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宫廷政变史称什么 > 第16章 辅臣难当顾命反成夺命(第2页)

第16章 辅臣难当顾命反成夺命(第2页)

过了几天,齐武帝病情加重,他命令竟陵王萧子良带甲杖入延昌殿侍奉医药,以防不测。萧子良以萧衍、范云、王融等为帐内军主,协助他处理事务。

萧衍生于宋明帝大明八年(464年),此时正值而立之年。他自幼聪颖好学,兴趣广泛,成年后博学多才,多谋善断,兼有文武才干,颇为时人所重。起初,他担任卫军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深受王俭赏识。王俭曾对人说:“萧郎三十岁之内当为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后累迁随王萧子隆王府谘议参军。其父萧顺之死,他辞职归建康,不久又为竟陵王萧子良起用。

范云亦为当时名士。他性机警,善属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竟陵王萧子良很欣赏他的才学和为人,早在担任会稽太守时,即把他召入幕府,担任主簿之职。

王融字元长,是东晋初年丞相王导的后代,当时任中书郎。他自恃出身世家大族,本人又才学出众,希望在三十岁之内成为宰辅之臣,因此,对目前的职位很不满意。有一次,他在中书省值班,曾经伏案悲叹:“年近三十,尚且如此落寞,真让邓禹耻笑。”邓禹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二十四岁就担任司徒(东汉时以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王融当时年已二十七岁,故有此悲叹。

七月三十一日,齐武帝进入弥留状态,曾几度昏厥过去。当时,皇太孙萧昭业不在齐武帝身边。王融平时深受竟陵王萧子良器重,他想假传圣旨立萧子良为帝,登基诏书都已经写好了。

萧衍与范云私交甚深,无所不谈。他见王融想违背齐武帝遗愿,立萧子良为帝,就私下对范云说:“自古以来,凡立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王元长徒有其表,非济世之才,今日所为,必定失败!”

范云道:“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竟陵王可勘大任。王元长行此非常之事,完全是为了国家。据我看,满朝文武,能为国分忧者,唯有王元长一人!”

萧衍道:“你说他为国分忧,不知他是想做周公、召公呢?还是想做易牙、竖刁!”

周公、召公,都是西周初年政治家。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二人治理国家,平定反叛,分封诸侯,创立典章制度,开创了“成康之治”的局面。易牙、竖刁,都是春秋时齐桓公的近臣。管仲死后,二人与开方共同专权。齐桓公死,诸子争立,二人杀害群吏,太子昭奔宋,齐国因此大乱。萧衍把王融比作易牙、竖刁,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王融擅行废立的反对态度。

范云见话不投机,也就不再言语。

皇太孙萧昭业听说齐武帝病危,匆匆赶来。只见王融满身披挂,率甲士凶神恶煞般地守在宫门外边,声言皇上有旨:无论何人,不得擅入宫门一步。萧昭业自持皇太孙身份,上前搭话。但任他百般辩解,王融就是不放行。无奈,萧昭业只好暂且退下,兀自在那里发呆。

不久,齐武帝又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他见皇太孙不在身边,知道情况有变,急命近侍速召皇太孙率甲士入宫,并把朝廷大事委托给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嘱咐完这一切,武帝瞑目而逝,时年五十四岁。

这时,宫门外的对峙仍在继续着。萧鸾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驾车驰至宫门。王融前来阻挡,萧鸾喝道:“皇上有令,召我入宫,谁敢阻挡!”说罢,推开众人,拥皇太孙闯入宫内。

接着,萧鸾命人打开了奉天殿的三对朱漆大门,召集群臣上朝,又命人将萧子良扶出皇宫。群臣上朝后,在萧鸾的指挥下,各整衣冠,登殿排班,依次跪伏,三呼万岁。皇太孙萧昭业就这样登上了皇帝宝座。

萧昭业即位十余天,就下令诛杀了王融。

西昌侯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他幼年丧父,由萧道成抚养长大。由于他生活朴素,办事干练,所以深为齐高帝喜爱,齐武帝也很看重他。齐武帝临死时,命竟陵王萧子良辅政。萧子良性情仁厚,笃信佛教,喜爱文学,不愿为国事过分操劳,就向齐武帝推荐萧鸾。所以,齐武帝又命萧鸾和萧子良共同辅政:“事无大小,子良要和萧鸾一起商议。”由此可见,萧子良并无心夺取帝位,王融乃是自作多情。可怜一代名士,年仅二十七岁便上了断头台。更有趣的是,王融的同党魏准被捕后,未经审讯,便惊惧而死。他死时遍体皆青,时人都以为是胆破所至。

