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又一年,转眼,谢一林来边关四年。
祈台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切都欣欣向荣。
没有了死气沉沉,只有都希望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众人,这比什么都强。
谢一林十六岁。
少年郎终于长大成人。
修长的身材,健康的肤色,镇守使的位子,让谢家一下成为媒婆们搭话最多的人家。
谢一林成人了!
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多了一个。
比如说:总是有人来说媒。
关键吧,家里人还特别的配合。
不配合不行啊,祈台城的女子真不多,合适的就更不多了,偶尔有媒婆过来说和,不管是白氏还是万容都会激动个半天。
只是却是不怎么和谢一林提及,偶尔在一旁说一两句,这家伙总是以太忙,转头就不见踪影了。
时间久了,谢家两个女人也只好自己找找合适的人。
只是,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能够配得上自家孩子的人。
这个镇守使,年轻,长的好。
谢家有儿郎,有才,有头脑。
说和女儿家的人是不少,有很多还是想要当妾室的。
只是谢一林早就有言在先,不纳妾,只娶妻。
谢老爷子等人也没有想过要先给谢一林纳妾,说不过去。
再说了,谢家人就没有纳妾之说。
以前家里人没有这样的说法,现在,作为最年轻的镇守使,没娶妻先纳妾,更难听。
所以,那么多的人过来说和,都被推了。
推的白氏和万容都心疼。
有一个总是好的。
不过想想大房家的那个之前拿不出手的刘氏,就将这心思给压下去了。
乖孙可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官,可不能被一个不懂事的女人给豁豁了。
已经变的有些懂事的刘氏,此时也在纠结着呢。
四年过去了,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三年前的那三百两银子,却是一直都没花过一两。
谢幸运大婚之后,今年又生了孩子,拢共费用的时候又说起了那些银子。
刘氏道:“边关的日子那么难,你下次去的时候再把银子给送回去吧,咱们家里现在什么也不缺,幸运家给咱们生个孙子,我就死也瞑目了!”
谢志平听着媳妇说边关的日子难过的时候,还有些发傻。
不过很快就明白了。
谢志平想起来了,第一次去贸易会的时候,他回来就说过那边多么的穷,那时候真不是他吹,那确实是不如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