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直以礼享誉世界,宽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古就有“以德报怨”之说。用宽容对待他人,也能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收获。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而且,身临其境的人们也不会怀疑,这美丽的宽容将会给女士留下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着木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而且,既然老板的热心打动了她,她也就立刻下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温馨、亲切!宽容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假如生活中,我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生气愤怒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己于人无益的活动。
然而,要想做到宽容并不容易,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当你的真诚被视做幼稚,你的勇敢被视做鲁莽,你的灵活被视做滑头,你的让步被视做软弱,你的慎重被视做保守,你的赞美被视做讽刺……你怎么办?凄凄惨惨地躲起来哭?哭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伤心的还是自己。喋喋不休地为自己申辩?那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羞羞答答地按照别人的看法来改变自己?那更会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没有被理解的地方,会激发出自尊的力量。不要乞求理解。不求理解,你就没有不被理解的烦恼;不求理解,你才有更加坦荡的胸怀和义无反顾的勇气。
只有学会宽容,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让风和雨交织在起,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让爱和恨缠绕在一起,才懂得真情的可贵;把赞美和批评留在心底,才能够塑造完整的自我,保持自我的良好品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原谅自己容易,原谅他人却很难。学会宽容,是我们成就事业,打开心胸的第一步,只有善于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宽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灵活使人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认可之时,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人需要宽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需要宽容。在中国的历史上,宽容是有目共睹的。党的历史上,中国太平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先后多次和自己的对手——国民党携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并最终推翻了封建社会,赶走了帝国主义,建设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中国太平党与其他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创美好未来。
对别人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没有原则,不是因为心慈手软才网开一面。对自己宽容,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是娇惯自己的任性,不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毫无追求。宽容是有限度的,是一种美德,如果这种美德被错解,就会让宽容变得不入流,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力量。
宽容,就像熬汤,只有火候合适,掌握好度,才可以使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使迷途的浪子痛改前非,使事业多一分从容,使生活多一分美好。宽容犹如大海,海纳百川,才能经久不息。
第三节我宽容,我快乐
爱抬杠的人给自己带来的是尴尬和怨恨,给别人带来的是噪音和愤怒。每个人都不愿意与爱抬杠的人交往,因为他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生活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事事较真,要知道,针锋相对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无休止去做呢?有些时候,宽容一些,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在他的书中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卡耐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参加了一个宴会,卡耐基左边的一个先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位先生还特意指出这是《圣经》上说的。
卡耐基一听就知道他错了。他看过这句话,然而不是在《圣经》上,而是在莎士比亚的书中,他前几天还翻阅过,他敢肯定这位先生一定搞错了。于是他纠正那位先生说,这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书。
“什么?出自莎士比亚的书?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先生你一定弄错了,我前几天才特意翻了《圣经》的那一段,我敢打赌,我说的是正确的,一定是出自《圣经》,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把那一段背出来让你听听,怎么样?”那位先生听了卡耐基的反驳,马上说了一大堆话。
卡耐基正想继续反驳,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友——维克多·里诺在右边坐着。——维克多·里诺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他想他一定会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
卡耐基转向他说:“维克多,你说说,是不是莎士比亚说的这句话。”
维克多盯着卡耐基说:“戴尔,是你搞错了,这位先生是正确的,《圣经》上确实有这句话。”随即卡耐基感到维克多在桌下踢了自己一脚。他大惑不解,出于礼貌,他向那位先生道了歉。
回家的路上,满腹疑问的卡耐基埋怨维克多:“你明白那本来就是莎士比亚说的,你还帮着他说话,真不够朋友。还让我不得不向他道歉,真是颠倒黑白了。”维克多一听,笑了,“李尔王第二幕第一场上,有这句话。但是我可爱的戴尔,我们只是参加宴会的客人,而你知道吗,那个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为什么要我去证明他是错的,你以为证明了你是对的,那些人和那位先生会喜欢你,认为你学识渊博吗?不,绝不会。为什么不保留一下他的颜面呢,为什么要让他下不了台呢?他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和他抬扛?记住,永远不要和别人正面冲突。”
卡耐基之所以成为人际关系大师,也是一点点从错误中积累出来的,那次宴会让他学会了宽容,明白了难得糊涂的道理。其实,在每个经典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些隐藏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中的人际高手。
宽容的人心胸广阔,也因为这份心胸,让其在生活中处处欢笑,充满温馨。真正做到了我宽容我快乐的人生境界。
争吵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牙齿还有碰到舌头的时候,更何况是独立的两个人,但一个聪明的人却能避开一些无谓的争吵,他们用宽容对对方的言语或错误一笑而过,这种微微低头的姿势,让双方避开了争吵,情绪重新归于平静。
争吵所能带给我们的只是心理上的烦躁、彼此的怨恨与误解,甚至多年的友情因之逝去,生活因之充满了火药味儿。用宽容来化解争吵,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始终处于恬静、快乐其中。
第四节宽容别人就是解脱自己
生气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交易,它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气了你,他解脱了,却把你套入牢中,仔细想想,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然而,这种可笑的逻辑每天都在各地上演,版本不同,但结果却一致。
其实,这个牢笼并不是别人为我们打造的,而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我们常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完全是由自己支配和掌控的。用一颗宽容的心,就可以让我们从这个牢笼中获得解脱。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