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淡定的人生才幸福读后感 > chater7 淡定的人生不抱怨(第3页)

chater7 淡定的人生不抱怨(第3页)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贫困山区的一个女孩。她有幸考上重点大学,不幸的是父亲在她进校不久,遇上车祸身亡,家中无力供她上学。在她准备退学回家时,社会送来了关怀,老师和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大家的赠物,藏在箱子里,舍不得使用。每天打开箱子看看这些赠物,就想到自己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心中就不由产生出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又驱使她去战胜困难,顽强拼搏。这个在物质上贫困的女孩,却变成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她心怀感恩,终于读完了大学,还以优异的成绩留学美国。她说:“大家给我的一切,是我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要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祖国,回报父老乡亲。”人有了感恩之情,就像这位女孩,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纯净的光芒。

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幸福,幸福在他们那里也会变成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把自己摆在别人的位置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事情,站在对方的观点上去想事情,也许这样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和举动。在大多数的时候,一旦你这样做了,那么你的抱怨不仅会烟消云散,而且也不会迁怒于人。

有人说,一个会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太紧,一个优秀的司机不会把车开得很快,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也总是在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所以,怨只能生怨,烦只能添烦,怒气冲冲只能换来冲冲怒气,而怨天尤人的结果也只能是看谁都不满意,嫌谁都不如自己——而这个自己,不过是个爱生气的皮囊而已。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的确,世界之大,即便我们穷尽一生,所能看到、听到、感知到、体会到的事物也是极其有限的。而且,人注定了一生都要和人打交道,在生活中,我们感知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自己独有的观念,做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等,由于每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形成的观念不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决策不完全相同,因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这些冲突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一份抱怨,多一份感恩,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否则,一个人就不可能在事业中取得成功,我们的人生也就不可能成就辉煌。

所以,别再抱怨上天的不公,它对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别再抱怨人生的道路太曲折,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曲折,你就不会有现在的坚强意志;别再抱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只要你放开心扉,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索,会发现上天是公平的,人生的道路是通畅的,自己的命运也不是最苦的,生活同样是精彩的……这就是感恩。因此,在抱怨的时候,每个人都应当把生活中的抱怨转化为感恩,感恩大地哺育了生灵,感恩亲人赋予了生命,感恩生活赠予了友谊和爱情。

坦然面对一切

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活得真累!活得真烦!活得真枯燥!在一些令自己感到不开心、不顺心、不如意的日子里,人们总是会说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一切不顺心过去,当一切不如意也随之过去之后,往往人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活还是多姿多彩的,为什么自己在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总是像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感到焦躁、忧郁,而不能坦然面对呢?诚然,生活并没有偏爱于任何人,它所给予每个人的都是一样的,可是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不愉悦的心境,就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缺少一份“坦然”。

试看,工作了几个月之后,很多人在公司没有拿到一点提成,每个月所得到的依然是少得可怜的工资,但他们却每天满面笑容,即使吃馒头和咸菜,他们依然自得其乐。再看一些离婚独自带孩子的人,虽然他们面对工作和孩子两者之间的种种烦心之事,他们会有无奈,会有泪水,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在回家之后看到孩子的那份愉悦的笑脸。再如,工作了一整天的人们,每当下班之后,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车站或者门口等待他们的归来,此时,一天所有的辛劳,他们都会忘记,给予家人的依然是一张温和而幸福的笑脸……而这就是一份“坦然”。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一大早起来就带上自己的渔具去钓鱼,这种情形被邻居看到了,邻居讥讽地笑了笑,说:“您这一天可真清闲啊!”老人没有说什么,迎着清晨的朝阳出发了,老人很享受,可最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太阳渐渐落山了,老人迎着晚霞,带上自己空空的水桶回来了。正好又遇见邻居,邻居看了看老人空空的桶,说:“看你,一天下来,一无所获,连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听了邻居的话,老人笑道:“谁说我没有收获,我收获了一天的快乐!”

