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还派十几个人扮作审讯官员,来狱中轮流审问。只要李斯翻供,便加劲毒打。李斯实在难忍,再也不敢改口。后来秦二世真的派人前来审查结案时,李斯误以为还是赵高派来的人,就仍旧承认通敌谋反。秦二世看了李斯的招供,十分高兴,对赵高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骗了。”
不久,秦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的人也返回来了,说李由已经阵亡了。赵高见死无对证,便又编造出李斯父子的几条罪状报告秦二世。
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处死刑,并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临刑时,李斯凄楚地对他的二儿子说:“儿啊,你还记得当年为父与你兄弟,牵黄犬,出上蔡城门外追逐狡兔之乐吗?!”
儿子对泣道:“人间乐事,无过于此!”
李斯仰天长叹:“功名利禄,误我一生。我若有幸重入人世,誓不再踏仕途一步!”
说罢,父子相对大哭。
李斯已死,秦二世便提拔赵高当了丞相。因为他是宦官,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为“中丞相”。赵高既掌机要,又握实权,大小事情都由他决定了。
独揽大权的赵高,为了检验群臣中还有没有人不怕他的权势而敢讲真话,便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一天,他送了一头鹿来,却说是献给秦二世一匹马。秦二世看了发笑道:“丞相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你为什么说是马呢?”赵高却坚持说:“是马!”秦二世感到奇怪,便问身边的大臣。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是什么主意。有的人不敢表态,虽然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秦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神经惑乱,马鹿不分,于是就召来他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道:“陛下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帝鬼神时,未能严格遵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志昏乱,马鹿不分。现在陛下应该清心寡欲,斋戒数日,以求神灵赐福。”秦二世相信了太卜这一番鬼话,便躲进上林苑进行斋戒之礼去了。
秦二世走后没过几天,赵高便寻找借口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群臣都更加惧怕赵高,再没有人敢说他一个不字。
难为黔首二世身死望夷宫
公元前209年八月,陈胜、吴广领导的九百名戍卒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南)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陈胜起义后,天下响应,反秦的烈火顿成燎原之势。巨鹿一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接着,刘邦、项羽挥师西向,进军关中。
起义军所向披靡,秦王朝大厦将倾。失败的消息传到咸阳,秦廷内外,谁不惊惶?偏赵高不急不忙,暗中打着自己的算盘。三年来,赵高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玩秦二世于股掌之中,最后独揽大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对此,他并不知足。他要再进一步,想乘乱杀死秦二世,过过南面称孤、君临天下的皇帝瘾。
公元前207年9月,刘邦攻入武关。秦二世闻讯大惊,急召赵高入宫议事,赵高却称病不朝见,日夜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谋划政变。经过几番密谋,最后决定以赵成为内应,假说宫中有变,引阎乐率兵进攻秦二世的住处望夷宫。赵成与阎乐受计而去。赵高怕阎乐变心,又派人到阎家将其老母劫来,作为抵押。
这天,阎乐率吏卒千余人来到望夷宫门前。负责守卫望夷宫的卫令仆射(官名)见阎乐率兵前来,忙问何事。阎乐命令手下先将其两手反绑,然后开口骂道:“盗贼已进入宫中,你们为什么不制止?”卫令仆射道:“宫殿四周都有卫队驻扎,日夜巡逻,哪里来的盗贼?”阎乐怒道:“你还敢强辩吗?”说着,顺手一刀,将他杀死。接着,阎乐率军闯入宫中。宫中的宦官、卫士见状大惊。纷纷逃窜。有几个胆大的卫士试图反抗,但因寡不敌众,都被杀死。赵成自殿内招呼阎乐,二人同入内殿。赵成命人弯弓搭箭,齐往殿内乱射,一支飞箭穿入秦二世的坐帐。秦二世惊起,急呼左右护驾,左右反向外逃去。秦二世转身跑进卧室,回顾身旁,只有一个宦官跟随。秦二世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以至弄到这种地步!”这个宦官回答说:“臣不敢言,才能偷生至今。否则,早已被杀身死了!”
