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时,建文帝才如梦方醒。他立即命令齐泰传旨,密令张昺、谢贵约葛诚为内应,逮捕燕王府所有官员;又特旨责令燕王旧部、北平都指挥使张信拘捕燕王全家。
张信接到密旨,忧惧不知所为。他既不愿自己动手拘捕燕王,又不敢不执行朝廷的命令。他的母亲见他坐卧不安,神态反常,觉得很奇怪,忙问其中原因。张信就把朝廷降旨令他捉拿燕王的事向母亲学说了一遍。其母听完大惊,说:“这件事情可做不得。我早就听说燕王应该得天下。命里注定了要做天子的人,岂是你能捉得来的?”
张信听了母亲的话,更加犹豫不决。这时,京中第二道密旨又到,催他赶紧行事。张信见状大怒,忿忿地说道:“北平城里这么多人,为什么偏要我去?简直是逼人太甚!”说罢,他便径往燕王府求见。
燕王不知张信来意,托病不见。张信一连去了三次,都被挡在门外。不得已,他变易微服,改乘妇女乘坐的小车,混入王府,径直来到燕王寝宫门前拜伏求见。
燕王不得已,将张信召入寝宫。张信见燕王卧在床上,口涎直流,故作疯态,便叩头说道:“殿下不必如此,有什么难处,就直接对我说吧!”燕王愣了一下,瞪着眼睛说:“我的病,可不是装的呀!”张信说:“殿下不用瞒我了。您如果真的有病,我就把您送到京城。不然,是反是逃,您就赶快拿主意吧!”燕王听罢,猛然从床上跳起,向张信下拜说:“恩人!我一家生死存亡,全仗足下了。”张信答拜不迭,彼此扶掖而起。于是,张信将朝廷密旨的内容和盘托出,请燕王马上准备应变。
燕王听了张信的话,立即召道衍等前来商议。正密议间,忽然风雨大作,檐瓦飞坠。燕王见状,顿时不悦。道衍进言道:“这是上天示瑞,殿下为什么不高兴?”燕王骂道:“和尚瞎说!急风暴雨,难道是祥瑞吗?”道衍笑道:“飞龙在天,风雨从之。大王将起事,天降风雨,实为吉祥之兆。檐瓦飞坠,就是将易黄屋的预兆,也是祥瑞。大王勿忧。”燕王这才转忧为喜,派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等率领八百名勇士来守卫燕王府。
不久,京城的诏书到了,宣布将燕王废为庶人,逮捕燕王府所有官员。张昺、谢贵接到圣旨,出动屯扎在北平的全部人马,把燕王府围得水泄不通,迫令将人犯交出。手下士兵也鼓噪呐喊助威,飞箭不断射入燕王府内。燕王心里发愁,对张玉、朱能等说:“朝廷大军毕集,布满全城,我兵甚少,这可怎么办?”朱能献计说:“只要把张昺、谢贵擒杀,使其部下群龙无首,定然不战自溃。“燕王大喜,决定布置伏兵,依计行事。
七月壬申这一天,燕王宣称自己已经病愈,亲御东殿,受百官谒贺。退殿后,派人对张昺、谢贵说:“朝廷派人来收捕人犯,可依名册,一一收捕。请二位速来捕人。”
张、谢二人闻讯,迟疑不决。燕王又派宦官送去王府名册,说应逮捕的人犯已经绑缚,请即收验,迟恐有误。张、谢二人这才带着卫士,走进王府。但走到内门时,守门的卫士忽然拦住卫士,厉声喝道:“燕王在上,闲人不得进入!”二人不便回身,只好令卫士在门外等着,自己随宦官来到殿上。燕王笑脸相迎,命人向二人献酒,二人推辞不饮。燕王又命人捧来新鲜西瓜,笑道:“方才有人献来新瓜,味道极好,请你们务必尝尝。”说着,自己拿起一片西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三人正吃着西瓜,燕王忽然怒骂道:“平民百姓,兄弟宗族尚且互相爱护。我身为天子亲属,性命偏偏危在旦夕。皇上待我如此,我难道就不能造反吗?!”说完,将手中的西瓜往地上一摔。埋伏在两厢的武士见到燕王信号,顿时蜂拥而上,把张、谢二人揪到阶下。燕王站起身来说:“我生什么病?实为奸臣所迫,以至于此,今已擒获奸臣,不杀何待!”于是,下令将张、谢二人连同先前向朝廷告密的葛诚等人,一律枭首示众。
包围王府的官兵见到张、谢等人的首级,顿时大乱。燕王命张玉、朱能等人率兵乘机杀出王府,攻夺北平九门。黎明时,九门皆被攻克,官兵巷战不胜,纷纷败走。燕王完全控制了北平。