看,老人多么从容!多么坦然!多么淡定!的确,生活本应坦然面对。其实,人生之中的很多成败得失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把那些人人都看重的结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为了一个结果而做事情,这样自己会生活得很累。有些事情,我们所要看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这件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过,我们为之奋斗过,我们为之拼搏过,即使最终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作为参与者,只要投入了,就没有输,生命中依然会获得奋斗之后的一份“坦然”,而这也就够了,无需强求更多。

生活中,也许我们因为一件事或者一项工作而与朋友、同事发生不愉快,但这都没有什么,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或者看到其他人就将这些事情抱怨一番,我们更不需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正如人们常说的“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同样,别人的心思,你也不要猜,也不要奢望你做得所有事情都能让他人满意,这是不可能的,你所需要做得就是当你再次面对别人的时候,奉上自己的真心,调整自己的心态,求得事过境迁之后的一份“坦然”,这才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

生活并不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因为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哭而改变,但你的人生一定会因为你的笑而改变轨迹。生命是一种经历、一种过程,宁静高远的心是重要的,坦然面对人生也是重要的!选择了坦然面对人生,选择了坦然面对命运,那么坦然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态度,为你赢得幸福的人生。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情,所以,万事万物也正验证了那句话:“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此,每个人现在的如意或者不如意,成功或者失败,幸福或者伤心都是短暂的,它都会由你目前的这种状态过度到另一种状态。既然如此,我们就无需对当前的事情耿耿于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不断地向前看。这才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准则。

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在前行的过程中,身上背负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一路的风雨带着说不尽的艰难,一路的尘土夹杂着丝丝惆怅。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向往着未来的美好,但每个清晨起来,我们却依然如故。所以坦然面对人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人生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任何时候,请在镜子里,看一看自己,即使我们拥有一切,也不过是拥有自己,即使我们一无所有,至少我们还有自己。所以,带着一份坦然的心境面对一切,对每个人来说,更是一种超然。

突然想起这样的一句话:“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其实,这不就是对坦然最好的诠释吗?

人生不过如此,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辛苦。区区小事不能给他带来懊恼,不愉快的经历也不能使他怨天尤人。旷达的人原谅他人,理解人生。欢乐的时候能放浪形骸,遇到挫折后也顺其自然,做事的时候能专心致志,忘情的时候能忘乎所以。这种人活在世上不委曲自己,不太计较得失,所以人人喜欢,人人钦佩。

抱怨生活,不如经营生活

当人们身处失意中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抱怨。因为,失意的自己,不仅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还会遇到非常多的压力,这自然就会造成心理失衡、痛苦,导致情绪消沉萎靡。

的确,没有人喜欢体会失意。但是,在客观条件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已经失去平衡的认知系统,积极以客观和冷静的头脑分析当前的情况和原因,然后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放弃抱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忘记苦恼,让快乐重新回到身边。

2001年8月30日上午,18岁的高旭正在县城电影院附近捡破烂,突然听到有人叫她:“小破烂王,还不快回家呀,邮局的人把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了!”高旭一听,背起塑料袋就往家里跑。捧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用特快专递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高旭望了望爸爸,又望了望妈妈,眼圈突然红了。爸爸爱怜地拍了拍她的头:“妮呀,想哭你就哭出来吧!你靠捡破烂铺平了一条大学路,爸知道你现在心里在想啥……”高旭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喜极而泣……

高旭的爸爸高献运原在泌阳县油厂上班,妈妈解秀芳是县化肥厂的工人,高家在化肥厂家属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高旭三岁那年,爸爸下了岗,不久,化肥厂也破产了。一家六口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他们只好搬回到县城边上的乡下老家,靠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高旭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常年有病,还有一个终身未娶的年近八旬的老舅爷也是病痛不断,再加上妈妈又有心脏病,光是常年看病抓药这一项,就够招架的了。为了养家,爸爸一有空就外出去给人家做苦力。

清贫的生活像人生的一堂启蒙课,让高旭小小年龄就感受到了生活的重压。1990年夏天,高旭七岁了。看到哥哥高鹏成天搬个小桌子在院里石榴树下写暑假作业,高旭非常羡慕。一天午饭之后,她一边乖乖地给爸爸捶背,一边提出了要上学的请求。爸爸望了望妈妈,轻叹一声没有说话。妈妈把她搂进怀里,幽幽地说:“你都七岁了,是该上学了。可你瞧瞧这个家,六张嘴吃饭,还有三个病包子,难啦!妈知道你爱花书包,可家里哪有钱给你买呀……”

