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清华北大修心课读后感 > 第43章 自减心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第1页)

第43章 自减心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第1页)

p第43章自减心——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个常数,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不易,多一些宁静,比什么都重要。

—陈省身(著名数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据说有一次,某跨国公司在招聘时给每个应聘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上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非常希望能够搭你的车。其中一位是医生,曾经救过你的命;一位是美女,像极了你的梦中情人;还有一位是个老人,由于等车时间太久,老人心脏病突发,必须立即送往医院。但是你的车上只能坐一个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

大多数应聘者都选择了让老人上车一一因为老人快要死了,救人要紧。

一部分感恩型的应聘者认为,应该让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自己,这可是报答他的好机会。

也有人提出让美女上车,他们的理由是:医生可以改日再报答,生病的老人可以由其他人送往医院,美女却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面对招聘者,应聘者们侃侃而谈,据理力争。但是最终,却只有一位年轻人被录取。他只说了三句话——把车钥匙给医生,让他带老人去医院,我留下来陪梦中情人等公交车。

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答案。那么大多数人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关键就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放弃自己的车钥匙,只是想着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否再获得些什么。

应该说,这是人性使然。但获得、拥有一定是好事吗?未必。某哲人说过:“有两种选择是一种痛苦,有多种选择则是一种折磨。比如很多女性都会为穿哪件衣服上街头疼,但她们头疼的并不是没有衣服,而是因为衣服太多,多到了她们不知道穿哪件不穿哪件。”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男人的钱包里则永远少一些大额纸币9而企业家的发展规划中则永远少一些项目。

别人不说,几年以前,我开了个文化小作坊,涉及的业务包括策划、排版、封面设计、摄影、印刷等等,要不是年底一算账,次年肯定还得上些项目。但账单告诉我,做了一年加法,等于白做。所以,立即开始做减法。到如今,作坊早关张了,但收入却未少反增。

成功学中有个“喝水挑杯子”理论:为了喝水,人们要去拿杯子,杯子有很多种,比如纸杯、瓷杯、玻璃杯、钢杯、铜杯、水晶杯、金杯、犀角杯……对大多数人来说,拿什么杯子喝水都一样,只是当很多人拿起了玻璃杯之后,发现周围很多人手里都拿着纸杯,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当他为了让自己舒服些,换了纸杯后,又发现有人端着水晶杯……于是他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挑选水杯上,却忘记自己的本意只不过是要喝水。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宇宙的道理不过是一加一减,人生需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也即我们常说的取舍。鲁迅先生也说过,中国人大多都患有“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彷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不肯歇手,只能被烫手。

《道德经》中亦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为学日增,就是说做学问,是一个每天增加知识、天天向上的过程,而且知道的越多越好;而为道日损,就是说修道也即寻找人生真谛的过程,恰恰与求知的过程相反,知道得越少越好,是一个自减的过程。

人生从本质上说,也是个自减的过程。清代的顺治帝有一首禅诗说:“人生三万六千天,不及僧家半日闲。”可以说,人生就是一道减法题,从出生那天起,活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有人说,人生下来是排着队伍走向坟墓的。此话有点消极,但也很实际。人生就是如此,生老病死,谁也摆脱不了这个规律。

由于摆脱不了,人生就显得有些残酷。因为生命的本质是“日损”的,而我们的功名、财富、知识等等却是随着时间“日增”的,至少理论上是“日增”的,结果增来减去,有一天,它们绝无意外地相交了,伴随着生命的归零,一切都将归零,什么也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减法,残酷而真实。尤为残酷的是,那些带不走的东西,还往往是我们费尽心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这正如《不差钱》小品中所说: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没了,而钱没花了。

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都选择了岀家,做和尚,做道士,这是一个根本原因。但是岀了家就能解脱、超脱吗?不能。出了家也成不了仙,做不了佛。出家,还是要参悟人生的真谛。悟不透,跟活在红尘社会上没什么两样,还是俗人一个。

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网上、书上都没有标准答案,这里只能给出作者的一个思考。我认为,人生的真谛就是自然地活着。这并不是随口胡说,而是有其出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绕,你直接人说人应该效法自然不就得了嘛!那么“自然”又是什么呢?当然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的自然,不过也有学者提岀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即认为“自然”是个合成词,“自",是指“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的意思。换言之"道就是自然,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那就是做回那个最初的自己,快快乐乐地活着。但由于我们并不是最初的自己了,所以就需要把后天习得那些困扰我们的知识、习惯、心计等等,一点一点减去、忘掉,至少不是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即“为道日损”。

当然,自减是相对于自加而言的,两者相辅相承,不可偏废。人生下来时,空空如也,白纸一张,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和自己加上去的,包括知识、财富、经验、体验等等。这个过程是个成长的过程,用杨澜的话说,“人可能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这个加法是必须得做的,如果不做加法,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自减,这也正是老子为什么要把“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两句话放到一起说的缘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