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官员们想得到一个肥缺,或想保住高官禄位,或想飞黄腾达,或欲免除牢狱之灾、杀身之祸,无不走和珅的门路,并付以重金行贿。另外,他还明里暗里敲诈勒索各地官员。
3-3恭王府原和珅的藏宝楼
有一次,闽浙总督伍拉纳等,为报效和珅,竟然公开吊打州县官员,聚敛钱财。这样上行下效,各州县官员严刑拷打公差、衙役,公差、衙役又去加重对老百姓的盘剥和搜刮,这种一层压一层的腐败,最后引起了大规模的起义。他们以“官逼民反”为口号,把矛头直接指向和珅。
和珅谙熟官场之道,但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始终不露痕迹,总有一些人来弹劾他,为此,和珅千方百计地堵塞或拦截通向皇帝的信息渠道,对异己力量打击报复,如御史曹锡宝想参劾和珅家人刘全,以打开缺口参劾和珅,但他不慎走漏了消息,被人连夜向和珅告密。和珅知道后,在乾隆跟前预先作了铺垫,曹锡宝因此反被革职留用。
嘉庆帝对和珅专权贪污早有耳闻,心中极为不满,但碍于乾隆的情面,投鼠忌器,敢想而不敢言。乾隆去世后,嘉庆主持朝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查办处死了和珅,抄没了家产。
后来,清廷将所清查的和珅家产开列了一份清单,共计一百零九号。其中已估价的二十六号,就已价值二点二亿多两白银。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不过四千多万两,这部分已估价的财产,即相当于五年多的国库收入。嘉庆将和珅抄家,算是为清廷大大捞回了一笔,所以民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官逼民反
和珅的腐败导致清王朝上下官员贪污成风,几个清廉的官吏都寄情于诗文书画,明哲保身,百姓怨声载道,一些反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组织在民间兴起。在湖北和河南一带,兴起了白莲教。
最初是一个叫刘松的安徽人,到河南传教,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会,劝人入教,后来被官府发现抓获并将他流放到了甘肃。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向人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了,将会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贫苦的农民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参加白莲教的人越来越多,震惊了乾隆帝。乾隆帝命令官府捉拿教徒。一些官吏本来是敲诈勒索的老手,趁机派出差役,挨家挨户地查问,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得拿出一笔钱来“孝敬”他们,有钱的出钱买命,没钱的便被抓到监狱里严刑拷打,甚至送了命。武昌有个官员向百姓敲诈勒索不成,竟然罗织罪名,加害百姓几千人。为此,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在襄阳召集教徒开会商量应对之策。大家纷纷说:“这个世道真是官逼民反了,我们不如索性起来造反吧!”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群众起义,并且派出教徒分头到各地去联络。1796年,也就是嘉庆帝继位那年,白莲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举行起义。
襄阳地方有个白莲教首领齐林,原定在元宵节起义,不料走漏了消息,遭到官府的袭击,齐林和一百多个同伴被杀害。
齐林年轻的妻子王聪儿,是个江湖卖艺的女子,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她十六岁与齐林成亲,丈夫死后,她决心给丈夫和起义的同伴们报仇,于是她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一起,重新整顿起义队伍,不到一个月,组织了一支四五万人的起义军,他们到处打击官府,惩办贪官污吏。
当王聪儿在湖北起义的时候,四川、陕西的白莲教徒也起兵响应。起义的火焰在三省广大地区蔓延开来,一些贫民、流民,都参加了起义队伍。
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下,襄阳义军周围的清军也越来越多,难以施展流动战术。嘉庆二年(1797年)七月,王聪儿分兵三路,毅然转战四川,与被困的四川起义军会师,击败清军,战局顿时改观。鄂、川的义军会师后,决定按青、黄、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确立了各路义军的建制。但是,这一建制并没有实现统一指挥,也没能消除鄂、川义军之间和四川各路起义军之间的隔阂,加上清军从四面八方围攻鄂川的起义军,于是,襄阳义军先后北上,转战陕西、湖北、河南半年多。
3-4嘉庆帝
清朝把王聪儿所率领的起义军视为眼中钉,嘉庆皇帝大骂王聪儿是罪魁祸首,又下了一道诏书把一些带兵的将军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撤职的撤职,查办的查办,并且严厉督促各地将军集中兵力,围剿王聪儿起义军。
为了能剿灭义军,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计策,要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这样起义军就无法找到老百姓,得不到粮草供应。这种做法,叫做“坚壁清野”。嘉庆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起义军失去了百姓的支援,活动果然越来越困难。
这时,清军集中兵力,大举进攻在川北一带王聪儿的义军。王聪儿设法摆脱清军围攻,亲自带领两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在西安遭到清军的阻击,打了败仗。没办法,王聪儿只好率领义军再打回湖北,又遇到了明亮率领的清军的紧紧追击。起义军后有官军追赶,前面又有地主武装民团的拦截,处境十分艰难。
嘉庆三年(1798年)四月,清军侦察到王聪儿、姚之富率领的义军被困在湖北郧阳卸花坡的左山梁上,于是全力反扑,把王聪儿的义军紧紧包围在山上。
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准备组织突围。清军发现了,又围住茅山,从山前山后,密密麻麻地拥上来。尽管起义军顽强抵抗,却还是没能突围。王聪儿和姚之富率领手下的十几位战士,退到山顶,为了不被清军俘虏,他们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去,英勇牺牲。当时,王聪儿年仅22岁。
女英雄王聪儿牺牲后,襄阳义军的余部在李全、高均德的带领下会同各地起义军继续进行反清的斗争。清王朝花了9年工夫,才把这场大起义镇压下去。但是,清王朝经过这场严重打击,从此开始一蹶不振。
鸦片战争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清宣宗,也叫道光帝。道光帝即位后,清王朝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十九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3-5第一次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对于鸦片毒品,早在雍正时期就开始禁烟,乾隆也下过禁烟令,嘉庆也屡下令禁烟,但都收效甚微,且愈演愈烈。到道光时,鸦片已经泛滥成灾,禁烟的要求已经成为举国的共识。道光皇帝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鸦片一天不禁,人民便一天不能安宁,统治阶级的政权便有倾覆的危险。
在这紧要关头,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广东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县人,出生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传说在林则徐降生的时候,新任的福建巡抚徐嗣曾,正好乘坐一顶大轿,在侍卫随从的簇拥下,从他家门口经过,林则徐的父亲认为这是个好兆头,便给儿子取名则徐,希望他长大后能像徐嗣曾那样读书做大官,光宗耀祖。
林则徐4岁入私塾,7岁开始习作,他聪明早慧,13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他历官14省,任过监察御史、布政使、河道总督、巡抚、总督和钦差等官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惩办不法官吏,晓谕外商呈缴鸦片。当时,英国商人根本无视中国政府的主权,广东当地群众群情愤怒,很多群众来到英国使馆前,要求公使义律交出逃到这里的大鸦片贩子颠地,石头和瓦块成了中国老百姓的武器,纷纷投向英国使馆院内,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终于迫使英美烟商缴出鸦片110多万公斤,从6月3日到25日,虎门海滩燃起熊熊大火,所有鸦片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它表现了我国的民族尊严和浩然正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