那天下午,高旭没有再去找小朋友们玩,而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用双手捧着小脸想心事。忽然,她发现外面有个戴草帽的老奶奶正在垃圾堆里扒拉着啥。高旭好奇地走了过去,问老奶奶在找啥,老奶奶说在找破烂。“那些东西脏兮兮的,你捡它们干啥?”“不干啥,卖钱呀!”老奶奶笑嘻嘻地说。一听说捡破烂能卖钱,小小年纪的高旭心动了:要是我也去捡破烂攒点钱,不就可以上学了?这么想着,高旭便跟在老奶奶身后,看她都捡些啥、到哪儿去卖。等把一切都看清了之后,高旭跑回家里找了一个装化肥的编织袋,便跑到垃圾堆旁忙活了起来。

8月的天,太阳火辣辣的。大人们各忙各的事,谁也没在意高旭的举动。她就那么悄悄地捡了二十多天,到收购站卖得了37元4角钱。

当高旭又一次提出了上学的请求,并把攒下的37元4角钱捧到大人们面前时,一家人都惊呆了,忙追问这钱是从哪儿来的。

“这是我捡破烂挣的呀!”高旭扬着小脸不无自豪地说。

1990年9月1日,高旭走进了泌水二小,用自己的第一笔劳动所得,交了第一年的学费。

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高旭靠捡破烂给自己创造了上学的机会。

刚开始时,高旭一捡破烂,身边就围着一群同学,像是在看什么稀奇。有几个调皮的高年级同学甚至一路追着她起哄。

高旭胆小,曾为此被气哭过几回。妈妈不忍心让女儿在学校受委屈,就劝她别捡了,学费由家里想办法筹措。高旭却说啥也不干,她说捡破烂反正也不是丢人的事,人家议论过一阵子之后就不会再说了。

高旭的举动也在老师中间引起了争议。一些老师担心她这样会影响学业,个别老师甚至担心让学生捡破烂会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校长却非常喜欢高旭这个学生,非常支持她。针对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种种说法,校长干脆组织了一场全校性的大讨论。在讨论会上,校长把高旭叫到了台上,让她说说心里话。高旭低着头想了半天,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为了能上学才去捡破烂的,我觉得这不丢人!”就这一句话,竟一下子赢得了全场的掌声。那之后不久,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全年级第一名的高旭,被同学们选为了少先队大队长,成了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靠捡破烂维持学业的女孩子,心里可能多多少少有点自卑情绪,但高旭却说她心里一直都阳光明媚。

她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可话一旦出口,在同学们中间便极具号召力。从小学到初中,有不少社会上的好人或同学家长要资助她,她都一一谢绝了,就连学校商量好要减免的学杂费,她也坚持着一分不少地交了上去。班主任老师曾问她为啥要这样做,她说:“俺爸说了,俺家穷,但是不能因为穷就心安理得地要人家的救济。我不能坏了俺家的规矩!”平常,她可以向要好的同学借书看,却绝不接受人家的馈赠。她说,这就叫志气!高旭比较喜欢捡旧书本、烂纸片一类的东西,因为可以从中“淘”出不少有用的东西,她的不少课外书就是从垃圾堆中捡回的。还有那些没字的纸片,叠好压平了可以当草稿纸,用完了之后还可以拿去卖钱交学费。“一次性劳动,多重收益,有时想想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天天放学捡破烂,要说一点儿都不影响学习,那似乎不是实话,可高旭却能让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年级前几名。

有同学曾向她讨教学习的诀窍,她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勤奋。由于白天要捡破烂,自习时间比别人少,她便向夜晚“挖潜”,常常要熬到十一二点才睡。爸爸担心长此以往高旭的身体会吃不消,有时干脆强行拉掉电闸。高旭便央求说,“学习是她的最大享受,如果因为这几道题影响了明天听课,成绩上不去,那我风里雨里地捡破烂还有啥意义?”爸爸只好一边叹息一边替她合上电闸。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2001年8月30日,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之后,很多亲友都赶到高家贺喜,就连县委书记、县长都亲自上门表示祝贺。共青团驻马店市委甚至专门向全市百万青少年发出倡议,要大家学习高旭不怕困难的精神,勇往直前、开拓进取。邻居们都说,“小破烂王”这下总算苦尽甘来了。

高旭自己在一阵激动之后,很快就归于了平静,照旧去饭店端盘子,照旧捡破烂。她说,这十多年来,她靠捡破烂铺平的只是一条通向大学校门的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以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哩!

由此可见,不要为自己所遭到的逆境而失意,而是要看准障碍间的空隙,换个角度穿过去。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可以换条路试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