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缓解情绪的书 > 第六章 是一局棋(第1页)

第六章 是一局棋(第1页)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是”人生如棋“的最好诠释。”功不唐捐“一语出自佛经,其中的功,泛指”功德“,不过把它看作世俗社会的成功也未尝不可;而”唐“字在这里意为白白地、徒然地,”捐“是指舍弃。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即为:每天像个卒子一样前进,功夫总不会白费,付出必有回报。

有人说,小小一副中国象棋,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一一有皇宫(九宫)、侍卫(士、仕)、文官(象、相,不上战场,即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另外,中国象棋还隐喻着古代中国士兵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不公平,具体说来就是,在中国象棋中,兵、卒只能前拱,不能后退,”弃卒保车“,那更是常有的事。而且在中国象棋里,车、马、炮永远是大将,兵、卒永远是最小的棋子,不能像国际象棋一样可以生变,没有改变命运的权利。

基于此,很多人是不屑于象棋的,并称其为”小道“,而热衷于”大道“的围棋,说只有黑白二子的围棋最是公平,其实想想看,象棋本身有什么不公平呢?你有车、马、炮,我也有车、马、炮,你有小卒,我也有小卒,唯一可以占便宜的就是走先手,但不是还有那句”红先黑后,输了不臭“吗?另外,诚如柏杨先生所说,围棋每一个棋子的功用都一样,这不是平等,而是围棋简陋之处,原始部落时代才有类似的死板战争。到了象棋,已进了一大步,其最大的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特殊性能,这在人生中是最公平的事。围棋各子平等,是一种假平等,而象棋才是真平等。

的确,正如棋谚所说:“小卒过河顶大车”。兵、卒过河之后,命运立即改变,不仅能向前拱,还能向左右平移,不仅任何棋子都受其威胁,整盘棋都往往受其限制。尤其是当一盘棋下到最后,棋子寥寥无几时,小兵往往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逼近九宫,直接威胁对方将、帅安危,兵、卒的功用更是身价倍增,成为决定胜负的宝贝。怕只怕,小卒端坐不动,待在那里等对方秒杀不说,还挡住了己方车、马、炮的棋路。所以从战略上来说,往前拱,不仅是兵、卒改变命运的关键,也是其使命。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大多数人,至少在人生的开局阶段都是无名小卒。对此,除了像象棋中的小卒一样,往前拱,没有任何破局之法。这是种笨办法,甚至是一种有点悲催的办法,但往往也是唯一的办法,或曰:没有办法的办法。

日拱一卒,强调的是一种静心,强调的是一种对所谓“旗开得胜”的理想的冷静反思。在棋局上,除非碰上真正的臭棋篓子,三两下绝杀对方,想赢一盘棋,尤其是想赢那些棋逢对手者一盘棋并不容易。在生活中,以一个小卒岀身,想赢得对手乃至世人的普遍尊重,更是千难万难。但是难,并不代表没有机会。而争取这一机会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拼命往前拱。

世界上的大成就多半都是用最笨的办法、下最笨的功夫做到的。这个笨功夫,必须下,急不得。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一段早年经历就颇能说明问题:齐白石出身贫寒,十几岁就做了木匠,但他爱好绘画,通过一本捡来的画册,苦心不辍,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匠。有一天,乡里来了一个刻印的师傅,齐白石想自己也曾刻过印,但总刻不好,便虚心上前请教,谁知刻印的师傅还没开口,一个口无遮拦的乡亲就开玩笑说:“你还用向他请教,我就能告诉你,你去把后山的石头担一

静心是一局棋担回家,随刻随磨,等石头都化成石浆,必然刻得好。”齐白石听了,当天竟真的挑了一担山石回家,发愤努力,常常弄得屋里石浆满地,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也真的在篆刻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当代企业家的代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也说过,“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一次演讲,俞敏洪讲到:“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但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艰辛备至。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总之,大多数人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日拱一卒”的执著,“不期速成”的淡定。假如你是学文的,你就投入时间认真看书吧,给自己十年时间,读几百本书,换成古人的竹简,已经不下万卷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那时候,你想不成为学者都难。假如你是学理的,那就把精力和功夫用在专项研究上,假以时日,成为内业的专家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算你不做学问,不搞研究,只从事一门技艺或者技能,长期沉浸其中,摸爬滚打,你也会手熟得像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人见人钦。

2。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怎么才能下好人生这盘大棋呢?大多数棋友认为,下棋首重大局观。著名作家王蒙在《老子十八讲》中写道:“比如下棋吧,我跟我的孙子下棋的时候,我就看他那儿有一个‘马’,我说太棒了,我赶紧把他的‘马’吃了。但是我就没有看到我一吃他这个‘马’,他把我的‘车’给撤了。他也没想到他撤完我的‘车’,我正好把他的‘将’给将死了--我的‘炮’正好下去将死他。这就是我跟我孙子下棋的水平。下棋下到这个水平,就互相要争。有时候就得悔棋,就得赖棋,北京话就叫‘讹搅可是如果从老子的观点上来说,世界上很多好事你要把它往坏事方面想一想,坏事你要把它往好事上想一想,或者好坏之事又变成一个坏好之事、一个又可能往这边变又可能往那边变的事。这一想他就多看了好几步棋。所以我就说,一般臭棋、像我这种人下象棋,只看一步,国手他看三步看五步就不得了了。可是老子也许能看到七步,也许能看到八步。”