这时,阎乐已冲了进来,指着秦二世破口大骂:“足下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天下已共叛足下,请足下速作打算!”秦二世道:“是谁派你来的?”阎乐答出丞相二字。秦二世忙道:“能让我见丞相一面吗?”阎乐道:“不行!”秦二世又说:“按丞相之意,必是要我退位。我愿得一郡为王,不敢再称皇帝,行吗?”阎乐不许。秦二世又道:“既不许我为王,就作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不许。秦二世呜呜咽咽,苦苦哀求:“请丞相饶我一命,我愿与妻儿同为黔首(百姓。秦代尚黑,百姓以黑巾裹头,故称)。”阎乐怒道:“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诛陛下。你多说也没有用,不杀你我没法交差!”说着,挥剑向前,欲杀秦二世。秦二世自知难免,拔剑自杀。
阎乐、赵成逼死秦二世,返报赵高。赵高大喜,急忙赶到宫中,抢得传国玉玺,悬挂在身上。他又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只等众人劝进之后,就登基称帝。无奈众人皆低头不语,赵高大为扫兴,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大家说:“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离叛,已畏罪自杀身亡。公子子婴仁厚得众,天下属望,应该嗣立。秦本是王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才改称皇帝。如今关东六国纷纷自立为王,海内又复分裂。秦只保有关中一隅之地,子婴继位之后,不宜再称皇帝,还是像以前一样,称王为好!”众臣听了,哪里还敢异议?只好任凭赵高裁夺。于是,召始皇弟子婴,立为秦王。让他斋戒五天,再到庙堂祭祀,正式继位。
子婴知道赵高不安好心,心中十分不安。他找来心腹宦官韩谈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他们说:“赵高杀害二世,本想自己称王,恐群臣不服,才假意立我为王。我听说他曾与楚人约好,要诛灭秦宗室而在关中称王。如今他让我斋戒、到庙堂祭祀,是想乘机在庙堂杀我。我不可不防。”韩谈说:“此人心毒手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与其等他下手,不如先把他除掉!”子婴的两个儿子也跃跃欲试,三人便要发兵擒拿赵高。子婴沉吟半晌,方才说道:“赵高权倾朝野,爪牙甚多,万万不可鲁莽行事。五天以后,他要我到庙堂正式继位,到那时候我称病不去,他必定亲自来请。你们瞅准机会,将他除掉就是。”计议已定,几个人便秘密准备起来。
到了祭祀那天,赵高率群臣来的庙堂,迎立子婴继位。但几次派人去请,子婴只是称病不来。赵高果然亲自来请。他到了斋宫,见子婴面无病容,不由大怒:“宗庙大事,大王为什么屡请不动?”子婴喝道:“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你的死期就在今日,还敢在此胡言!”赵高尚不及答话,两厢早闪出三个人来,正是韩谈和子婴的两个儿子。三人举刀一阵乱砍,赵高顿成刀下之鬼。
子婴杀了赵高,立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下令夷其三族。
多行不义必自毙。野心家、阴谋家赵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终于遭到了应得的惩罚。不过,风雨飘摇的秦王朝经过这一番折腾,更是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子婴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刘邦的军队便首先到了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群臣百官纷纷出降。子婴既不能战,也不能守。只好素车白马(丧服),以绳系颈(喻自杀),捧着传国玉玺,流泪出城,跪在道旁请降。煊赫一时的大秦王朝,终于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附注:
1、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很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记》:“立二世之兄子子婴为秦王”;
(2)“二世兄说”,《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
(3)“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说之中,“二世兄子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的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大多学者采用这种说法。就连新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也都采用这种说法,并指明子婴是扶苏之子。然而,细究史实,这种说法却很靠不住。愚意以为,从现有材料来看,“始皇弟说”比较合情合理,因而是可信的。
2、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将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也处于昏迷状态。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李斯、赵高发现秦始皇已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
这篇小说反映出有人早就怀疑秦始皇的死亡是非正常死亡。至于谋害者,小说里认为是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