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做人做事做生意 > 第2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第4页)

第2章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第4页)

雷墨曾经说过:“低头是需要勇气的”。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科给事中,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固然是受愚忠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一一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学会向生活低头,学会融入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个性化、时尚化、特殊化泛滥的今天,或许很多人会对“向生活低头”嗤之以鼻,以为是陈年旧物。其实,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了更好地融人周围的生活圈中,更快地适应生活。深谙“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能够更好地同别人打交道,多为别人考虑,少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他人,也最容易赢得大家的欢迎。

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厚积薄发。前不久,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狱中朋友因受其启发,在监狱里苦学英语,并终有所成。刑满释放时,带出了一本60万字的英语译稿,且出狱时神采飞扬,丝毫不像受过牢狱之灾的人!他的这位朋友学会了向生活低头,学会了“利用”生活,学会了先“委屈”于生活,后“俘虏”了生活,并最终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学会低头,是处世的一门基本学科,是为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是认真生活着和生活过的人的一种很好的体会、总结。

智慧絮语:

要想进入一扇门,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

7、才不可露尽,适当“留一手”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浅薄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讷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

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慢慢变得高大。如果刚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失误,相反,如果人家本来并不对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绩总会容易被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势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试想,如果一个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样的成绩,人家会更看重谁?人家会说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学历高,理应本领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样,有什么了不起的?心理定势是难以消除的。所以,刚走上岗位或新的岗位的人,不应当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会因一点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

某高校,一个系里有两位成果颇丰的青年教师,一个爱吹嘘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又发表了几篇几篇文章,学术成就多高多高,另一个人几乎总是回避关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多不怎么样。其实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都已崭露头角,而后边的那个人的文章更经常成为学术界评议的对象,但他始终不吹嘘炫耀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抱着一摞杂志到系里申报职称,别人却说:“你整天吹嘘炫耀自己发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数目早就远远超过这些了,怎么才这么多。看看人家,平日一声不响,谁能想到他会发表这么多文章呢?”尽管两人数量差不多,但后来还是第二个人先晋升了。

待人坦诚,心直口快并非不好,但事实证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别人,既没能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不太聪明。你无意中说了别人什么,但别人常常会记忆一辈子,到适当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或有意识的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说“口无遮拦”,坦荡如底,是一个人的好处,也是一个人的致命的弱点。

密藏不露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它会减少遭到别人暗算或报复的机会。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准备干什么,别人怎么攻击你呢?如果你不说让人讨厌的话,别人怎么会报复你呢?古人说:“三缄其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妄言乱语。“祸从口出”,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干大事业的人怎么会没有秘密,怎么能不守秘密,随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实,受制于别人呢?很多情况下,不装糊涂就办不成事,更办不成大事。实际上,越是大事,糊涂越要装得彻底,须知你的对手绝非等闲之辈。

我们知道有些动物在不断进化中,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发展成种种保护色,即能在不同环境中使自己变换不同颜色,同周围的色彩一致,从而达到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并攻击弱者的目的。动物尚知如此,人,怎么能在人面前完全暴露自己,成为“不设防城市”呢?

智慧絮语: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

8、受点委屈,该忍就忍

忍耐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忍耐,实际上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这样做可以摆脱相互之间无原则的纠缠或者不必要的争吵。忍耐因此成为坚持的一个代名词。坚持和忍耐,两者也许就是分不开的。如果两者俱备,我们的生活也许因此多了一笔财富。

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多少的口角、争斗与矛盾是出于失于忍而造成呢?诸如我踩你一脚,你回我一眼,而且出言不逊,接着双方就怒目相对,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或是在排队时争相推抢,一有得失,便恶言恶语,甚至于当众出手……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不胜枚举。其实这些小事,只要稍稍忍耐一下,便会烟消云散,天地清明。这道理甚为简单。

不过,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箱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亏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它既能体现一个人的宽容大度,也能表现一个人的识时务。我国古代有一首《六忍歌》就是歌颂忍耐精神的:“富有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朋友们,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美好的人生,我们需要忍耐,应该学会忍耐。

智慧絮语:

生活中,不能爆竹脾气一点就着,不能针尖儿对麦芒,你倔他更犟。如果这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该受点委屈就受点委屈,该忍让时就忍让,我们的人生也会由此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