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宫廷政变史称什么 > 第17章 东昏失德亡天下(第4页)

第17章 东昏失德亡天下(第4页)

萧衍的长兄萧懿,先后担任过梁、南秦、益三州刺史,为安定长江中上游地区做出过贡献。裴叔业叛降北魏,萧宝卷令他为豫州刺史,率军前去进攻寿阳。萧军行军途中,遇到萧宝卷派来的使节,命他火速回援建康。萧懿接到命令后,连夜率领精兵数千人,从采石矶(地址在今马鞍山市南长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渡过长江,迅速来到建康城外。建康台城内守军见援军来到,纷纷奔走相告,士气大振。

次日清晨,萧懿正欲调兵遣将,与叛军决战,忽见帐外急匆匆闯进一个人来。定晴看时,认得是三弟萧衍帐下的亲信将领虞安福。萧懿知他有要事相告,连忙将他引入密室。

寒暄过后,萧懿问道:“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有何事相告?”

虞安福道:“三将军得知明公要来援救建康,特命卑职前来劝阻。”

萧懿不解,说道:“崔慧景反叛朝廷,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此是为臣下的效忠皇上的分内之事。我正欲起兵与叛军厮杀,三弟却派将军前来劝阻,这是为何?”

虞安福道:“卑职深知,明公雄才盖世,以崔慧景鼠窃狗偷之辈,如何能够低档?但明公可曾想过,消灭崔慧景后,明公便有不赏之功,即使遇有明君贤主,尚且难免遭受猜忌,何况当今这样的昏虐之君?所以卑职行前,三将军反复叮咛,让我劝谏明公,千万不要进兵。为自全计,不如隔岸观火,待事态分明后再行定夺。”

萧懿道:“为人臣子,当事人以忠。我怎能坐看叛贼横行于天子脚下?”

虞安福道:“如若明公执意要进兵,也要把消灭崔慧景以后的事情仔细盘算一下。当今皇上昏虐残暴,天人共愤。灭贼以后,明公当乘战胜之威,勒兵入宫,行伊、霍故事(伊:伊尹,商初大臣,曾帮助商汤灭夏。商汤去世后,历佐卜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又将他接回复位。霍:指霍光。西汉大臣。汉昭帝年幼即位,他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汉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荒淫无道,不久即被他废掉,又迎立汉宣帝。后世因以伊、霍故事喻指废昏立明),此乃万世之功也。明公如若不愿这样行事,也应以抗魏为名,离开京师,重任外藩。只有手握兵权,内畏外怀,方可自全。千万不要因贪图爵位而交出兵权,以免后悔。”

萧懿道:“将军此番话语,实乃肺腑之言,萧懿不胜感激。但此时抗击崔慧景乃第一要务,至于以后怎样,实在难以预料,还是不提为好。”

虞安福见萧懿不听劝告,只好赶回襄阳向萧衍复命。

早在萧懿南下之时,崔恭祖便建议派兵前往截击,不让其渡过长江。但崔慧景认为台城指日可下,届时萧懿的援军自然溃散,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萧懿率军来到建康,崔恭祖又建议乘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崔慧景又没有听从。这样,叛军白白丧失了战机。

萧懿布置完毕后,下令向叛军展开进攻。崔慧景命其子崔觉率军数千人应战。双方激战多时,叛军被杀得大败,赴水死者二千人。崔觉单骑逃回。

在竹里之战时,崔觉和崔恭祖都以为自己的功劳大,彼此争执不下。崔慧景偏袒其子,崔恭祖十分不满。攻下东府城后,崔恭祖掠得一个美貌歌妓,崔觉又依仗父势将歌妓夺走,崔恭祖对此十分愤恨。

崔觉被萧懿战败之后,崔恭祖见萧懿来势凶猛,料难取胜,加上对崔慧景父子素怀不满,便生叛逃之心。当天夜里,他便和另一骁将刘灵运率所部将士赴台城向官军投降。崔恭祖是崔慧景帐下第一员战将,他的叛逃,使叛军的士气更加低落。

崔慧景见大势已去,便率心腹数骑偷偷逃走,想渡江投降北魏。路上又被官军几次截杀,逃到江边时,只剩下孤身一人,被一个渔夫杀死,时年六十三岁。崔觉扮作一个道士逃走,后来也被俘获杀死。