癸酉这一天,燕王誓师,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自署官属,号其众曰“靖难之师”。一场叔侄争位的南北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逐鹿中原
燕王起兵的消息迅速传开。所有燕王的党羽,听到消息后,都纷纷向北平聚集。十几天功夫,燕王手下就有了几万人马。
屯驻在开平的都督宋忠闻变,率兵三万向北平进发。但行至居庸关,他又不敢继续进兵,于是退保怀来(今河北怀来)。这就使燕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顺利派兵占领了通州(今北京通县)、蓟州(今天津蓟县)、遵化(今河北遵化)等地,声势大振。
特别可惜的是,居庸关为扼制北平的咽喉要塞,守将余瑱手中只有几千人马。他出兵与燕军力战,终因宋忠的援军不至,弃关败走怀来。燕王解除了后顾之忧,乘机奔袭怀来。
宋忠为人“轻躁寡谋,刚愎自用”。他坐失军机,不但不想办法补救,反而用欺骗的手段来激励士气。他见手下多是燕王旧部,就传令军中说,你们在北平的家属都被燕军杀了,尸体都被扔在道路上。燕王得到消息,就派这些将士的亲属张旗树帜为先锋。两军相遇,呼兄唤弟,立刻就将宋忠的骗局揭穿了。众将士纷纷倒戈。燕王乘机率军冲杀,官军大败,燕军攻占怀来。宋忠藏在厕所里,为燕军俘获,与余瑱等人一起,被燕王处死。
燕王攻占怀来,诸州震动。开平(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龙门(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县)、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易县)、云中(治所在今山西大同)诸守将,望风降附。燕王又乘胜攻占了永平(府名,治今河北卢龙,背山阻海,为通辽东咽喉)、滦河(治所在今河北滦县)等地。
此时建文帝正锐意文治,天天与著名学者、文学博士方孝孺讨论改革官制,军事皆决于齐泰、黄子澄。败报传到南京,建文帝认为燕王只不过占了半个河北,不足为忧。但黄子澄却感到不可轻敌。他说服建文帝,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大举北伐。又派盛庸、潘忠、杨松、平安等十员战将分道夹击燕军。又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临行时,建文帝再三告诫诸将:“一门之内,自相残杀,不祥之极。你们与燕王交战,务必多加小心,不要使我有杀害叔父的罪名。”
八月中旬,官军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沿滹沱河两岸起造营垒,准备与燕军决战。
此时,官军总数多于燕军十倍,耿炳文自以为稳操胜券。因此,官军从上倒下,将骄兵堕,根本不把燕军放在眼里。先锋杨松率领九千人马,进驻雄县(今属河北)。时值中秋之夜,燕王侦知杨松恃勇不备,只顾饮酒作乐,便率军偷袭。杨松仓促迎战,九千人全部战死,燕军俘获战马八千余匹。驻守莫州(今河北任丘)的潘忠见杨松告急,率军增援,也在半路上中了埋伏,全军被歼。
燕军乘胜进击真定。进军途中,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燕王尽知官军虚实。燕王厚待张保,令其诈言兵败被俘,乘隙逃脱,回到官军中作内应。又让他告诉耿炳文:杨松、潘忠已全军覆没,燕军旦夕且至。诸将不解:“现在耿炳文尚不知我军进击真定,正好掩其不备,战而胜之,为什么殿下要将我军的行动意图告诉他们,使其有所防备?”燕王说:“不然!开始时我不知道敌人虚实,所以想突然袭击。如今已知道他们在滹沱河两岸安营,就应当让他们知道我军将至。这样,其南岸之众必移营北岸,我们可以一举全歼他们。我又让他们知道雄县、莫州之败,以夺其气。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先声后实’啊!”