竟陵王萧子良虽无意夺取帝位,但由于受王融牵连,也不免遭萧昭业疑忌。齐武帝出殡时,萧子良在中书省指挥调度,萧昭业特派虎贲中郎将潘敞率二百名甲士驻守在太极殿西阶防备他。葬礼完毕,诸王皆出,萧子良请求留下处理善后事务,也未得允许。萧子良身为宰辅之臣,却倍受猜忌,根本不敢有所作为。齐武帝死后不久,他也很快忧惧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萧昭业时常忧虑萧子良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听说萧子良已死,非常高兴。他为萧子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追封他很高的爵位。生前无端猜忌,横加迫害,死后追封官爵,给以殊荣,此类事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可谓层出不穷,是封建皇帝惯用的伎俩。萧昭业年纪轻轻,就熟练地玩弄着这类把戏,真可谓“早慧”。

萧昭业自幼便性情聪慧,容貌俊美,举止得体,所以深为齐武帝喜爱。然而,他的种种良好表现都是假象,都是为了骗取齐武帝的信任而假装出来的。

文惠太子萧长懋生前对萧昭业管束比较严格,不许他胡乱花钱。萧昭业费用不足,便私下向富户筹借,人们慑于他的淫威,谁也不敢不借。他又私配钥匙,每天夜晚,便打开后门,到外面胡混。秘密往还许久,竟无人知晓。对受其宠爱的左右侍从,他都封官拜爵,将官号书于黄纸之上,让他们自行携带,许诺将来当了皇帝,再实授官职。

文惠太子生病后,他不离左右,亲奉医药,哀声戚戚,愁容满面。人们见了,无不感动。但一回到私宅,他便照样寻欢作乐。文惠太子死,齐武帝亲往东宫吊唁。萧昭业跪拜迎接,放声痛哭,几度昏厥。齐武帝见状,分外怜爱,搂着他,劝他节哀。齐武帝走后,他依然寻欢作乐。

为了使自己早登大宝,萧昭业请了一个姓杨的女巫为他日夜祈祷。文惠太子死,他认为这是杨姓女巫祈祷之力,对其倍加敬信,呼为“杨婆”。齐武帝生病,他又请杨姓女巫用法术诅咒祖父早死,以便自己能提前当上皇帝。齐武帝病重,萧昭业入宫侍奉,给他妻子写信时,竟一连写了三十六个小“喜”字,做一个圆圈围绕着一个大“喜”字。但在奄奄一息的祖父面前,他却愁容满面,未曾开口,先流下眼泪。齐武帝深为感动,以为后继有人。临死前,他拉着爱孙的手,叮咛道:“你若是想念朕的话,就好自为之,当一个英明的皇帝,以慰朕在天之灵。”可是,齐武帝的葬礼刚举行完,萧昭业就把他的乐师全部找来,命令他们演奏乐器,为自己助兴。乐师们虽迫于淫威,不得不进行表演,但无不哽咽流涕。

齐武帝死后,萧昭业又给杨姓女巫丰厚的赏赐,以奖励她咒死祖父的“功劳”。

萧昭业即位以后,一点正经事也不干。他经常与左右侍从微服出游,玩些荒唐的游戏。他又常在宫殿内赤身裸体地与阉竖嬉戏,斗鸡走狗,无所不为。他挥霍无度,每次赏赐亲信,都在百万以上。他常指着钱狠狠地说:“我从前想你的时候,连十个都得不到,今天要你还有什么用!”齐武帝在位时,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皇室用度也很节省,国库积蓄的钱达五亿万之多,金银布帛也不可胜计。萧昭业即位后,只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国库积蓄糟踏得一干二净。

萧昭业宠幸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宦官徐龙驹等人。其中,尤以綦母珍之最受宠幸。他所提的建议,萧昭业没有不采纳的。他公开卖官鬻爵,内外要职,都定好了价钱,谁给的价钱高,他就给谁肥缺。他担任中书舍人一个多月,搜刮来的财富就达千金之多。他甚至不通过皇帝,擅自将宫内财物据为己有。由于他权势熏天,所以一些官吏私下互相告诫:“宁拒至尊(皇帝)敕,不可违舍人命!”萧昭业又以宦官徐龙驹为后阁舍人,让他日夜陪伴自己。有时,徐龙驹头戴黄纶帽,身披貂裘,南面而坐,代萧昭业批阅奏章,左右侍从恭恭敬敬地侍候着。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简直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

