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给你的生活减减肥封面 > 第8章 看淡得失跳出欲望的怪圈(第2页)

第8章 看淡得失跳出欲望的怪圈(第2页)

智慧人生

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自己的贪欲。

别因名利迷失了自我

名利双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但对名利的追逐演变成无休止的欲望之后,人就很可能变得利欲熏心,不但会丧失自己的人格,还会因名利而迷失自我,失去生活的方向。

其实,人生中美好的追求有许多,功名利禄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因为这极小的一部分,而将整个生命作为代价,实在得不偿失。虚浮名利终归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是看开些好。

清朝开国初期,摄政王多尔衮为名利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六亲不认。他的哥哥皇太极去世后,虽然已拥立其子福临(顺治)为帝,但多尔衮欲篡夺皇位的野心丝毫没有消减。孝庄太后为了稳住与抚慰多尔衮的贪婪之心,让其儿子顺治帝封多尔衮为皇叔摄政王。但是,这并没有使多尔衮放弃夺皇位的念头。他一面在暗地里制作龙冠、龙袍,以备伺机谋夺大位;另一方面指使苏克萨哈、穆济伦等近侍策划“加封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心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在清朝众多的摄政、辅政王中,仅此一个称“皇华摄政王”的尊号与珠荣。对此,不只是当朝文武诸臣大惑不解,就连友邦也深感费解,引起一些议论和猜测,朝鲜国王对此曾这样说:“实际上就是两个皇帝了。”

多尔衮随着权力的剧增,贪婪的胃口也日益增大。极尽追名逐利之能事,把福临之所以能登上大宝的功劳持为己有,把各王公在入主中原前后的战功也尽归于己。

由于多尔衮贪得无厌、利欲熏心,依仗他的权势恣意横行,导致天人共怒。正所谓利深祸速,他去世不足半月,顺治帝就一反常态地向皇父多尔衮大肆施以夺权之举:先命手下大学士等朝臣闯进摄政王府悉缴信符之类入内库;继而又派吏部侍郎索洪等人把赏功册收回大内;在把多尔衮十数款罪状公布于世之后,就“将伊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诏令削爵,财产入官,平毁墓葬。”

《好了歌》里说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独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功名利禄,最终都成过往云烟。出将入相,到头来不过是一枕黄粱,南柯一梦。可很少有人能放下,即便是拥有了名与权,也会想着更高的权,更多的名,因为人的欲望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朝肃宗封为“国师”。

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了整个世界又能怎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人的贪欲越多,生活就越痛苦,即便欲望获得满足,他们仍然会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其实,虚名浮利是给外人看的,风光无限只是表面的现象。过分地热衷,反倒和人的本性脱离了。抛开这些名利,我们会发现,天空更蓝,河水更绿,心情也将变得更舒畅。

智慧人生

财富和地位,就像浮云,既不会长久,也不值得看重。过于看重名利,就会使我们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克服自己的贪婪之心,懂得知足常乐,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少一些忧愁,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忙,多一些幸福。

身处浮华世,却让灵魂与你渐行渐远

有两个人生旅途的行者,走在前面那位,不时停顿歇脚,回过头好像是在张望什么;后面那位就问他,你在找什么东西?前者出言甚妙:“哦,找灵魂啊。不忙着埋头走路,得常回头看看,别把自个儿的灵魂走丢了。”

哲学家说,灵魂和肉体,就像身体和影子一样须臾不可分离。

诗人却说,灵魂在高处。

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抽象,一个形象。虽没有高下之分,但都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你可能身处逆境,地位卑下,生活于坎坷困顿之中,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没有出头之日,甚至像《复活》中的玛丝洛娃那样遭逢巨大的不幸,身陷囹圄,但只要你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只要你的灵魂在高处,你就能活出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相反,像文强、李玉树之流,虽身居高位,享受着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出有宝马香车,入有华屋美人,甚至接受着顶礼膜拜,但心灵却极为卑劣、低下、阴暗,这样的人,其灵魂已死亡,剩下的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如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保持灵魂的高度,远比保持身份的高度要艰难。可若你一旦为了眼前的诱惑和利益而舍弃了灵魂,那无疑是可悲又可怜的。

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是从一个偏远的农村出来的,从小他就很努力地念书,考上了大学蔽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田地里的父母日出而作日暮而归,老父亲的白内障因为没钱治疗而几乎看不清楚东西。男孩也很用功地学习,大本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最后又考上了博士。光明的前景在他面前。优秀的男人当然有女生抢着要,高校副校长的千金就爱上了他,娇媚的她让他觉得生活很是满足。可是,当她知道他的家在很穷的农村就不依不饶了,大骂他的血管里是“红苕血”。副校长利用某些关系让他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年薪30万元以上,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妻子跟他约法三章:不能说他来自农村,只说自己的父母是高校的老师;不能与农村的家再有任何联系;不准家乡的老乡来他们城里的家。看着眼前如花似锦的一切,他答应了。结婚的酒席上,来来往往的全是女方的亲朋好友。他也有想哭的冲动。从此以后,他只敢偷偷地寄钱回家,但都不会超过200元。他怕家里人以为他在城里好了,来城里投靠他。

就这样,一直等到两年之后,他才告诉他的父母,他在城里结婚了。高兴得失眠的母亲在昏暗的灯下一针一针地缝着小孙子的小衣服小裤子。收到农村寄来的包裹,有20来斤。他很难想象瘦小的母亲怎么把它们拿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邮寄。妻子用两根指头捏着小衣服,直嚷嚷着叫他扔出去,说有跳蚤。他想打她,忍了很久。结果,那包衣服的归宿还是垃圾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