燕军进抵真定东门,见驻扎在南岸的官军果然北移。于是,燕王亲率一支人马绕到城西南,攻破两座官军营垒。耿炳文出城迎战,张玉、朱能等率军奋战。激战中,燕王以奇兵突袭敌后,官军大败。朱能率敢死士三十余骑,追奔至滹沱河东。此时,耿炳文尚有余众数万,双方又列阵交战。朱能率军冲入敌阵,所向披靡。官军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弃甲而降者三千余人,副将军李坚也被俘虏。耿炳文率残部退入真定固守。燕军攻城三日,不能攻克,燕王率军回到北平。
官军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败报传到南京,建文帝只怪耿炳文年老糊涂。黄子澄又推荐李景隆接替耿炳文。九月,李景隆率军到达德州(今属山东),收集败亡士卒,并调各路人马五十万,向河北进发。李景隆是明太祖时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但并无才略,而且妄自尊大,诸功臣宿将多不乐为之用。燕王听说李景隆带兵出战,不禁大喜,向身边诸将说:“李九江(李景隆字九江)不过是个膏粱子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未常习兵见阵,一下子就让他统率五十万人马,这是坑他呀!此乃天助我也。”
这时官军正在围攻永平。燕王唯恐有失,决定留下世子朱高炽坚守北平,自己率大军出援永平。诸将都说:“北平兵少,怎么办?”燕王说:“城中之众,以战则不足,以守则有余。我在北平,李景隆不敢来。如今我出援永平,他知道我不在,必来攻城。我再回师攻击他。坚城在前,大军在后,李景隆必败无疑。”临行前,燕王告诫朱高炽:“李景隆来,要坚守勿战。”
十月,燕王解永平之围后,又直趋大宁(治今内蒙古宁城西),以计劫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明太祖诸子中,宁王以多谋善战著称。其所属多精锐,尤以朵颜三卫士卒更为骁勇。燕王得此精锐之师,兵势更盛。
李景隆听说燕王率军进攻大宁,果然贪功冒进,进兵北平。行至卢沟桥的时候,他见这一险要之处无人把守,不仅满面喜色,笑道:“都说燕王善于用兵,可是他不守此桥,我看他也没什么能耐。”殊不知,不守卢沟桥,乃是燕王的诱兵之计。
李景隆自以为得计,挥军急进,很快便兵临北平城下。他下令在九座城门外面筑起高大的营垒,指挥将士日夜攻城。
朱高炽按照燕王事先拟定的方略,坚守不出。李景隆见他深沟高垒,紧闭城门,就不惜任何代价,派士卒轮番猛攻。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燕兵损失相当严重。兵力不足,连妇女也登城助战,以砖瓦投掷敌人。朱高炽不时派勇士乘夜缒城而下,袭击官军。官军扰乱不堪,被迫退营十里。
担任攻打张掖们的都督瞿能,是著名的勇将。一天,他和两个儿子率千余名精兵打破城门,锐不可当,以后援不继,乃勒兵以待。李景隆怕瞿能夺取攻克北平的头功,传令不准他们继续深入,就地待援。结果坐失良机,使朱高炽得以重新组织力量反扑,将瞿能等人赶出城外。朱高炽命人连夜挑水灌城。时值冬季,天气寒冷,滴水成冰。第二天冰墙高筑,李景隆望此冰城,再也无计可施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坚战,官军师老兵疲,损失惨重,又缺少粮草和棉衣,很多兵卒因冻饿而死。士气十分低落。
十一月中旬,燕王回师北平,以奇兵左右夹击,连破七个营寨,逼近李景隆中军大帐。城中守军见状,士气大增,也从里面杀出。燕军内外夹攻,李景隆势不能支,连夜逃走,败回德州。
官军的第二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
李景隆打了败仗,保荐他的黄子澄不敢向建文帝报告实情,只是说北方天气寒冷,士卒不堪忍受,大军暂时回到德州,待来春再战。同时,他又派人密告李景隆,不让他将失败的消息奏报朝廷。