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全部用于工业的发展。1846年,柏林的皇家银行在普鲁士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变更为普鲁士银行,新的普鲁士银行还拥有发行纸币的权力。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后,这家银行再次变更为中央银行。

德国的银行和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双方的宗旨是,相互扶持,实现共赢。工业革命期间,在政府的保证下,德国银行不断向各个企业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银行直接参与创办企业。比起英国、美国和法国的银行,德国银行的作用更大,提供的支持更有力。在1850年-1859年间,德国的股份公司已经达到了251家,这期间成立了许多大银行和大企业,比如贴现公司和德意志信贷银行等。

19世纪30、40年代,德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和其它国家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但是,比起英国的纺织业,德国的纺织业还是十分落后。但是,德国的铁路建设为德国的工业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铁路建设也是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开始,逐渐过渡到以铁路建设为主的重工业,随后,铁路建设便将其它工业一同带动了起来。

经过快速发展,德国的工业水平已经步入了新的台阶。1870年,世界工业生产中,德国已经占据了13%的份额,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仅仅为10%。但是,相比美国和英国还是稍显落后,同一时期,美国的份额为23%,英国则为32%。但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以德国的水平,已经称得上先进工业国家了。

1871年,德意志帝国终于成立了。随后德意志帝国获得了两块新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格林地区。这两个地区可以算得上风水宝地,拥有十分丰富的铁资源。德国政府特别注重保护关税和津贴,为此特别建立了运河网和铁路网,还制定了一套教育体系,专门用来培养科学家和技术队伍。而且,德国在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就拥有较为新式高效的机械。以上这些条件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14年,在钢铁、化工和电力方面,德国已经超过了欧洲许多国家,仅仅跟在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后面,位于世界最前列。

但是,正如历史学家们所预料的那样,因为政治上的缺陷,德意志帝国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自由主义历史学家齐库尔施对于德意志帝国这样评价: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时代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在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毁灭的祸根。

19世纪末,许多工业国家先后崛起,在这一时期,难道能够拯救德国走出困境的便是具有“现代性”的社会民主党吗?英国和法国不断扩张,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不断摩擦,在这两个条件下,俾斯麦所制定的保守性和防御性政策,毫无回旋的余地。于是,在1879年,俾斯麦不得不更改政策,这种政策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有些“一边倒”的倾向。

1890年后,美国迅速崛起,俄国农产品产量一再攀升,德国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其境地已经岌岌可危。此时,英国、俄国和奥匈联盟,必须同某一欧洲列强国家发生战争。而德国处于欧洲大陆的核心,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德国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地位。加上德国缺乏殖民地,内部问题也不断发生,所以,这就必定会让德国采取一种“进攻性防御”的政策。就如同一根早就绷紧的弦,早晚会断的。

8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列宁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统一概括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又叫做容克帝国主义。实际上,“容克”是根据德语的发音,音译过来的,原德语为Junker,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地主之子”或者“小主人”。这个词语最早是指1525年,在条顿骑士团建立普鲁士公国后的那段时期中,一些靠军事手段获得土地的小地主们,之后便指普鲁士的地主和贵族们。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就此诞生,这是德国统一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德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便在这个新兴国家上蔓延开来,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政治统一促进社会形成了统一市场;法国赔偿的50亿发廊恰好促进了工业发展;将阿尔萨斯和格林地区等地占领,同时把鲁尔矿区联合在一起,形成德国特有的重工业基地;外国的科学已十分先进,德国恰好可以直接拿来应用。正是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19世纪的70、80年代,德国的工业便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结构。1870年,钢产量为17万吨,煤产量为3400万吨,铁路线仅有19000公里,到了1900年,钢产量增长为667万吨,煤产量增长为15000万吨,铁路线增长为50000公里。除此之外,机械制造业、造船业、电气工业、化工业等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德国这个后起之秀便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第二位工业大国,紧紧追随在美国之后。

在工业的快速发展和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便形成了垄断组织。1879年,德国共有14个卡特尔,随后卡特尔数量不断增加,1890年为210个,1896年达到了250,1911年甚至达到了600个之多。垄断组织将工业生产完全把控,这也是德国经济生活的基础所在。20世纪初,威斯特发里亚煤业辛迪加将全国煤产量的50%进行了垄断;德意志的铁业协会几乎将全国的生铁工业进行了垄断;克虏伯公司则一直占据了全国军事工业的统治地位。此外,在一些新工业部门,从开始起步就是被一些垄断企业经营的,比如说化学、电器和精密仪器等。工业的垄断也让银行的资金变得十分集中,柏林的9家银行将83%的全国资本完全把控,而银行也并不是仅仅提供资金,他们还直接控制企业。比如说,德意志银行拥有30亿马克的资本,手下有200多个企业。

这种垄断资本的逐步形成并发展,已经成为德意志帝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了。

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进程中,容克贵族也开始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公司和银行的股东,甚至购买土地,为自己购置地产。也就是说,容克贵族们已经和垄断资产阶级们一起控制了德意志帝国的经济。但是,容克贵族始终保持着封建思想,这种封建残余始终是资产阶级发展的祸根。

因为普鲁士容克贵族们在德意志统一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后,他们必定成为了统治阶级。在德意志统治阶级中,一切军政要职都是容克贵族成员。1871年,议会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中规定,普鲁士的国王就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宰相也要由皇帝亲自任命。

该宪法中还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德意志各邦的政府派出代表建立联邦议会,一共有58名代表,单普鲁士便拥有17名,而在议会上,14票的否决票,便可以终止一切提案,也就是说普鲁士几乎可以任意否决一切提案。而帝国议会则是通过普通的选举产生的。但是,在帝国议会上通过的法案,如果未能得到联邦议会的批准和皇帝的批准,也是无效的。实际上,帝国议会是没有立法权的,真正具有立法权的是联邦议会。

德意志帝国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几乎完全照搬过来,信奉沙文主义、黩武主义和盲从精神。对于德意志帝国的这种统治,马克思曾经评价说:德意志帝国是用议会装饰了门面,实际上还留有封建传统,它既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影响,又按照官僚制度进行组织,是一个用警察保卫军事专制的国家。

容克地主和垄断资本家们,在经济上紧密联系,在政治上也形成了独特联盟,正是他们的相互融合,才让德国成为了“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9。统一后的德国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按照普鲁士宪法,增加、删改部分内容之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中规定德意志帝国是由22个邦、3个自由市、一个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拥有各邦的军事、外交、海关立法、银行立法、间接税、刑法等各种权利,而教育、卫生、地方行政等权力均由各邦政府掌管。该宪法中还规定,普鲁士国王便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皇帝集众多权力于一身,能任命并免职任何一个官吏。普鲁士的首相便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宰相由皇帝亲自任命和免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