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大明官场当中,以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为主的官员派系,特别是出自南方的浙党、楚党、昆党、宣党,他们其中不少人结党营私,掌握朝权,左右政局,他们彼此攻讦,争权夺利,闹得朝廷地方那可是乌烟瘴气。
朱信即将面对的大敌温体仁,便是出身于浙党。
浙党的力量,在明朝可谓就是一群呼风唤雨的人物。
整个明代科举,浙江上榜3697人,其次便是南直,也即清朝的江南省,包含了今天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的南方大省。
昆党、宣党就分别是江南的昆山和宣州,有明一代江南省与浙江省的官员们,可谓是在大明政坛上呼风唤雨,贯穿整个明朝的各种重大事件,可以说几乎都离开不开这两省人士的参与。
纵观明末历史,科考场上,其中以浙江省籍科举上榜人数一路增多,这也大大助推了浙江官员一跃成为明朝政坛上最庞大也最强大的势力。
反观江南省,虽然录取人数也是最多的,但是它被录取的士子各个时期分布比较均匀,根据历史记载,浙江省被录取的士子在明朝中后期不断走高,到了明末浙江省籍官员已经超越了江南省独占鳌头。
更何况,浙江人抱团严重,在明朝中后期,浙江人科举上榜一路走高,浙籍官员越来越多,他们更为重视教育,相互提携,也使得浙江文风兴盛,反而又继续助推了浙籍官员的增长。
这样一来,浙党自然就具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不过,这些南方士人当中,其中的一部分,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被称为东林党。
和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为主的官员派系完全不同,这些明末朝堂门派无一例外,创立者都是当朝官员,而创建东林党的顾宪成,却只是一个被免职的教书先生,他在万历三十二年,也即公元1604年,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这也被认为是东林党成立的标志。
这位顾宪成,也就是朱信招徕而来的名士顾杲之从父。
顾宪成修复了书院,然后讲学聚集士子,形成一股有别于其他学术团体的有识之士,这也为后来东林党成立打下了了基础。
而朱信聚集的文人名士当中,就有许多深受东林士风所影响的人物,比如陈贞慧,就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着名于时。还有吴应箕,就是明末着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领袖和抗清英雄。
所谓复社,其实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有“小东林”“嗣东林”之称。
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也即1629年,一些江南士人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组织社团,主张改良。这些人聚集起来,于苏州尹山成立复社,所谓复社,其实意思就是系由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的意思。
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
这些人,按照历史来说,算是温体仁浙党的天然敌人。
只要这些南方名士不投效浙党等派系,就绝对是朱信非常好用的人才。
朱信想到这,心知自己和温家的仇恨,估计只能最后拼到鱼死网破了。
这绝对是一个人才培养大计划。
喜欢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