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舅娘的拌菜、拌肉经济实惠,附近工作的四川人都爱来吃。
而且,外带生意也很是不错。
万玲玲就寻思要不弄个外卖吧。她们开在园区里,如果要进来总是要买门票,但是可以接单送到外面啊。
而且不但自家餐馆,其他来租了摊位的都可以代送,收一份外卖费就是了。
老规矩是收餐费的5%,这也是积少成多!又促进了餐饮生意。
所以黎夏再进园子,还看到了一队骑电瓶车的外送员出去送餐。衣服和内地送餐员的都是一样的。这都是临时工,但附近的人挺爱到园区工作的,招人不难。
另外,园区的餐饮出了名的价廉物美,因此附近3公里内愿意点单外送的人还不少。
走到靠近餐馆的位置,黎夏问道:“送外卖是谁的主意?”
万玲玲赶紧跑出来,“我,我的主意。”
黎夏点头,“不错,好好干。”
微型的外卖平台都搞起来了,怪不得二嫂力荐万玲玲以后接班。
而且如今黄金周,二嫂也不会再过来了。
届时餐馆一天上十万的生意,都是万玲玲在调派人手、物料。
旁边用车摊卖面的一个老人道:“黎总好——”
黎夏停下脚看看招呼她的老人。
她其实没想得起来,毕竟也就十来年前见过一面。
不过看到老人煮面的深桶她就反应了过来,当下笑容可掬的道:“柯伯到了啊,给我来二两牛肉面。后来到香港我们还去找过你的摊子呢。结果没有了。到了郭家才听说你回内地了。”
她坐下,黎震和黎雯便也跟着坐下了。
餐馆的人惊了,尤其是跑出来答话的万玲玲。都到餐馆门口了竟然还能让人给劫走了?
黎夏对万玲玲道:“这面我惦记十来年了,今晚先在这儿吃。你不用管我了。”
这老人家说起来挺不容易的,养那么一个来讨债的败家儿子。
搞得一把年纪了还要从头再来过。
万玲玲点点头往回走,回去就连黎夏舅娘都问她,“那老头谁啊?”
万玲玲道:“是彭总的老熟人。我之前就说明明我们就是卖面条的,干嘛还接收人进来卖面。所以打听了一下。”
面条上桌,黎震吃了一口道:“这面不错!”
黎雯也点点头。
甚至就连被金姐喂着的芃芃也点点头。她的面条没放馅料和辣椒、味精。
黎夏好笑地道:“你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妈?”
黎雯道:“小姑,我觉得她有时候能听懂哎。”
“不是吧,才八个月。”
正吃着,黎夏手机响了,她接起来。
傅杳钧道:“门店来问,有人摆明是借了教师证、军官证来买手机,给不给享受优惠的?我让直接按优惠给了。毕竟一张证件就只能享受一次优惠,身份证号码是会记录在案的。”
黎夏笑,“看来电视剧开始发力了。都是年轻人吧?”
“是,一看就知道是借了长辈的证件来的。还不少呢,这两天这样得卖了有几千部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