崔慧景失败后,萧宝玄也狼狈逃走。数日后,被人搜出,献给萧宝卷。萧宝卷见状大喜,决定戏弄萧宝玄一番。他命人将萧宝玄带入后堂,用布障将其团团围住。然后,命令左右恩悻几十人在布障四周鸣鼓呐喊,用刀枪向萧宝玄身上乱刺。萧宝玄犹如困在笼中的野兽,四处奔跑着,尽力躲避着四处袭来的刀剑。但由于活动空间太小,尽管他手脚灵活,还是被屡屡刺中。可怜萧宝玄一个帝室之胄,须臾间便被刺得遍体鳞伤。萧宝卷在一旁欣赏着这个残忍的游戏,乐得手舞足蹈。他得意地对萧宝玄说:“前一阵子你包围台城,我每天都惶恐不安,如今我也让你尝尝这个滋味!”

过了一会儿,萧宝卷玩够了,从侍从手中夺过一把剑来,一剑便把萧宝玄刺死。

叛军盛时,萧宝玄率军驻扎在东府城,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前来投奔他。崔慧景失败后,从萧宝玄处搜得很多名单,萧宝卷下令将它们全部烧掉。他说:“我的弟弟尚且背叛我,,何况他人?这些人就不要追究了!”短短一句话,使得很多人侥幸活命。

在平定崔慧景叛乱的过程中,萧懿立了大功。事后,萧宝卷任命他为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此时,宿臣旧将诛除殆尽,朝政十分紊乱。萧懿到任后,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试图扭转这一局面。对萧宝卷的荒诞行径,他也时加劝阻。怎奈萧宝卷不可救药,依旧我行我素,巡游出幸,更加频繁。萧懿回天乏力,每日忧心忡忡。

几个月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十月里的一天,萧懿正在府中闷坐,左右报告说长史徐曜甫来访,萧懿忙叫请进。这徐曜甫跟随萧懿多年,两人过从甚密,无所不谈。萧懿正在愁闷之时,见徐曜甫来访,自然十分高兴。

宾主寒暄一阵后,谈话逐渐转入正题。

徐曜甫道:“近来明公总是郁郁寡欢,莫非有何心事?”

萧懿道:“国事败坏如此,我怎么能不心焦!”

徐曜甫道:“明公身居宰辅,为何不设法重振朝纲?”

萧懿道:“我虽然身为尚书令,但并无实权。主上昵近群小,对他们言听计从,并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哪能有所作为?”

徐曜甫道:“主上昏虐残暴,早已丧失人心。几个月来的频繁兵变,便是明证。明公天资英武,天下人望。何不乘昏君出游之际,举兵将其废掉?”

萧懿道:“萧某自幼熟读圣贤之书,立志忠君报国,如何能行此犯上作乱之事!”

徐曜甫道:“恕我冒昧,明公所说,乃迂腐之言。孟子曰:‘民之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废此无道之君,解天下于倒悬,功在社稷,如何行不得?”

萧懿道:“先生不要再说了,让萧某行此不义之事,萧某万万不从!”

徐曜甫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乃仰天长叹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明公不用卑职之言,到那时便悔之晚矣!”

说罢,向萧懿拱了拱手,也不再言语,转身扬长而去。

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也便不欢而散。

果然不出徐曜甫所料,几天后,大祸便降临到萧懿头上。

原来,萧懿秉性刚正,办事严明,深为萧宝卷左右嬖悻所忌。他们便向萧宝卷屡进谗言,说萧懿要谋反。那萧宝卷被几个月来的兵变吓坏了,听说萧懿想要谋反,也不令人查明事情真伪,便下令鸩杀萧懿。

不料,萧宝卷的密谋被徐曜甫侦知。他连忙一边派人在江边准备船只,一边亲自跑到萧懿府中报信,劝其西奔襄阳,投奔萧衍。

令徐曜甫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萧懿得知消息后,却不肯逃走。他说:“古往今来,岂有叛逃的宰相?人固有一死,为社稷而死,死得其所!”

徐曜甫再三苦劝,萧懿执意不从。徐曜甫无奈,只好拜辞而去,独自逃命去了。

不久,萧懿便被萧宝卷鸩杀于府中。临死时,他还对萧宝卷派来鸩杀他的使者说:“家弟雄才大略,雍州兵强马壮,知我已死,必然起兵报仇。我深为朝廷担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