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静心咒佛歌 > 第九章 是一杯酒(第1页)

第九章 是一杯酒(第1页)

人生得意须尽欢

说到酒,尤其是刚刚说过茶,再说酒,仿佛一下子俗了起来。在很多人头脑中,尤其是那些不好酒的人头脑中,这种念头可能更浓烈一些。这不能怪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太多与酒有关的丑事、恶事、不雅之事。有太多的酒友,碰在一起,就喝酒,喝个天翻地覆、喝个杯盘狼藉,喝个斯文扫地,喝个镇铛入狱。

然而这并不是酒的问题。“酒是色媒人”,这不假,但很多“风流”不也都是茶“说合”的吗?关键看人。若是君子,醉死也是君子。只有小人,才善于借酒装疯。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酒为先。”酒的历史即使不早于茶,但也不会太晚。茶有静心之功,酒也有保健之效。此外,在古代,酒还有特殊的身份祭祀用品,用来通神、祈福。时至今日,亲朋好友之间、同事客户之间、情人知己之间,小聚小饮,仍是再正常不过。不得不品尝孤独时,也可以独酌。酒,比茶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抚慰那些孤独的人。

网友们说:“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这不是调侃。一杯杯佳酿入喉,便不再是甘洌的酒,而是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百态中的苦辣酸甜。

酒能抚慰人,也能彼此抚慰。北方人喝酒时常说:“什么都别说了,都在酒里头。”的确,一切都在酒里头,人生都在酒里头。是朋友,够爽快,就干了这杯“什么都在里头”的酒。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切不可玩什么“以茶代酒气

“不懂酒的人不懂人生气这话说得有点绝。不过,不懂酒的人,至少不懂酒中的人生。”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如酒,需要一种浪漫情怀,去点缀,去升华。

人生如酒,酒如社会。种种包装,种种档次,种种口味,恰如人生,千姿百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陈年佳酿,入口芬芳。可佳酿是时间的积淀,是岁月的洗礼。世界上,假酒泛滥,假冒伪劣泛滥,假道学泛滥,假美女泛滥,缺的无非是酒一样的真性情,实胸怀一谁说酒与静心无关?

人生需要积极进取。但征战人生之前,没有美酒饯行,岂不欠缺些豪情?功成名就之后,没有美酒庆功,岂不更令人遗憾?更何况,人生无奈,世事无常,”黄金榜上,失龙台望“乃正常现象,谁也不想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但失望之余,还能浅斟,还能低唱,无疑也是人间千百种无奈中最好的一种。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表面看来,是在宣扬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生活理念。其实不然,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人生苦短,但快乐应永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活百岁,不过三万多天,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一定要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拥抱快活。而快活的日子,怎能没有酒,怎么没有酒友?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中仙“,一生与酒为伴。得意时,他喝的是皇上赐的御酒,长安市上的高档酒,落魄的时候,喝的则是普通农家酿制的水酒,或许也不免囊中羞涩、无酒可饮的日子。但这并不重要。有酒的李白,是”尽欢“的李白;没酒的李白,也是得意的李白。不然怎么叫”仙“?你见过哪个神仙愁眉苦脸?

酒,在李白看来,不仅是杯中物,怀中物,更是自己欢乐人生的一种寄托。尽管他的人生也有莫大遗憾,但他懂得及时行乐,及时举

杯,让快乐的日子更快乐,让不快乐的日子也快乐。

李白的诗篇,大多充满活力,洋溢着欢乐,用专业的话说,那叫”浪漫主义“,而所谓浪漫,其实就是理想,就是不现实。而现实中的李白,也并非无忧,他只是不把忧愁记挂心间。

李白有名句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后半句简直普及得成了顺口溜。但有了酒的李白想必不会如此。李白也说过:“呼儿将岀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是助兴的东西,而不是浇愁的东西。莫辜负了天地精华。

人们之所以喜欢李白,就在于他的作品中。少了些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多了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金樽空对月”的豪情。能欢乐时,就一定要欢乐。那样,在不欢乐的日子里,至少还有欢乐的回忆。

