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762年宫廷政变 > 第27章 靖难之变(第1页)

第27章 靖难之变(第1页)

朱棣夺位登大宝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朱元璋以一介细民,投身行伍。十几年间,他纵横捭阖,东拼西杀,终于荡平群雄,克定天下,建立了大明天下。为了巩固皇权,它采取了分封制度。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子侄为藩王,在全国各地镇守,企图以此来确保朱明天下的长治久安。然而,与朱元璋的主观愿望相反,恰恰是这种分封制度,酿成了一场祸起萧墙、骨肉相残的战乱。

建文削藩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病逝。这对年近古稀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让谁来继承皇位呢?朱元璋一时拿不定主意。

按照宗法制度,理应由皇长孙朱允炆继位。但皇长孙性格柔弱,朱元璋恐怕他不能担负重任,很为忧虑。一天,朱元璋命他咏一首《新月》诗,想看看他的才力。他倒是很聪明,仿佛不假思索,开口就来。但吟出的诗句,却使朱元璋大失所望。其诗云:“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朱元璋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隐隐有一种不祥之感。

还有一次,朱元璋又想试试皇长孙的才能。他亲口出了一个上联,让朱允炆对下联。朱元璋吟道:“风吹马尾千条线”,才思敏捷的朱允炆脱口答道:“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听了,不觉默然不乐:太没有帝王之气了!此时恰好燕王朱棣在座,上前答道:“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听了大喜,觉得燕王有气度,又文武双全,从此打算立他为太子。

不料,朱元璋改立燕王为皇太子的想法,却受到了几个老臣的反对。内阁大学士刘三吾说:“皇长孙继位,名正言顺。如果立燕王为太子,置秦、晋二王于何地?”(燕王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棢均其兄长)刘三吾说得很有道理,朱元璋无言可答,也就取消了立燕王为太子的想法。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病死。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有二十三个儿子,除长子朱标早死外,其余二十二人都在各地为王。朱元璋原来以为这些同姓藩王会念及骨肉之情,同心协力辅佐皇室。但他的尸骨未寒,建文帝的皇叔们就为所欲为起来。根本不把这个侄辈的皇帝放在眼里。特别是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各自拥兵在外,野心勃勃,建文帝感到压力很大,整天忧心忡忡。

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是建文帝早在东宫时就很信赖的大臣。特别是黄子澄,当年曾在东宫陪伴朱允炆读书,更得信任。建文帝即位,命二人同参国政。为了对付强藩压国的局面,君臣频频聚会,商议削藩大计。齐泰认为,燕王据有北平(今北京),雄踞一方,而且素有不臣之心,应该先发制人,除去燕王,使群龙无首,其他诸藩自然瓦解。黄子澄不同意他的意见,说:“燕王智虑过人,早有准备,一时很难得手。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就有很多不法行为。将他们治罪,师出有名,也不会引起非议。现在,最好是先除去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除去周王就是剪除燕王的手足。手足一去,燕王势孤,自然俯首听命。”建文帝听了黄子澄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他是既想削藩,消除国家的隐患,又怕担当迫害叔父的罪名,总想把事情办得体面一些。因此,他当即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派曹国公李景隆去捉拿周王朱橚。

当时,朝中有很多人都关心削藩的事情。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不同意贸然削藩。他上疏说:“诸王多骄逸不法,违反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害亲属间的感情。西汉的贾谊曾说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个做法值得效仿。现在不要忙于削藩,应该实行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诸王,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这是个很有见地的建议,但建文帝君臣却没有采纳,失去了和平解决藩王问题的机会。

七月,李景隆按照建文帝和齐、黄等人商定的密旨,以巡视各地边防的名义,带兵路过开封。周王不知有诈,毫不戒备。李景隆率军突然包围王宫,出其不意地把周王逮捕。

李景隆把周王押解到京,建文帝又不忍加以治罪,甚至想放他回到封地上去。幸亏齐泰和黄子澄极力坚持,才将周王废为庶人。不久,又按照齐泰和黄子澄的意见,把贪婪横暴、多行不法的齐王朱槫、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有人告发湘王朱柏谋反,建文帝遣使责问。湘王非常恐惧,且无以自明,就放火烧毁了自己的王宫,自焚而死。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文帝先后削废了五个藩王。然而,当削藩的矛头指向燕王朱棣时,却遇到了激烈的反抗。

燕王起兵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与周王朱橚是同母兄弟。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赴藩北平。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善用兵”,很受朱元璋的宠爱。从洪武二十三年起,朱元璋即命他“屡率诸将出征”,并令其节制沿边人马。他多次率军出征蒙古,在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也使他的威望、地位和政治影响都超过其他诸王。事业的成功,滋长了燕王的野心。而道衍和尚等人的怂恿和蛊惑,则使他的野心付诸了行动。

洪武十五年八月,皇后马氏去世。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选有道高僧侍奉诸王,为诸王诵经荐福。道衍找到燕王朱棣,对他说:“大王如果让我侍奉您,我就送一顶白帽子给您戴!”“白”字放在“王”字上面,正好是个“皇”字。燕王听了这个字迷,很是高兴。进一步与之交谈,彼此甚为投契,于是把道衍带回北平。从此,道衍经常出入王府,为燕王出谋划策。

建文帝即位,依次削除诸王,周、湘、代、齐、岷五王相继被废。消息传来,燕王极为惶悚,坐卧不安。道衍乘机劝说燕王谋反。燕王觉得此事非同儿戏,弄不好要掉脑袋,一直犹豫不决。为了坚定燕王的谋反信心,道衍向燕王推荐了相人高手袁珙,让他为自己说项。