王蒙先生的棋艺究竟如何不必深究,他对人生道理的领悟远比棋理更为深刻。而他上面这段话用棋谚概括起来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管是下棋,还是做人做事,都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棋谚又云,“棋子木头做,输了重来过”。可惜的是,人生如棋,但终归不是棋,棋可以重来过,但人生只有一回。失败,并不是人生的悲剧,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真正的悲剧在于,有些失败就像棋盘上的“落地死棋”,一旦落在棋盘上,再也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当然

静心是一局棋牌h更谈不上翻盘。所以高手下棋,历来讲究顾大局,谋大势,“一步看九步”,慎之又慎,步步为营,以免走错一步,就毁了自己一生。

就像多么高明的棋手也无法准确地预知一局棋的最终结果一样,多聪明的智者也预知不了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步步危机。但人生路难行,还是要行,要向积极处行。下棋也一样,一定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摸到石头再前进,三心二意,瞻前顾后,是永远下不好棋的。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棋界的警语,也是人生的警言。那些在生活博弈中满盘皆输的人,未必棋艺不精,只是因为他们往往制不住心中的“贪”“妒”二字,最终不是中了别人的埋伏,就是掉进自己挖的陷阱。纵观中外历史,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当今中国,社会上充斥着浓烈的金钱气息,一些大好青年,由于自制力差,去偷、去抢、去骗,走上邪路,毁掉自己的大好前途,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下棋与做人,都应做到最起码的不贪、不妒、不浮、不躁。

人生如棋,但不允许悔棋,因为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一个人的轻率,必然由相应的代价来埋单。有时只要走错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也会“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满盘皆输。

人生就像一盘棋,对手叫做“命运”,这盘棋必须自己来下,没有人可以代替。要想赢,只能加强自己的棋艺。所谓“人生三杯酒,流年一局棋”,人生的棋盘,全靠自己把握。小小的一方棋盘,就是一个缩小了的人生战场,就是万千人的考场、商场、职场、情场……只要还活着,它就不会停止;只要还在继续,就有落败的可能。所以,在这战场上冲撞的大将也好,厮杀的小兵也好,还是运筹帷幄的主帅也好,凡事都应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草率出棋。

每个人都能在棋盘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位置不同,棋局也会有异,

棋道也就不同。但水流千遭归大海,棋艺的最高境界,离不开静心。唯有静心,才能使人不急不躁,头脑清醒,坦然面对。退,可立于不败之地,进,必有斩获。所以,下好人生这盘棋,面对人生各种棋局,各种对手,在摆开阵势之前,首先要做的永远都是调整心态一一把“激动模式”“兴奋模式”“紧张模式”“愤怒模式”等等统统调到“静心模式”。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的只是稳健,但不可因噎废食,因强调稳健而失去进取之心。人生如棋,最忌举棋不定,畏缩不行。下棋,需要必要的考虑,考虑仔细了,周全了,就应果断出手,纵横掉阖。该跳马时不跳马,该出车时不出车,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乱阵脚,终究会影响全局,导致危局与败局,不可收拾。做人处世也一样,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应该决断的事情不决断,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一推了事,或者逃避了之,这个人的结局倒不至于满盘皆输,但也注定是个窝囊人生。

最后要说的是,人生并非不允许输,人也不可能避免输,做人,只需尽量避免满盘皆输。但愿我们每人个人都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走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3。圆若棋子,方若棋盘

话说公元728年某日,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都城长安正在举行一次“全国神童选拔赛”,时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亲临主考。从各地赶至京城的“神童”中,有一个叫员俶的孩子,年方九岁,却诗词、答辩、著文无所不精,赢得头名。李隆基非常高兴地把员俶叫至身前,说:“真是神童啊!这世上难道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这本是感叹、夸赞之意,不料员俶却回答道:“有,我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却比我还高。”李隆基大吃一惊,当即派人飞马将李泌接来。李泌到得皇宫时,李隆基正在与大臣张说对弈,便灵机一动,让张说以围棋为题,一试李泌的才学。张说也算得上当时的文坛领袖,开口说道:“我就给你岀个上联,你对下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隆基一听,四句话中,每句有一个“棋”字,却没有丝毫繁赘之感,而且借棋喻人生,有其见地,足见智慧。刚想到这里,李泌已经对出了下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李隆基一听,不禁龙颜大悦,因为李泌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句句言棋又绝不露“棋”字,同时亦将人生至理融于围棋弈理中,况且这还是出自一个七岁孩子之口,当真是神童!

张说的上联与李泌的下联,暗喻的都是下棋与人生的方圆之道。对于“方”字,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做人要像棋盘一样方方正正,下棋要有棋德,做人要讲人品,处世要讲风格,办事要心存良正,不能胡搅蛮缠,耍赖放泼,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而“圆”字,不是普通人所理解中的“圆滑”的意思,而是作“智慧”解,否则单是从棋理上就说不通:下棋是一种斗智的游戏,不管你多么圆滑,智慧不够,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具体到棋盘下,我们也应该明白,适度圆滑,并无不妥,因为“圆滑”也是“智慧”的一部分,但是且不可将“圆滑”等同于“智慧”。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自相矛盾的感觉:人又不是水,可以装在方容器内变成方的,装在圆容器内变成圆的,怎么可能“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其实矛盾是没有的,这里强调的不过是一种平衡。善下围棋者都知道,初学者,往往注重于厮杀与一城一地的得失;到了中等水

平,才会考虑“形状”的问题;而到了国手级别,需要考虑的就是平衡、调和的问题了。平衡是棋盘上的大艺术,当这种艺术应用于人生中,便是我们所说的方圆之道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