“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在世,恰如李白。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的李白,我们或许不能比,但失意的李白,我们必须学。失意的李白,也是洒脱的李白,骄傲的李白。不能居庙堂之高,那就处江湖之远呗。对别人来说,那或许是一种无奈,是苦不堪言。但对李白来说,江湖不仅是精神的故乡,也是快乐的家园。官场与仕途,都是旅行。

假如真有时光隧道的话,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穿越回唐朝,只为一睹李诗仙的风采,顺便问问他快乐的秘诀。但李诗仙多半会反问:找我干什么?赶紧去找自己的快乐家园。

2。壶酒兴国,杯酒亡身

在中国历史上,以酒误国、因酒亡国的例子不在少数,“爱美酒不爱江山”的人在更是史不绝书。在民间,也不乏贪杯误事、酒后乱性的教训,所以,提起酒,尤其是提起酒徒,人们很少有好印象。

不过,我们早就说过,这不意味着酒一定罪莫大焉。先人发明酒,绝不是让人们来误事的。有些人,不喝酒,照样误事、照样误国。

那么,有没有以酒兴国的呢?有。

这个唯一的反面教案的主人公就是以卧薪尝胆著称于史的越王勾践。话说公元前492年,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迫于无奈,带着妻子与大臣范蠡入吴国为质,卑躬屈膝,忍辱负重,终于让夫差相信了他的所谓“忠心”,放其回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采纳范蠡与文种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愤图强,一心报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十年生聚”,简单来说就是鼓励百姓多生孩子--生男孩者,奖酒两壶,外带一只狗;生女孩者,奖酒两壶,外带一头猪。同时,对变相不生孩子即晚婚晚育者给以相应的处置,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者,其父母皆有罪……就这样,在酒的号召下,越国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强马壮,上下同心,不仅打败了吴国,血洗前耻,还一举灭亡了吴国,将吴国并入了越国的版图。越王勾践,也由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必须承认,勾践最终得胜,靠的不是酒。正如酒本身并不会误国一样,酒本身也不会强国。关键要看酒在谁手里,怎么用。这正是兵法中所谓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当然,“善泳者溺于水,善战者死于兵”。善饮者,也难保不醉,一醉,就难免误事。所以,对于酒,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神经清醒。如果不善于自控,那么最好别喝。

关于酒,我的一位酒友有个高论。有一天,他大着舌头指着一个“二锅头”酒瓶说:“这人,还不如一个酒瓶。一斤白酒放到酒瓶里,它稳稳当当,啥事没有;可一斤白酒装到人肚子里,没事儿他也能给你找点事儿,降不住,嗯,降不住……”

人不如瓶--这个看似有点意思的理论,其实并非原创。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了酒精的巨大魔力,甚至早在夏朝建立初,当仪狄把中国第一杯酒奉献给大禹品尝之后,大禹就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夏朝与商朝的覆灭,都与末任统治者嗜酒甚至嗜酒如命脱不开干系。因此,周朝代商后不久,实际领导人周公就发布了一项严厉的戒酒令,也即《尚书》中的《酒诰》。周公给出了N多个必须戒酒的理由:浪费粮食、有损威仪、荒废政务、上天震怒等等。

国外有一个关于酒的经典寓言:当初,当人们栽下葡萄树但葡萄树长得并不茂盛且不开花不结果时,魔鬼便来到人们面前说:“如果想让葡萄树长得茂盛,开花结果,就要允许我宰杀七种动物,然后用它们的血来浇灌葡萄树。”得到允许后,魔鬼便宰杀了狮子、狗熊、老虎、狼、狗、公鸡和狐狸。当这些动物的血液灌溉在葡萄树根上时,葡萄树立即焕发岀勃勃生机,并随即结出了七种颜色的果实,世界上从而有了各种各样的酒,而喝醉酒的人们,就会有前述七种动物的丑行。具体说来,是酒醉之人混勇如狮子,野蛮似狗熊,蛮不讲理的嘶吼时像老虎,说话狠毒如豺狼,搏斗起来像疯狗,狡猾且极具报复心似狐狸,贪色如同公鸡--不管公鸡身边有多少母鸡,它还是会去侵扰、霸占邻居家的母鸡。

同样,我们在前面也讲过,酒并非没有一点好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尤其那些能饮又能写点什么的文人,在历史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