听说袁珙相术高明,燕王便把他召至北平。为了检验他相术高明与否,燕王找了九个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卫士,自己也穿上和他们同样的服装,一起操弓矢在酒馆里饮酒,让袁珙分辨。袁珙早得道衍暗示,哪会分辨不出?他立即到燕王面前跪拜,说:“殿下怎么这样轻贱自己,穿起这种不合自己身份的服装了呢?”燕王见状大喜,召他进宫,让他给自己相面。袁珙装模做样地仔细审视了燕王一番,然后说:“殿下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燕王已年近四十,闻言大喜,政治野心急剧膨胀,于是夺取皇位的决心更加坚定。道衍又让袁珙为藩邸中各位将校相面。袁珙装模做样地审视一番之后,说他们皆有公侯将相之相。这些人听了,都以为自己天命在身,政治野心也被激发起来了。

为了准备起事,燕王命道衍在王宫后苑加紧训练人马,日夜打造兵器。还畜养了大量鹅鸭,让它们在庭院中噪叫,以掩盖打造兵器的声音。

燕王的举动,早有探子报到南京。建文帝和齐泰、黄子澄商议,采取紧急措施,不等燕王准备就绪,就以北部边疆告急的名义,下令将燕王手下的精兵全部调出;又以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以谢贵、张信为都指挥使,密令他们加紧监督燕王。这一下果然打乱了燕王的部署,他在处处被动的情况下被迫交出了兵权。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按照朝觐规定,燕王来到南京。

户部侍郎卓敬见燕王到京,认为这是一个趁机缚虎的好机会。他向建文帝密奏说:“燕王智虑过人,酷像先帝。北平乃金元故都,形胜之地,士马精强。万一有变,不易控制。最好把燕王改封在南昌,使他在一个新的地方无法施展阴谋,以绝后患。”

这个建议既可全骨肉之情,又可防患于未然,确实是个极好的策略。但建文帝看完奏折,往衣袖里一塞,一笑置之。他以为燕王已经交出兵权,又有张昺等人监视,不必介意了。

卓敬见建文帝不以为然,非常着急。第二天又当面谏诤。建文帝摇摇头,沉默了一会儿,叹道:“燕王是骨肉至亲,怎么好下此狠手。”卓敬道:“隋文帝和杨广,乃父子之情,杨广尚且图谋篡逆,何况陛下和燕王不过是叔侄,望陛下三思!”建文帝愣了一下,沉吟了好久,黯然说道:“四叔乃皇祖爱子,与我从小相亲。如今皇祖尸骨未寒,我怎么忍心骨肉相残!你不要再说了。”

这时连首创削藩之议的齐泰、黄子澄,也觉得燕王敢于来到南京,就是表示已经放弃了篡位的打算,所以他们也没有坚持将燕王留在南京。

三月,燕王回到北平。他为了进一步麻痹朝廷,不久就宣布病重,卧床不起。建文帝君臣闻知,更加放心了。

五月,是明太祖的忌辰。按礼仪要求,各地的藩王和世子都要到南京来祭奠。燕王已经称病,就派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入宫。朱高煦提出兄弟三人不能都去,恐怕被朝廷留做人质。燕王说:“只有你们都去,才能解除朝廷的疑忌。”

朱高炽三人到了南京,齐泰果然提出把他们全部留在南京。但黄子澄却认为这样反而会激起事变,不如放他们回去,使之产生错觉,认为朝廷对他们毫不怀疑。建文帝乃传旨令三人归国。

起初,燕王派世子等入京后,又有些后悔。等到三个儿子突然回到北平,燕王大喜过望,说:“吾父子复得相聚,天赞我也!”

就这样,建文帝君臣两次放虎归山,白白错过了钳制燕王的良机。

六月,燕王护卫百户倪谅侦知燕王即将举兵叛乱的阴谋,告到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哪里。谢贵将燕王的几个心腹将校逮捕进京,审讯后处以极刑。建文帝下诏切责燕王,同时令张昺、谢贵等调集精兵,随时准备攻打燕王府。

燕王见全城戒严,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不敢轻举妄动。为了保存自己,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扯碎王袍,扔掉王冠,披头散发地跑上街头,企图用装疯的办法蒙混过关。他在街上狂呼乱叫,到处奔跑,抢吃别人的酒食,说话颠三倒四,又是躺在沟渠旁边,竟日不起。

张昺、谢贵听说燕王疯了,觉得奇怪,不知他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他们便以探病为名,亲自到燕王府察看。时方盛夏,烈日炎炎,人们都热得流汗,燕王却蹲在火炉边烤火,还直喊天冷,身上瑟瑟发抖。二人与他谈话,他却东拉西扯,满口荒唐。二人见状,以为燕王确实疯了。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燕王怀里正抱着一块冰呢,怎能不冷?辞别后,二人将燕王病情暗报朝廷。

建文帝君臣接到密报,也有些相信燕王是谋反不成,惊恐成病。这时,燕王府长史葛诚向张昺、谢贵告密:“燕王没什么病,二位不要让他骗了。”张、谢听罢,似信非信,正在犹豫不决之际,正赶上燕王派护卫百户邓庸到南京奏事,齐泰就把他抓起来严刑审讯。邓庸受刑不过,只得招出燕王诈疯,暗中联络各处心腹将校,待机谋反的详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