由于萧昭业不理政事,所以朝廷大事皆决断于辅政大臣西昌侯萧鸾。萧鸾见萧昭业荒淫无道,屡次谏诤,但萧昭业并不听从。

萧昭业的皇后何婧英,虽然出身名门大族,性情却极为淫荡。当年为萧昭业诅咒齐武帝早死有功的杨姓女巫,有一个儿子名叫杨珉之,生得唇红齿白,身材魁梧,很得萧昭业欢心。何婧英见杨珉之年轻标致,便百般挑逗。很快,两人勾搭成奸。这婧英色胆包天,公然和杨珉之同寝一室,如同夫妇一般。更可笑的是,萧昭业身为皇帝,竟甘心戴绿帽子,对两人的丑恶行径视而不见。一时间,朝野上下,对此事沸沸扬扬。萧鸾见他们闹得太不像话,就与几个大臣联名上书,请求诛杀杨珉之。见萧昭业不理,萧鸾便派萧谌、萧坦之二人到宫中固请。何婧英听说他们要求除掉自己的心上人,顿时泪流满面。她对萧坦之说:“杨郎是个好人,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非要杀掉他不可呢?”萧坦之不理睬她,上前附在萧昭业的耳边轻声说:“此时还有别的一层关节,不可让他人知道。”萧昭业回过身子,轻轻地叫着何婧英的妮称,对她摆摆手说:“阿奴暂且回避一下。”看到何婧英的背影消失后,萧坦之方才说道:“外面到处都在传说杨珉之与皇后有私情,丑声四布,彰闻遐迩。再不诛杀杨珉之,恐怕对陛下不利。”萧昭业不得已,只好下令诛杀杨珉之。萧坦之领旨,丝毫不敢怠慢,飞马报与萧鸾,立即命建康府行刑。后来,萧昭业又下诏赦免杨珉之,但为时已晚,杨珉之早已身首异处了。

不久,萧鸾又搜寻徐龙驹、周奉叔、綦母珍之等人的罪状,请求诛杀他们。萧昭业见这些人恶行证据确凿,无法袒护,不得已同意了萧鸾的意见。

萧昭业见自己的亲信陆续被杀,便怀疑萧鸾有异志,想推翻自己的统治,于是便想除掉他。文惠太子生前与鄱阳王萧锵(齐高帝子)关系密切,萧昭业找他来商量此事。但萧锵却不同意,他说:“萧鸾是宗族中辈分最大、年龄最大的一个人,而且受先帝遗命辅政,臣等年轻,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如今朝廷所能信赖的,只有萧鸾一人。愿陛下倾心信任,不要横生枝节。”中书令何胤,是何皇后的堂叔,颇受萧昭业的信任。萧昭业找他商量,想除掉萧鸾后,让他执掌朝政。何胤也认为此事不可。萧昭业又想让萧鸾出镇外州,离开朝廷中枢,但计谋未定,政变就发生了。

萧鸾受遗诏辅政,本想克尽职守,勤劳皇室。却不料嗣君昏暗,荒淫无道,自己屡次谏诤,非但不被采纳,反而倍受疑忌。他愤懑之余,便生废立之心。行此非常之事,需要呼朋引类,作为自己的同党。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萧衍。

当年,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功高不赏,却倍受猜忌,终于郁郁而终。父亲死时,萧衍正担任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的恣议参军。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萧衍顿时哭绝在地。他草草安排一下,便连夜起身,日夜兼程,疾驰奔赴建康。他本是粗壮之人,由于旅途劳顿,饮食不周,赶到建康时,已是形销骨立,面目皆非。亲戚朋友都有些认不出来他了。办完父亲丧事以后,萧衍便辞官在家,杜门谢客,不复出入官场,终日以琴棋书画为事。过了一段时间,他虽然为竟陵王萧子良征用,但心中却另有算盘。父亲的死给他的刺激太大了。他要报复,他要洗清父亲的耻辱。既然齐武帝已经死了,报复他已不可能,那就报复他的子孙!萧衍韬光养晦,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时刻等待着报复的机会。

萧鸾何等精明,萧衍的心事早已被他看破。所以,废立之心一起,他便首先想到了萧衍。果然,两人一拍即合。从此,两人经常策划于密室,商量废立大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