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就有荣辱相随,名利是非也在所难免。倘若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那就会活得很累,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所以,保持一种高贵的“平常心”,让一切顺其自然,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1.钱不是唯一的追求
不可否认,千百年来,金钱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早就渗透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一切,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必然会有幸福。然而,对于人生来说,我们还有比它更为重要的,譬如健康、平安、友情、亲情、爱情等。
富勒是美国的一个大富翁,他年轻时,特别渴望拥有巨大的财富,他也一直在为梦想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三十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有了财富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因为工作太忙而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虽然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应该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个人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财产,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这更清醒的时候。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上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为更多人建设家园。
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却成了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把赚钱当作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不惜透支身体健康,不惜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惜牺牲对孩子的关爱。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又累又烦,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妙票,高兴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爸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许多人往往会误将金钱当成了唯一的幸福去追求。确实,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一个人即使有很多钱,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就决不会有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人的一生中,还有更多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
2.知足才能常乐
人如果想活得快乐些,就必须学会知足常乐,在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享受生活,而不为得不到的而苦恼。这才是适宜的人生观。聪明的人应该对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视而不见,假装糊涂。知足常乐!
多少年来,许多哲人无不重复这同一个真理。他们都是用自己的经历一再证实并阐发这个命题。只有安于现状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在安于现状的基础上有所追求,才有更多的幸福。那种追求不能是幻想,而是可以达到的实际目标。
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佛典《大智度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灸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生活就会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太阳就会是常新的。
周大新先生的短篇小说《无疾而终》述说了一个平常而简单的故事,然而这篇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况味的深刻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瞎爷一—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我想,那瞎的一只眼便是——人要装糊涂的象征,而左眼即是对生活底蕴的洞察吧。瞎爷的生活态度,
简单地说就是知足常乐。这“无疾而终”便是知足常乐的最好报答。
瞎爷的左眼瞎在他九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报告:我的左眼看不见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他爹娘顿时就抹开了眼泪:一个独养儿子,瞎了只眼可咋着办!未料爹娘哭得正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我比世上那些双眼全瞎的人不是要强多了吗?”这番话先是把两位老人惊住,后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泪。
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很伤心,瞎爷劝说:我如今也已识了些字,我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瞎爷娶了个豁嘴的媳妇。爹娘觉得对不住儿子,瞎爷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汉比比,咱还不是好到了无上?好歹咱还会有个后代,那些光棍汉死了连个扛扬魂幡的也没有。
媳妇勤快,可不温柔、驯顺,把婆婆气得心口作疼。儿子劝说:“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还差的媳妇多得是。你的儿媳妇不是还挺勤快、不骂人吗?”
瞎爷的孩子全是闺女,媳妇觉得对不起他,瞎爷劝说:“这有啥愧?我觉得你还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哩!世上有好多结了婚的女人,压根就不会生孩子,甭说五个女儿,她们连一个女儿也生不出来。咱们有这五个女儿,她们长大了就会有五个女婿,日后待咱们老了,逢年过节时五个女儿五个女婿一齐提了酒拎了肉回来,多热闹!”
家境贫寒,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便生抱怨。瞎爷说:“你只跟那些住三进大院家有万贯顿顿喝酒吃肉的人家比,你越比就越觉得咱这日子没法过,可你只要看看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家,白日饥一顿饱一顿,夜里就睡在别人的房檐底下,弄不好还会遭狗咬上一口,你就会觉着咱这日子还真是不孬。咱虽没馍吃,可总还有稀饭喝;咱虽买不起新衣服,可总还有旧衣裳穿;咱这房子虽然漏雨,可总还住在屋里边。和讨饭的人们比比,咱这日子还算在天堂里……”
瞎爷老了,想在生前把棺材做好,尔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最薄最不气派的一种。豁嘴奶愧疚得很,瞎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
瞎爷活到72岁,无疾而终。临死前,瞎爷对嘤嘤哭泣的老伴说:“哭啥?我已经活了72了,比起那些活80或90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40或50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