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良心——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无论是搞学术、科研还是产业,都要注意自己和社会融合的能力。做人最高的境界是“精明而厚道就我个人而言,精明不一定能做到,但起码能做到比较厚道。
—陈升(世纪互联IT公司董事长,曾于北大演讲)
30多年前,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往返于福州和温州之间跑推销,兼带做些小生意。有一次,他背着一个装有2000元现金和一些衣物的皮包,跟车从温州去福州。行至半路,有个老人在路旁招手拦车,他示意司机停车,捎上了老人,搭便车同往福建。
第二天晚上,车至福州。和老人道别之后,小伙子住进了一家旅社。临睡前,他像往常一下检查自己的包时发现,里面竟然有厚厚一沓钱,一数竟有整整11万元之多!小伙子明白了,这肯定是那位搭便车的老人拿错包了!尽管当时的小伙子见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但他二话不说,便拉上司机去寻找老人。
福州那么大,从何找起呢?他们采取了最笨的一种办法:各旅馆一家一家地问。最后,当几乎已经绝望的老人看到小伙子拿着自己的皮包出现在自己眼前时,顿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接过包,老人当即拿出1000元表示要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却说:“我如果想要你的钱,就不会来找你了!我只想取回属于我自己的2000块钱。"
这个小伙子,就是今天的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如今的奥康,光是年产值就在10亿元以上,但是当年初创永嘉奥林鞋厂时,全部资本不过3万元。另外,有据可查的是,王振滔出身清贫,创业前曾做过3年木匠,跑过5年推销。前述拾巨款而不昧的故事就发生在其创业前两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王振滔至少有了日后创业的萌芽。那么设想一下,如果当年的王振滔留下了那笔天降巨款,是不是会对他的事业有所助益呢?
理论上来说,肯定有所助益,但王振滔却不这么认为,他总是说:“对于我来说,当时的11万元比现在的11个亿更具有吸引力。但如果我当时拿了这11万元,自己良心不安不说,很可能还会抱着这11万元去过快活日子,也不会想到去创业了,那样我也不会有今天!”
的确,做人做事做生意,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境界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标志。
对有境界的人来说,贫寒也是一种财富。谁不想有个好起点?但能有好起点的毕竟只是少数。不过,有好起点绝不等于有好结果。相反,世界上的大多数成功人士,包括很多名人,都是从社会最底层开始起步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王振滔,再比如演“死尸”入行的成龙,从茶楼小伙计做起的李嘉诚,放牛娃出身的胡雪岩,他们的故事都说明,起点低并不可怕,只要肯付出,走正途,人就不必担心自己的未来。做人,只怕境界低,只怕住着茅草屋就不敢幻想高楼大厦,更怕因为物质的匮乏就看不起自己,将自己卑微化,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乃至“不能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的想法。
对有境界的人来说,人品是最大的财富。所谓做事先做人,做人成功了,到处都是朋友,还愁事情做不好,赚不到钱吗?很多人脉、资金、家世都不缺的人之所以人生成就表现平平,即使不败家,顶多也只能做个守业者,原因也不处乎他们做人失败,除了钱之外,再有值得依赖的朋友,最后失道寡助不说,还连累着他们手里的钱被人骂作“臭钱”、“昧心钱气”。
我们再来看看王振滔卖米的故事。在开办鞋厂之前,王振滔曾经开过一个大米加工厂。他卖米与众不同,别人磨米,总是想尽办法多出米,少出糠,一般来说,100斤稻谷到同行们手里,至少能打出80多斤米,个别人能磨出90斤,只有10斤糠;但同样重量的稻谷到了王振滔手上,却只能出70多斤米,20多斤糠。表面看来,这样做即使不赔钱,也已经少赚了很多。但是王振滔的生意却是同行中最好的一个。原因倒也简单,同样的稻谷出的米越少,米的质量就越高,买米的人自己愿意到他那里去买米,即使他的米价稍高一些,人们也愿意接受。另外,出的糠多,又意味着他的糠里面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买糠的人也愿意到他那里买。
无独有偶,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创业之初也曾卖过米。由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王永庆14岁就辍学走上社会。在台南嘉义县一家米店中做了一年学徒后,他便开起了自己的米店。但在当时,当地的米店早已饱和,因此王永庆的生意一点儿都不好,甚至随时有倒闭的可能。但仅仅半年时间,他的小店却成了当地生意最好的米店。王永庆凭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发现,受加工技术所限,当时的成品米中大多混杂着米糠和沙子,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王永庆却自找麻烦,每次都是先把米中的杂物拣净之后再出售。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作品中赞扬过一个叫平老静的老者,称他“平凡而伟大”。那是民国时期,平老静在河北保定市经营一家包子铺。他的包子货真价实味美就不用提了,有一次,他拿着镀金的银子去当铺筹集资金,结果后来赎回的竟是真金。亲戚朋友都为他高兴,他却当即把金子拿回了当铺。这事传开以后,当人少不了人笑他傻冒,但更多的人则是佩服他的诚实,只要买包子就去他家,他的生意因此长盛不衰。有时候我在想,类似平老静这样的经商者,应该深深地感谢那些不道德的商人。想想看,如果大家都那么诚实,他的生意还能那么好吗?中国人被坑怕了,他们每天都在以最虔诚的心期待着更多平老静的诞生。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活在这种惧怕中。
中国的商人,尤其是不良商人,其智力实在超乎人们的想象。如十几年前,南方曾有一家老字号月饼厂,为了降低成本,居然能想到,当中秋过后将月饼收回,将里面的月饼馅重新打散、冰冻,等到来年入秋,重新利用……结果此事被媒体爆光后,好几年都吓得人们不敢再吃月饼,一时间,所有的月饼企业都进入了寒冬。
相比之下,还有些商人根本就是从一开始就既想要消费者的钱,又想要消费者的命,地沟油、洗衣粉油条、毒鸭蛋、毒胶囊……几乎涵盖了人类饮食的方方面面,更可气的是,这些产品还往往打着“纯天然绿色食品”的牌子大行其道。
孔子曾经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这句话明显只符合我们消费者,而不能适用于那些无良商家。所谓大智若愚,慧极必伤,受伤的不仅是他们自己,还有万千消费者。当然,到头来,最受伤的还是他们自己。我们消费者,大不了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